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房产        
南京市紧锣密鼓筹备“百龙起舞闹新春”
2024-01-25 10:05:42来源:南京日报编辑:陈小雨责编:李诚

  原标题:我市紧锣密鼓筹备“百龙起舞闹新春” 扎龙师傅忙通宵 舞龙演员传帮带

南京市紧锣密鼓筹备“百龙起舞闹新春”

1月24日,高淳漆桥街道保城圩自然村的广场空地上正在排练舞龙灯,吸引众多村民观看。伴着喜庆热闹的锣鼓声,11节龙身由年轻力壮的村民高高举起,不断变化出各种阵型。通讯员 傅志伟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 记者 段仁虎 摄

南京市紧锣密鼓筹备“百龙起舞闹新春”

栖霞龙舞表演。 受访者供图

南京市紧锣密鼓筹备“百龙起舞闹新春”

省级非遗杨家抬龙传承人杨学虎和他扎制的龙头。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刘全民 摄

南京市紧锣密鼓筹备“百龙起舞闹新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骆山大龙。溧宣供图

  龙年春节将至,石城年味渐浓,南京市高淳、溧水等地乡村正紧锣密鼓地准备传统民俗活动——舞龙灯。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走访发现,由于2024年恰逢龙年,春节期间全市预计将有超百条龙舞动闹新春。

  师傅扎龙忙,百龙起舞闹新春

  “2024年高淳打算舞龙的村子真不少,目前我已经扎了11条龙,最近经常要忙通宵。”1月22日上午9时30分,高淳淳溪街道杨家村,省级非遗杨家抬龙传承人杨学虎正在为邻近的一个村子扎制龙头。

  客厅正中央,一个2米多长、约1.5米高的龙头“站”在桌子上,威风凛凛。龙头主色调为黄色,头饰双冠,龙角、龙眼、龙嘴等活灵活现,颏下洁白的龙须微微飘动,头冠处点缀着30多个形态各异的扎塑人偶。“这些人偶一般是福禄寿三星、八仙、杨宗保、穆桂英等取材于神话、戏曲或小说中的人物。由于高淳水产养殖多,2024年我又增加了鲈鱼、莲藕等元素。”杨学虎边介绍边继续忙碌。

  高淳杨家抬龙有近800年历史,表演时黄龙居中,红、白双龙分列左右,龙身盘旋缩紧,龙头高高昂起,当地老百姓称之为“稻堆饼”,规模巨大、气势恢宏,享有“龙中之冠”的美称。作为传承人的杨学虎扎了60多年的龙,负责最复杂的龙头扎制,“这活儿可不简单,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还要了解各类人物知识,并具备手工技艺。”

  高淳地方文化研究协会会长魏云龙告诉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高淳地区舞龙历史悠久,260多个自然村有过舞龙活动,主要集中在西部圩区,所以高淳也有“水乡舞龙、旱地跑马”之说。2024年许多村子准备在春节期间舞龙,预计约有30条龙表演。

  溧水、栖霞等区也素有舞龙传统。其中,溧水2024年将有20多条龙表演,包括骆山大龙、何林坊双龙、陆家板龙、张家龙灯、桑园蒲龙灯、芮家塘龙灯等;栖霞区有包括柴龙等在内的舞龙活动;六合区则有手持龙等。据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春节期间,南京市高淳、溧水、栖霞、浦口、六合等地将有超百条龙开展舞龙表演,为龙年春节增添喜庆与活力。

  龙灯种类多 “江南第一大龙”长近百米

  咚咚锵,咚咚锵……日前的一天下午,溧水区和凤镇骆山村广场上,随着锣鼓声响起,数十个孩子跟随节奏跳起来,每人各持两块绘有云彩的云板,摆出“满天星”“三角形”等图阵。这是孩子们在为2024年骆山大龙表演练习“跳云”。他们身着彩衣、戴着彩帽、脚穿绣鞋,随巨龙一起欢快舞动。

  在南京,舞龙习俗流传甚广,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骆山大龙的表演尤为出名。已有400多年历史的骆山大龙龙身巨大,龙头高2.3米、宽2.2米,龙身共24节,代表二十四节气,整个大龙体长近百米,参与者达500人之多,号称“江南第一大龙”。

  2024年骆山大龙将于2月5日(腊月二十六)起草并表演,目前正在进行龙头和龙身的修复。“褪色的、破损的地方要更换、修补,我们刚买了装饰龙头的红布。”骆山大龙传承人杨木海介绍。

  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杜小钰研究南京舞龙民俗多年。她告诉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南京舞龙表演的龙灯种类繁多,从构造上分,主要分为板龙(抬龙)、滚龙两大类,骆山大龙就是抬龙的一种;如果从材质、体型上分,种类就更丰富了,有康龙、双龙、脱尾龙、草龙、柴龙、人龙、手持龙等。“舞龙包含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美好祝愿,所以这项传统民俗活动经久不衰,深受百姓喜爱。”杜小钰表示。

  代代有传承 舞出振兴新气象

  “龙舞,姿态要正气阳刚,体现出昂扬的精神面貌,更要讲究团队合作……”1月22日下午,栖霞龙舞市级非遗传承人张桂娣正在六合区一工业园区内进行龙舞教学指导,众人挥舞着一条小龙,伴着鼓乐声翩翩起舞。

  栖霞龙舞历史悠久,相传在明代,该区就有龙舞,每到元宵节,大家都要上龙王山祭拜龙王,形成家家玩龙灯的习俗,并流传至今。如今,栖霞龙舞还保留着最原始的龙舞形态之一——柴龙,这种龙造型古朴,演员众多,展开来足有40米长,是南京地区的“民俗活化石”之一。

  今年62岁的张桂娣是栖霞龙舞市级非遗传承人,也是栖霞龙舞省级非遗传承人薛友新的徒弟。多年来,她以文化志愿者的身份,每周三、周五中午,坚持在幕府山庄小学、燕子矶中心小学、金陵科技学院等推广和普及栖霞龙舞,培养了数百位“年轻龙人”。

  “我想点燃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求知心,增强他们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更让栖霞龙舞丰富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张桂娣说。

  在张桂娣教授栖霞龙舞的同时,家住溧水区洪蓝街道青锋村何林坊村的甘露也在为春节舞龙做准备。舞双龙习俗在当地代代相传,从甘露的爷爷到甘露的父亲,如今舞龙的接力棒又传到了甘露这代人手里。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传统舞龙习俗也在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杜小钰表示,舞龙既保留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寓意,又营造了热闹、喜庆的表演氛围,成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活动。村民尤其是年轻人主动学习、大力传承、积极参与,更让舞龙民俗成为提高乡村文化凝聚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力量。(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 记者 刘全民 胡英华 朱旖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