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剑桥南京论坛2023——零碳和可持续发展:科学、政策、实践”在南京圆满举办。
论坛海报
本届论坛由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共同主办,南京市海外协同创新中心(英国剑桥)协办。来自剑桥大学、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中英一流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中英政府部门及能源、电力冶金等重点行业的低碳先行企业的代表,就碳中和进程中政、产、学、研、资要素高效联通展开深入探讨,100多名嘉宾线下与会,2000多名观众线上观看了本次论坛。
论坛现场,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杨菁,英国驻华大使馆科技创新一等秘书艾莎,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副局长杨永峰,英国国家科研与创新署(中国处)副主任杜羽菲,剑桥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学术主任及CEO初大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充分认可“双碳”趋势下巩固国际科技合作的战略意义。
论坛现场
“科技创新是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零碳目标的关键环节,国际合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举。”初大平教授表示,作为由剑桥大学和南京市合作设立的研究机构,中心积极发挥剑桥大学驱动创新的突出优势,致力促进剑桥大学与南京、与全国开展国际合作。
杨菁强调,江苏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绿色生态作为关键支撑、“双碳”行动作为战略抓手,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江苏与英国在绿色低碳领域合作空间广阔,作为双方在科技领域的标志性合作项目之一,希望中心依托剑桥大学深厚的创新基础和转化能力,推动国际创新资源与本土需求对接,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发展,为江苏与英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作出积极贡献。
论坛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傅伯杰,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碳中和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谭显春、剑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组副主任、嘉治商学院商业经济学教授迈克尔·波利特等专家学者,就中欧双碳政策与顶层工具设计进行系统分享。
论坛现场,针对零碳研究多学科、多交叉的特点,中外高校学者就热门技术进行精彩探讨。来自产业的嘉宾们,详实阐释中国经验和高耗能、高排放、难脱碳行业的企业转型范本。
论坛尾声,中关村创蓝清洁空气产业联盟主任、联合国WIPO GREEN中国城市加速项目国家协调官解洪兴,分享了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可持续技术交易所(WIPO GREEN)的中国城市加速项目,支持城市携手应对绿色挑战。
向“绿”而行,共赴“零碳”未来。作为中英开展科技合作、推进产业化创新的载体,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投身绿色低碳领域的科研产业化和国际交流工作,继2022年“剑桥南京论坛2022——碳中和带来的国际合作和创新机遇”线上研讨会的良好反响,持续以剑桥南京论坛为载体发起绿色议题,积极链接政府、学术、产业创新要素,提供科研与成果转化协同的全链条对话平台,为全球“双碳”“净零”愿景擘画合作蓝图。(文/图 孔静)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