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房产        
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学校“非遗寻艺”小队探秘民俗博物馆感受传统文化
2025-07-24 16:31:00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陈小雨责编:李诚

  近日,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学校24级(9)中队“非遗寻艺”小队的队员们,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热忱走进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甘熙故居),开展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学校“非遗寻艺”小队探秘民俗博物馆感受传统文化_fororder_9

活动合影

  此次活动以“古韵今风扬新帜 匠心传艺续华章”为主题,通过实地探访古建筑、沉浸式体验非遗技艺,让队员们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育文化传承的责任与担当。

  甘熙故居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被称为“金陵第一宅”,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并于2010年成为中国首家民俗、非遗“双博馆”。

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学校“非遗寻艺”小队探秘民俗博物馆感受传统文化_fororder_10

参观现场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开启了一场“文物里的小美好——妙趣横生的古建筑”探秘之旅。队员们化身“建筑小侦探”,在青砖黛瓦间发现冬暖夏凉的“千年密码”,在飞檐翘角中读懂防水避震的巧思匠心。

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学校“非遗寻艺”小队探秘民俗博物馆感受传统文化_fororder_11

参观现场

  在民俗文化展厅内,陈列着大量被誉为“老南京生活活化石”的珍贵物件:记录农耕智慧的古朴农具、展现指尖艺术的华丽绣品、诉说民间故事的精致剪纸,每一件展品都生动还原了老南京的生活图景,让队员们真切感受到历史不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触手可及的烟火气,是代代相传的生活智慧。

  参观结束后,非遗传承人老师带着队员们用碎布头“变魔术”。老师介绍,布贴画源于汉代“贴绢”,兴盛于民间“补绣”,每一块碎布都承载着吉祥寓意。队员们通过剪裁、拼贴等工序,将一块块碎布拼凑成甘熙故居中的名建筑——藏书楼“津逮楼”。

  非遗老师一边指导,一边讲述:“古人用布贴画装饰生活,传递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今天,你们手中的每一剪、每一贴,都是在延续这份匠心。”通过体验制作,队员们不仅学习了非遗技艺,更深刻体会到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学校“非遗寻艺”小队探秘民俗博物馆感受传统文化_fororder_12

作品展示

  通过这次深度探访,队员们不仅领略了非遗之美,更读懂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密码和处世哲学,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江宁开发区学校的辅导员老师表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非遗寻访活动,旨在让少先队员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实践中理解‘传承’二字的分量。孩子们用童真和巧手赋予了非遗新的活力,展现出文化传承最动人的模样。”(文/图 季周燕)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