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房产        
南通如东:科技赋能盐碱地 昔日“不毛之地”变身“新粮仓”
2024-10-29 17:17:29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高一芳责编:李诚

  10月28日,南通如东栟茶方凌垦区内,南京农业大学试种的甘薯开始采收、采样;省农科院稻油轮作项目播种的油菜籽已发芽出面;省农业农村厅农技推广总站与南京农业大学委托试种的3种耐盐水稻陆续收割结束。“垦区现有3000多亩土地土壤含盐量稳定在2‰至6‰之间,适宜开展多场景技术应用和多品种作物适应性研究。”垦区负责人沈志荣说。短短数年间,这片昔日的“不毛之地”已变身成高校院所的“技术孵化基地”。

南通如东:科技赋能盐碱地 昔日“不毛之地”变身“新粮仓”

方凌垦区航拍

  10年综合治理让盐碱地破“碱”重生

  方凌垦区是2011年由沿海滩涂匡围而成的,如东县裕隆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包后做过取样调查,当时的土壤含盐量高达20‰。2012年起,公司开始推进盐碱地改良项目。“真正让这片土地破‘碱’重生的,是扬州大学探索出的滨海盐碱地降盐提肥技术。”沈志荣说。

  2019年,扬州大学“沧海桑田”科技服务团队入驻方凌垦区后,针对当地滨海盐碱地土壤障碍特征,从四个方面提出了适用于滨海盐碱地的十余种方案,为方凌垦区“量身定制”了一套降盐提肥技术体系。经过多年系统的治理,目前,方凌垦区3000多亩土地已能够种植小麦、水稻等常规作物,部分地块土壤盐分降低至1.5‰,有机质含量提升至每千克25克左右。

南通如东:科技赋能盐碱地 昔日“不毛之地”变身“新粮仓”

采收甘薯

  多种适应性研究向盐碱地“要产量、要效益”

  经过6个多月的生长,方凌垦区的有机甘薯迎来收获季。“这次采收的是密度实验小区,品种为西瓜红,一共采集了80个样品,将重点分析比较两个密度处理:株距15厘米或25厘米的产量情况。”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污染物管控与修复岗岗位科学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陈亚华介绍,2024年团队还设置了病虫害生物防治、直立生长、不同垄宽等多种组合实验,旨在筛选出一套适合盐碱地种植甘薯的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依托方凌垦区的滨海盐碱地,陈亚华的团队已连续6年进行盐碱地有机甘薯绿色无公害种植模式探索,并将实验结果应用于盐碱地生产实践。

  省农科院在方凌垦区实施的稻油轮作示范项目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我们的目标是筛选出耐盐碱、周年茬口适宜的水稻、油菜品种,在中度盐碱地上实现水稻和油菜接茬轮作,一田双收。”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马艳介绍。目前,水稻试验数据已采集完毕,下阶段,团队将重点攻关油菜200公斤至250公斤的亩产目标。

  自2020年袁隆平“海水稻”团队选中方凌垦区建立“海水稻”试验种植基地以来,该地已先后示范种植了“超优千号”“创丰优丝苗”“饲油2号”“宁香粳9号”等数十种耐盐作物品种与常规优质粳稻。其中,水稻单产由原先的每亩约250公斤,增加至2023年500亩平均单产超过650公斤,有效激发了盐碱地作为“潜在粮仓”的价值。

南通如东:科技赋能盐碱地 昔日“不毛之地”变身“新粮仓”

收割水稻

  集成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赋能盐碱地提质增效

  10月18日,方凌垦区220亩“海水稻”正式开镰,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农技推广总站与南京农业大学委托试种的3个水稻品种平均亩产超过700公斤,基本达成适应性试验目标。

  “多年来,我们与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有效对接,引入一系列前沿高产栽培技术,并先后邀请多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来如东开展技术指导,为我们最终集成盐碱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东县作物栽培站站长於永杰说。

  从白花花的盐碱地变为如今丰产高产的“新粮仓”,方凌垦区加速蜕变的背后,是一个个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落地开花”的结果。“希望更多的高校院所能将这里当作‘技术孵化地’,不断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沈志荣表示,垦区将全力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为盐碱地现代农业成套技术开发提供有力的土地资源支撑。(文/图 徐书影)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