原标题:最时尚的沉浸式演出“邂逅”最美好的景致,文商旅融出新活力——越韵流芳 景中生“戏”
越剧《织造府》剧照。 南京市越剧团供图
南京市越剧团在瞻园内演出。 南京市越剧团供图
熙南里街区,南京市越剧团带来折子戏《碧玉簪·送凤冠》。 南京市越剧团供图
越剧《凤凰台》剧照。 南京市越剧团供图
越剧《乌衣巷》剧照。 南京市越剧团供图
南京越剧博物馆。 南京市越剧团供图
“这真是一个浪漫的夜晚,仪式感拉满!”8月29日晚,来自安徽宣城的宋伟和刘媛在熙南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七夕。
当晚,“廿一熙园”内好戏连台,南京市越剧团继续带来三场大戏——《红楼梦·读西厢》诠释宝黛之间的纯真情愫,《天女散花》场面美妙绝伦,《碧玉簪·送凤冠》讲述破镜重圆的故事,让市民游客在夏夜清风中、在袅袅越音中,感受那份梦幻与真实交织的浪漫。
走出剧院,走进景区。
南京市越剧团的探索不止于此。
熙南里、老门东、瞻园……越剧以不同的形式走进景区,融入文旅空间。这不仅让传统戏曲的表现力走向立体纵深,也进一步释放出传统文化助推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巨大潜能。
当游客为一场戏奔赴、停留于一座城,当传统文化以全新姿态融入现代生活,古都南京正以“越韵”为笔,在文商旅融合的画卷上书写着时代新篇。
园林夜游移步换景,一秒变身“戏中人”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在素有“金陵第一园”之称的瞻园里,丝竹悠扬,伴着婉转柔美的越剧唱腔,游人随剧情穿行于传统园林,笑语掌声盘桓夜空。
正在演出的,是南京首个园林戏曲实景演出——“夜瞻园”《金陵·王府往事》。“太有感觉了,古乐奏响,一场如梦似幻般的沉浸式演出在明代王府上演,恍惚中感觉自己也是戏中人。”来自上海的游客王琦告诉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古建筑里听戏别有一番韵味。”
让最时尚的沉浸式演出和最美好的景致“邂逅”,让观众在欣赏演出的同时,也将景色深刻印入脑海,更可在移步换景间触摸历史文脉的厚重肌理,实现审美愉悦与文化浸润的双重共鸣,这一切,最终化为对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深切感知与独特魅力的长久回味。
于是,南京市越剧团与南京市博物总馆联手打造了“夜瞻园”项目,推出《金陵寻梦·夜瞻园》。“演出曲目包括昆曲《游园惊梦》、越剧《读西厢》《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从而把传统的戏曲和古典园林结合起来,让观众移步换景,感受梦幻的游园氛围,更好地向公众传播传统文化。”项目有关负责人说。
《金陵寻梦·夜瞻园》 火爆之后,“夜瞻园”再度焕新升级,推出《金陵·王府往事》——以瞻园为舞台的沉浸式戏曲演出。
《金陵·王府往事》的主角是中山王徐达之孙——徐澄。一边是两相倾心但家境贫苦的“白月光”,另一边是媒妁之言门当户对的“富小姐”,到底谁才能成为新娘?演出中,观众可以跟随着“家丁”们的脚步,慢慢步入瞻园这座园林,不仅能够了解到明朝的大户人家是如何筹备一场盛大的婚礼,还能够参与其中,通过投票决定故事的走向和结局,沉浸式了解明代南京城的历史文化和民俗。
如今,这已经成为夜游瞻园的品牌项目,广受好评,不仅是外地游客,很多对瞻园非常熟悉的南京本地人都慕名前来赏剧。
“很多环节的互动增加了参与感跟沉浸感,容易碰撞出情感共鸣,而且还能增加点小知识,比如明代的伴郎伴娘的称呼是什么,白头偕老的典故是什么之类的,非常有趣。”已经“二刷”“夜瞻园”的汪旭分享自己的观演心得,“一定要紧跟演出队伍的步伐,否则一不留神错过精彩互动,那就太可惜啦。尤其是最后投票定结局,参与感太强了。”
“剧团不仅要做精品艺术的‘生产车间’,更要迈向广阔市场,进行产业拓展,在传统戏曲的留白中寻找文商旅融合的‘钥匙’。”李晓旭说。
从熙南里购买站票的观众,到越剧博物馆里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再到瞻园中投票决定剧情走向的参与者,越剧正在成为这座城市可感知、可体验、可消费的文化新符号。当越剧的婉转唱腔与金陵的烟火气相遇,这座城市的文旅故事便有了更鲜活的讲述方式。
青砖黛瓦间,从“看景”到“入戏”
“离了井,又一堂,请梁兄就此留步转回程,十八相送到长亭……”8月29日晚,在古朴雅致的熙南里街区“廿一熙园”1号古戏台上,身穿粉色戏装,眉目间秋波流转的“祝英台”,和手拿折扇,踱着方步风度翩翩的“梁山伯”,一路相送,欲语还休。
这是由熙南里街区联合南京市越剧团共同推出的越剧折子戏专场演出。“廿一熙园”是一座设在千年古巷,青砖黛瓦间的江南园林式小剧场。观众席内,坐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他们细细品味越剧雅韵,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我们与熙南里街区探索文商旅融合新模式,让市民游客从‘看景’走向‘入戏’。”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李晓旭说,在此前的演出中,当演员们穿着戏服走到演出场地时,观众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观众越惊喜,我们越快乐,觉得传统戏曲正在一步一步走近观众。”
当晚的越剧折子戏专场连演3场,演出门票早早售罄。“没有座位了有站票吗?”不少慕名而来的观众,购买站票入园赏戏,大呼“不虚此行”。
“感谢《劈山救母》让我第一次看到现场的长绸舞,力量与柔美并存,真的很震撼!”
“月光为灯,青砖作幕,星空下听戏,晚风里品茶,让人沉醉在传统文化的魅力之中,这才是金陵夏夜的正确打开方式!”
“越剧演员的扮相优雅美丽,唱腔婉转动人,让我们在六朝古都看到了一场视觉盛宴,为这趟旅行增添了不一样的韵味。”
……
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观众纷纷分享看戏后的感受。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了解到,2024年,熙南里打造了这座藏在青砖黛瓦间的“艺术客厅”——“廿一熙园”。选址在百年院落内,表演所在戏台即为“戏曲世家”甘家曾经的古戏台,这里曾经上演过无数动人的故事。街区利用原有的戏台资源,将室内剧场搬到室外,打造江南园林式小剧场,将建筑美和曲艺美融合。如今,这里不间断上演昆曲、白局、评弹、越曲、黄梅戏、音乐会等各种特色演出,讲述着一段段生动的民俗传承故事。
游客解锁新玩法,景区有了新气象。
李晓旭还记得,演出结束后,演员们正在收拾物品返回剧团,隔壁饮品铺的老板冲着她们大喊:“你们越剧团以后可要常来呀,大家听着越剧,喝着豆浆,我们生意更好了。”
“那一刻我们都特别感动,觉得要继续进行这样的探索。”李晓旭说。
打破展陈边界,博物馆里体验“越金陵”
清晨的老门东,恍若一幅正在苏醒的江南水墨画。穿过几条幽静的深巷,来到边营35号,就能看到一座两进小马头墙院落,朱漆的门楣上悬挂着“南京越剧博物馆”匾额。阳光渐渐升起,推开雕花木门,斑驳的光影投射在小院中,好似跌入了一段艺术的历史长河中。
南京越剧博物馆不仅是南京首座戏剧博物馆,更是江苏省内首家越剧主题博物馆。馆内珍藏着众多见证南京越剧艺术变迁的珍贵展品,每一件都承载着岁月的重量——既有竺水招、筱水招、商芳臣等老一辈越剧名家曾穿戴的戏服、使用的道具与日常物件,也有她们当年登台演出的剧本手稿。
这些带着温度的文物静静陈列,串联起南京越剧的璀璨发展史,让那段关于唱腔与舞台的辉煌岁月触手可及。
传统戏曲如何走向大众、走近年轻人,与他们实现“亲密接触”?博物馆,提供了一种可能。
在南京市越剧团看来,借助更多新创意、新技术,博物馆也可以成为越剧传承与传播的重要媒介与场景,可以突破单一的介绍、展示,让传统戏曲与年轻人的审美追求、文化记忆实现耦合,进而打造文商旅融合消费新场景。
该团在老门东这一“自带流量”的景区打造集文化展示、非遗传承、美育教育、演艺空间、文创消费于一体的越剧博物馆,并推出“越金陵”文创品牌,目的就是让传统文化以更时尚的方式走进大众生活。
近期,越剧博物馆正在焕新升级,以“戏中有景,景中有戏”为设计理念,计划在国庆期间正式开门迎客。
《梁祝》《红楼梦》《桃花扇》,以及“金陵三部曲”《乌衣巷》《凤凰台》等备受观众欢迎的剧目,都将推出“文旅版”,提供沉浸式及舞台版演出形式。舞台版演出展示传统越剧的艺术魅力,沉浸式演出则可以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剧情。
文创空间里,全是年轻人的心头好——
年轻人爱喝奶茶,可以在这里找到戏曲奶茶品牌“喜越·金陵”,点上一杯“小生椰椰”或者“水袖飘飘”。
年轻人爱开盲盒,可以在这里买到南京市越剧团的“金陵三部曲”盲盒,看看开出的是“曹雪芹”“金陵十二钗”“李白”还是“王献之”?
年轻人爱买冰箱贴,可以在这里买到《柳毅传书》《莫愁女》等经典剧目的冰箱贴,还有各种可爱的抱枕、手机包、戏曲明信片……
多处拍照打卡点,更是“包出片的”。
坐上戏曲舞台中央的经典座椅,感受“主角光环”加持;或置身于古风雅韵的场景中,与“好运莲莲”主题装置合影——荷叶田田、锦鲤游动,仿佛瞬间跌入一个寓意吉祥、光影流转的东方美学梦境,随手一拍,皆是自带故事感的好景致。
社交平台上,已经有许多网友在翘首以待,直呼“分分钟被‘拿捏’!”
当传统戏曲不再局限于普通展演形式,而是通过打破边界的创新,将古老艺术的庄严与灵动、华美与韵味,转化为可触、可感、可参与的沉浸体验,百年越剧正在与当代生活深情对望、焕发新生。每一个走进这里的人,都能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里,触摸到文化传承最鲜活的温度。(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 记者 邢虹 鲁舒婷 李子俊)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