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有哪些实践经验?如何面向区域、行业、产业办学?7月14日,江苏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研讨会在南京工程学院召开。全省40余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相关负责人齐聚天印湖畔,共同探讨新时期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与发展。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树兵表示,江苏省于2024年正式启动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计划,并遴选立项盐城工学院、苏州科技大学、淮阴工学院、南京工程学院、江苏理工学院和江苏海洋大学首批6所高校作为建设单位。
应用型本科高校有别于研究型大学,是指以应用类型为办学定位的普通本科院校。江苏现有应用型本科高校44所,占全省本科高校总数的56%。根据2024年1月发布的《江苏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遴选建设实施方案》,江苏首轮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自2024年启动实施,立项后建设周期为四年。该方案系统设计了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计划,不仅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领域填补了空白,也有利于引导高校转变以学科为主导的办学观念,主动面向区域、面向行业、面向产业办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江苏将按照“成熟一个,立项一个;立项一个,支持一个”的原则,到2028年,遴选10所左右高校作为首轮江苏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重点建设一批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应用能力强、社会贡献度高的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丁晓昌介绍,研讨会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实施方案,分享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理论洞见与实践经验,促进应用型高校间的互学互鉴、交流合作。他表示,全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担当时代使命,明确自身定位,找到新时期与行业、产业、区域之间的结合点,增长点与发展点。南京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孙爱武表示,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是教育领域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主旨报告环节,深圳技术大学创校校长阮双琛以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发展为镜鉴,介绍了深圳技术大学的筹建与发展路径,他表示,学校坚持“教学相长”打造“来自实践、面向应用”的应用型本科培养机制,在“教授负责制”的培养模式中,学生入学后即进入实验室,跟随教授学习专业技能;企业提出生产实践和技术研发问题,在教师与企业人才的指导下,学生5到8人合作开展研究项目;同时,注重实践教育,实践性课程学分超过60%;以企业生产实践和技术研发问题为教学案例,以培养解决问题能力为导向;全球化视野培养教学,开设由外籍企业专家、教师授课的国际课程。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培训交替进行,紧密结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实习实训时间累计不少于一年;开展创新创业及创意教育,与企业深度合作,开拓校内外导师资源。90%的学生毕业时能做出本专业的产品或装备。
产教融合课程建设有哪些要点?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原校长柯勤飞指出,教学内容紧密对接产业链和创新链,及时将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在行业企业真实场景下进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实践教学与生产实践对接;双师型教学团队体现开放性、多元性、协同性特征;推进校企“双向赋能、共创价值”的产教融合机制创新,保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如何促进科研反哺教学?在研讨会经验交流阶段,盐城工学院校长邵荣介绍了相关经验:“我们将创新元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为抓手,促进科技创新与教育教学、创新创业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南京工程学院在全国首倡“应用型本科教育”理念并率先开展探索实践,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沈国荣院士为代表的27万余名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南京工程学院校长张仰飞介绍了学校应用型办学特色及经验举措,他表示,在深化项目教学改革方面,南工程构建多元教学平台,全面推进现代产业学院、专业特色学院建设;系统布局课程核心融合改革,打造项目特色新形态课程,构建“工程化环境、项目化载体、团队式指导、协作式学习”组织形态,突出“项目载体”五育融合特质,打造教学相长共同体。
“希望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定准位不走偏道,紧扣应用型定位,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致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走新路不走旧路,加强改革创新,主动应变求变,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要创特色不随大流,避免面面俱到、贪大求全,突出学校特色,着力打造标志性建设成果。”杨树兵表示,已经入选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的高校要进一步完善建设方案、加快建设步伐,尚未入选的高校要对标对表,积极谋划,明确建设思路,提升办学水平。(新华日报·交汇点 记者 葛灵丹)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