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房产        
江苏纺织“出海” 如何逆势破局
2025-03-31 09:37:06来源:新华日报编辑:陈小雨责编:李诚

  原标题:江苏纺织“出海”,如何逆势破局?

  大国博弈加剧,区域冲突僵持,全球供应链重构加速……眼下,国际形势的剧烈变化,让纺织服装企业的出海之路愈发艰难,产业链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但是如何“转”,怎样“闯”?

  3月28日,一场纺织企业走出去拓市场专场对接活动在南京举行,作为纺织大省,省内纺织企业纷纷来会场为出海“找出路”。

  坚定信心,累积的优势为转型留下了时间空间

  “出海越来越难了。”这是对接会上,纺织服装企业普遍的心声,也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显性难题。

  当前,我国纺织企业面临的压力有二:一方面,国际市场需求增长放缓,国际供应链效率下降。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年均增速逐年下降,2001—2005年年均增速为6.4%,到2016—2019年,年均增速降为1.9%,2020—2023年仅为1.2%。

  另一方面,国际供应链采购格局发生重要调整,发达国家推进采购多元化策略,驱动国际产业链分布更趋垂直化、分散化;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增加了我国纺织行业外贸环境长期不确定性。

  尽管困难重重,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研究室主任、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华珊建议在座企业不要过分担心,“之前巨大的优势为我国产业链转型留下了时间和空间。”她拿出一组数据: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在全世界占比,疫情前一度达到38%,疫情后也一直维持在35%左右,“得益于我国纺织产业链国际竞争力稳定释放及部分市场需求略有改善,2024年以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呈现承压恢复态势,出口总额基本保持增长。”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纺织服装外贸出口额达3011.3亿美元,增长2.8%,在复杂环境中展现出极大韧性。其中,江苏作为纺织大省和出口大省,2024年全省纺织品出口478.6亿美元、同比增长8.7%,占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15.9%,总量仅次于浙江,位列全国第二。

  专家分析认为,这得益于全行业通过持续转型升级进行“突围”:一是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比如纱线面料出口额同比增长6.1%,超过纺织品服装出口整体涨幅。二是传统市场维护取得重要成果,对美国、欧盟两大传统重点市场出口止跌回升,对东盟等新兴市场出口保持上涨,RCEP红利持续释放。这些趋势也延续到了2025年,前两个月,美国、东盟、欧盟依旧是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前三大市场。三是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已成为拉动出口的主要力量。据海关总署初步统计分析,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纺织服装是重要品类。

  现场支招,如何用跨境电商推动产品出海

  跨境电商,是这场对接会的主题之一。

  省工信厅消费品工业处负责人透露,在与省纺织工业协会的专题调研中,很多企业反映,以往主要采取参加国内外展会、拜访客户、邮件等形式与国外企业、品牌商开展出口业务,但跨境电商到货快、费用低、更容易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跨境电商推动品牌产品出海,但苦于没有具体方向。

  “真正投身跨境电商,对企业来说有很多问题。”活动现场,一家纺织企业负责人就向《新华日报》记者坦言,首先在起步环节,如何选择企业适合的跨境电商市场及平台就是难题。其次是“合规难”,不同国家进出口政策、税务要求以及知识产权保护规定等,复杂多样。此外,在合作伙伴遴选方面,如何选择合适的物流、支付网关等第三方服务商,在供应链整合方面,怎样构建稳定的全球供应链网络,这些都需要综合判断。

  从当天现场企业发布的出海需求中,可以看出企业间的不同发展思路:有的企业希望通过B2B方式与海外企业、品牌商对接,有的则希望通过B2C方式与亚马逊等网站合作向消费者直接销售服装家纺等终端产品。

  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跨境”方式最适合?中国跨境电商50人论坛副秘书长杨学海为企业现场解惑。

  他认为,跨境电商基础逻辑,无非如何选择“商流”“物流”——什么产品通过什么平台、什么模式,把货卖给哪个国家的哪类最终消费者;谁来用哪种清关模式、哪种物流方式,把货更快、更好、更省地交付给消费者。据此,企业可基于自身实际能力,采取单纯供货、自运营、联营、托管运营四种模式。

  为满足企业的各类需求,当天的对接活动邀请了多家跨境电商服务平台。“企业出海的不同需求,都可以通过好的服务平台实现。”苏豪云商公司业务六部总经理刘涛现场介绍了“苏豪云”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

  苏豪云商自2016年开始拓展跨境电商出口业务,是省属企业第一家实体跨境电商公司。“‘苏豪云’致力于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零门槛’跨境服务。”刘涛表示,简言之就是通过区块链、AI大模型等前沿技术,为企业打造B2C品牌独立网站,还可以链接知识产权、物流仓储等生态资源,最后通过“关税汇”提供合规通关服务,从而全方位满足企业跨境需求。他举了一个例子,杭州一家羊毛衫公司借助“苏豪云”,建立一个只属于该企业的“独立站”,针对美区和欧洲亚马逊开展业务,去年销售额达150万美元。

  防范风险,提升发展韧性和国际竞争力

  当然,跨境电商也并非纺织服装企业出海的“万能钥匙”。从全国到江苏省,还有大量处在“微笑曲线”中端的制造企业,需要向附加值更高的设计技术和品牌服务两头延伸,从而深度参与到全球供应链当中,提升发展韧性和国际竞争力。

  “我们企业主要做长毛绒面料和服装的外贸出口代工,暂时还没有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南京海欣丽宁长毛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啸十分珍惜这次对接机会。他透露,公司产品主要出口到北美,因为关税等问题,面临向外转移。“未来,我们要加大境外工厂的开发力度,同时,加强设计开发等自身能力的提升。假如我们在设计上有很强的话语权和议价能力,能够提升单价、不惧成本上升,或许就不必将所有订单都转移出去了。”

  企业走出去国际化发展,做好法律风险防范同样至关重要。为给企业“出海”上“保险”,当天的对接会还请来了法律和保险专家。

  “纺织服装企业一定要注意海外投资的架构设计。”上海博和汉商(常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蔡国兴发现,不少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时,直接将境内公司作为海外公司的股东设立项目公司,没有做适当的“隔离”。这样简单的架构不仅在税务减免上得不到优化处理,而且在法律责任的规避、投资撤出的便利性方面均可能产生比较大的问题。他建议,企业海外投资应充分利用国际法、东道国法律,以设立离岸公司等方式最大程度减少风险。

  当前,我国纺织行业已经结束总量快速扩张周期,将长期以存量调整优化为发展主线;世界经济及纤维需求中长期增长放缓也是客观经济规律。长期来看,当如何应对?

  专家建议,专注出口市场的纺织企业需要考虑布局国际化的生产网络体系,自主掌握纺织供应链上印染、化纤、纺机等核心环节,构建高效、稳定、安全的国际化供应链体系。

  “现阶段,海外投资环境成熟度较低,企业出海不能只考虑劳动力成本等单一因素,要明确投资目标,综合多方因素选择最适合的目的国。”华珊提醒,纺织企业无论是否选择跨境电商,稳妥推进国际化生产力布局才是当务之急。(新华日报 记者 付奇 实习生 李轶嘉)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