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房产        
苏皖携手“养鱼”,六个月建成“鱼池” 科技引导芜湖六郎镇鳜鱼苗养殖
2025-09-05 17:07:48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高一芳责编:李诚

  一期投资3000万元,六个月建成国内一流的循环水养殖工厂。8月下旬,首期3000平方米智能化循环水工厂开始投产运营。预计年产优质鳜鱼苗(华康2号)2000万尾,产能较传统模式提升300%。

  这个惊人的速度与效率,在国内鳜鱼苗养殖产业中十分罕见。

  从2025年3月到8月,主导这个项目的安徽金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校军,吃住在六郎镇,亲率团队头顶烈日参与建设厂房、安装设备,争分夺秒紧张施工。

苏皖携手“养鱼”,六个月建成“鱼池” 科技引导芜湖六郎镇鳜鱼苗养殖_fororder_图片 1

交流会现场

  鳜鱼苗(华康2号)研发者,系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博士生导师、鳜鱼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鳜营养需求与饲料岗位科学家梁旭方教授及他的团队。

  9月3日,从武汉到芜湖,梁旭方教授驱车近6小时、行程460多公里,抵达位于芜湖湾沚区六郎镇北陶村的鳜鱼苗(华康2号)工厂化养殖基地(以下简称“鳜鱼苗基地”)。

  20天前,素有“水上慢城生态之乡”的六郎镇,荣登“2025安徽乡镇综合竞争力百强”第14位。这里的营商环境良好,亦是投资兴业向往的鱼米之乡。正是有这样的基础,南京企业家胡校军今年初决定在六郎镇建厂“养鱼”。

  时间回到六个月前,鳜鱼苗基地开工仪式在六郎镇上马。依托华中农业大学鳜鱼研究中心兴建的该项目,由梁旭方教授团队引路,上市公司金埔园林及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建设,总规划投资1亿元,标志着六郎镇水产养殖业正式迈入“科技化、链条化、绿色化”发展新阶段。

  湾沚区委、区政府以及六郎镇党委、政府全力支持皖苏民营企业兴建鳜鱼苗基地,协调各方力量为项目提供精准服务。仅仅过去六个月,一座现代化办公区、智能化车间、园林化厂区,以火箭般的速度建设完成。

  对六郎镇而言,“华康2号”也属农业高新科技产业,是当地“科技强农、三产融合、生态优先”战略的实践。

苏皖携手“养鱼”,六个月建成“鱼池” 科技引导芜湖六郎镇鳜鱼苗养殖_fororder_图片 2

鳜鱼苗基地车间

  梁旭方介绍,翘嘴鳜“华康2号”是以饲料养殖的生长速度为主要目标性状来选育的,与普通翘嘴鳜相比,在饲料养殖方面表现出非常显著的优势。首先,“华康2号”在饲料养殖条件下,生长速度更快,比普通翘嘴鳜平均提高了15.74%至21.48%。其次,“华康2号”在饲料利用方面也表现优异,饵料系数低至1.3以下,明显低于普通翘嘴鳜。

  梁旭方认为,“华康2号”的诞生对产业的发展意义很大,它代表了中国在水产新品种选育方面的一项重要突破。“华康2号”通过四代选育,成功培育出在饲料养殖条件下表现优异的新品种,这种创新不仅提高了鱼类的生长速度,还优化了饲料转化效率,使得养殖更加经济高效。

  此外,“华康2号”的诞生也推动了水产养殖技术的进步,这些技术进步有助于推动整个水产行业向现代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在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和育种技术方面,“华康2号”的应用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这一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将对提升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国际竞争力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当天下午4时许,芜湖市湾沚区副区长何健、芜湖市湾沚区六郎镇党委书记许小兵、芜湖市湾沚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峰、芜湖市湾沚区乡村振兴招商中心主任高青海等领导,再次来到厂区与梁旭方教授、胡校军董事长交流。

苏皖携手“养鱼”,六个月建成“鱼池” 科技引导芜湖六郎镇鳜鱼苗养殖_fororder_图片 3

品尝鳜鱼衍生产品

  宾主双方座谈交流中,胡校军介绍:“该项目能快速推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六郎镇高度重视为企业服务工作,成立了由镇招商办、农办、自规所、北陶村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已为企业协调解决了供电、供气等方面的问题,确保能高标准、高效率地保障项目建设。”

  胡校军还算了一笔账,目前驯化车间养殖的翘嘴鳜“华康二号”鱼苗共计50万尾,“住”满一个月后,就将从这里“游”向全国各地。到今年年底,可驯化鱼苗400万尾,总产值可达3200万元。

  芜湖市湾沚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峰代表政府职能部门表示,他们将一如既往地对前来参与当地经济建设的企业做好服务,促进企业稳步发展。

  作为芜湖“新市民”的胡校军动情地说:“从事业上讲,六郎镇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愿意在这里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把事业干好,把家乡建设好。我们的鱼苗将鱼跃祖国大地,为现代化科技农业、乡村振兴助力。”(文/图 梁平 范素丽  杨苏徽)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