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房产        
2025北京(无锡)科技合作洽谈会成功举办——京锡携手共绘科创蓝图
2025-08-17 13:30:56来源:咸宁新闻网编辑:李诚责编:李诚

  8月15日,以“京彩锡引力 智汇新未来”为主题的2025北京(无锡)科技合作洽谈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无锡市科学技术局、无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无锡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无锡市产业创新研究院、无锡(京津冀)创新合作中心联合承办,并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等在京单位大力支持。本次活动举办了一场科技合作洽谈会、两场项目路演,吸引了京锡两地高校、科研院所、投资机构以及知名企业的200多名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参加,为京锡两地科技产业创新资源的深度融合搭建了高效对接平台。

2025北京(无锡)科技合作洽谈会成功举办——京锡携手共绘科创蓝图_fororder_W020250816723469275141

  会上,无锡市政府副市长周文栋致辞,他指出,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资源最密集的城市之一,高校院所众多、龙头强企云集、科技人才荟萃,无锡与北京,合作基础扎实、禀赋优势互补、目标愿景相契,要以本次洽谈会为契机,更好推动两地在前沿科技领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北京的“科创智慧”与无锡的“产业实力”碰撞出更多合作火花,有力促进两地高校院所、园区载体与企业机构的协同创新、双向奔赴。

2025北京(无锡)科技合作洽谈会成功举办——京锡携手共绘科创蓝图_fororder_W020250816723469417135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关成华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无锡拥有强大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卓越的产业化效率,京锡合作,正是一场“创新资源”与“创新绩效”的完美结合,是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他表示,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非常愿意发挥“超级联系人”和“战略合伙人”的作用,积极推动京锡两地在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人才交流和产业协同等领域开展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合作。

2025北京(无锡)科技合作洽谈会成功举办——京锡携手共绘科创蓝图_fororder_W020250816723469505592

  会上,颁发了首批驻京津冀高校的技术经理人聘书,他们将成为推动高校成果向无锡产业转化的“桥梁纽带”;成立了无锡市技术转移高校联盟,该联盟由无锡市科学技术局指导业务,无锡市产业创新研究院负责承担联盟的日常运行管理,积极联合国内外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投融资机构,聚焦科研成果与企业技术需求对接、概念验证及中试服务等,推动无锡优势产业与高校优势专业“双向适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等京津冀高校技术转移相关负责人共同启动联盟。

2025北京(无锡)科技合作洽谈会成功举办——京锡携手共绘科创蓝图

  在科技合作洽谈会现场,无锡市科学技术局局长陶波重点介绍了无锡产业科技创新发展及政策。他表示,无锡正全力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迫切需要各类高端创新资源的加持赋能,共同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锡落地生根。无锡以最大诚意、最优政策、最好服务,围绕“创新平台能级提升、科技企业孵化、人才团队引育、科技成果转化”等,以真情实意、真金白银准备了实实在在的五个政策“大礼包”。无锡高新区、江阴高新区分别介绍了2家国家级高新区优越的科创环境和特色优势,全面展示了无锡对科技产业创新项目的承接能力与支持力度。

2025北京(无锡)科技合作洽谈会成功举办——京锡携手共绘科创蓝图

  活动期间,一批有产业影响力的成果产业化项目和科技引领力的产学研合作项目达成合作,涉及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商业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多个前沿领域。

  会后,两场主题路演活动在分会场同步开展。由无锡(京津冀)创新合作中心承办的科创飞地项目路演(对接)活动,组织了一批优质科创项目参与路演,评审优秀的项目将获得入驻飞地的政策倾斜及投融资优先支持。由无锡市产业创新研究院、中科智汇工场联合举办的概念验证项目路演活动,集中展示了一批从中国科学院、在京高校遴选的早期概念验证项目成果。

  此次洽谈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京锡两地科技合作进入新阶段。未来,两地将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产业发展为导向,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中形成合力,为长三角与京津冀科技协同发展提供示范样板,共同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贡献更大力量。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