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苏州久久为功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逐“绿”向“新” 解锁生态“好光景”
(苏州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在苏州,蓝天白云渐成常态,清水绿岸随处可见。
2024年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力做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提升整改质效;要扎实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开展空气质量提升行动,实现蓝天常在、空气常新。2024年,苏州就启动实施《全面推进美丽苏州建设工作方案》,聚力16项工作措施,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市域范例。
新征程上,苏州生态环境部门要怎么干?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金春林表示,苏州将坚持走在前、做示范、争一流,坚持抓项目、强治理、守底线,用好深化改革、大抓项目、数字赋能三大牵引,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不断健全抓保护促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人间天堂、福气苏州”注入更多生态环境元素、为更高水平全面推进美丽苏州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青山绿水共蓝天
常熟迎来了观鸟季。在南湖省级湿地公园,上千只罗纹鸭在水中悠闲嬉戏,不远处的池杉林中,成群的白鹭、苍鹭或站立树梢、或水中觅食,好不热闹。
“我们现在可以观测到斑嘴鸭、秋沙鸭、夜鹭、白鹭等多种鸟类,这里舒适的栖息环境得到了候鸟的青睐,其中斑嘴鸭最具代表性,成为落地繁衍的‘常住居民’。”望向水面上正栖息的“老友”,常熟南湖荡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建平介绍,2024年仅南湖湿地公园就观测到150种鸟类,总数达3000只到5000只。
放眼苏州,越来越多的湿地区域正成为鸟类的“温暖驿站”: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2024年观测到黑水鸡、红嘴鸥、青头潜鸭等114种鸟类,约有2万只;东太湖市级湿地公园2024年观测到125种鸟类,新增白鹤、黑鹳、冕柳莺、燕雀等鸟类4种;天福国家湿地公园累计识别物种达144种,其中包括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9种……
环境质量好不好,生物多样性说了算。苏州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成果显示,全市共记录到各类物种4353种,其中被纳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的珍稀濒危物种有120种,这是苏州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绿色发展扎实推进的有力见证。
“这两年,我们有序推进苏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的编制,这也是美丽苏州建设的重要环节。我们还将衔接上位法规和规划计划,努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苏州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负责人说。
天更蓝、水更清、岸更绿,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生物在苏州“安家落户”。
一直以来,苏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2024年,苏州大气指标实现双改善,全市PM2.5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微克,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为84.2%,同比上升3.4个百分点;国考断面优Ⅲ比例93.3%,省考断面优Ⅲ比例97.5%,昆承湖、澄湖两个断面实现Ⅲ类突破,太湖连续17年安全度夏,达到国家优良湖泊要求……青山绿水共蓝天的图景日渐清晰。
追绿逐新出实招
高质量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绕不开的路径,这也是推动企业动能“焕新”的关键。从高空俯瞰昆山科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屋顶遍布光伏设备,熠熠生辉。
“我们很早就在各厂区推进光伏铺设,以减少因能源使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建成碳管理平台,对工厂温室气体排放量、温室气体排放种类、碳排强度等全方位管理。”公司可持续发展部经理吕永辉说,这一个厂区屋顶光伏总装机量达2兆瓦,集团总装机容量可达16兆瓦。
科森科技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目前已完成20余项节能改造项目,年排放废切削液从240吨减至15吨左右,危废减排量达到94%;完成5个厂区的光伏发电建设,年发电量1000余万度,年均减少碳排放近7600吨。
此前,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和市工信局联合印发《苏州市“无废工厂”“无废园区”建设实施指南》,推动64家工业企业、工业园区(集聚区)实施固废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举措,实现绿色、无废、低碳发展,在蓝天、碧水、净土逐步成为常态的同时,扎实推进全域“无废城市”高质量建设。
苏州始终践行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的可持续发展,秉持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而参与其中的每家企业都从绿色的探索和实践中受益。
好消息接连传来: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化工园区智慧监管与利用处置无废园区模式》入选国家“无废园区”典型案例;吴江区一般工业固废处置低碳县域示范项目和沙钢“无废集团”项目入选“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第一批全国推荐案例;常熟新材料产业园入围国家首批新污染物治理试点……
以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为例,该工业园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全面纳入信息化监管,完善工业固废数字智慧监管体系,建立“电子联单转运”制度和经营、处置机构资质“备案制度”,同时还引进了废白土资源综合利用等多项先进技术,并扶持企业自主研发废锂渣资源化利用技术,持续助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自查自纠“筑堤坝”
制造业一向是苏州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当前,苏州拥有16万多家工业企业,其中规上工业企业超1.4万家,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69万亿元,产值规模位居全国第二。
如何让工业企业正常生产的同时规避生态环境风险,成为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关注的重点。为此,2023年11月,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在全国首创推出“苏州市企业环保自查自纠服务平台”,帮助企业防范并解决环境管理中的潜在问题,建立环境问题“线上发现、即时整改”的工作模式,实现“压降污染物排放量、降低企业环境风险、压降企业运营成本”多方共赢。
此前,在一家专注于3C产品机构件生产的制造企业内,正在厂区工作的安全主管梁佩的手机上突然收到一条“活性炭浸水”的提示信息,梁佩当即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排查,发现是活性炭箱与废气管道的连接处出现了局部破损,导致少量渗水情况。
“接入这个平台后,一旦有涉及环境的相关问题,就会自动报警,我们就能快速消除环境隐患,非常省心。”梁佩说,企业还能根据治污设备和自身环境管理个性化需要,私人定制日常巡检的具体内容和频次。数据显示,苏州市企业环保自查自纠服务平台上线以来,已服务企业超2.1万家,企业利用自查自纠平台累计开展自查5420万次,自纠异常情况6.8万个。
该平台的推广,不仅强化生态环境执法“防未病”,为生态环境筑起了一道预防性“堤坝”,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和经验。2024年8月,“苏州市企业环保自查自纠服务平台”获评生态环境部2024年优秀环境公共关系示范案例。生态环境部两次调研后,拟在京冀鲁豫38个重点城市或京冀鲁豫和长三角82个重点城市推广。(新华日报 记者 范昕怡)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