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房产        
南京:守好历史家底 呈现“老城即景区”
2023-04-13 09:30:18来源:新华日报编辑:陈小雨责编:蒋硕

  原标题:春光烂漫正当时,跟着规划“趣”旅行——守好历史家底 呈现“老城即景区”

  紫藤花浪漫盛开,老门东景区的屋檐瓦舍相衬;木绣球满树雪白,明城墙当背景板……4月上旬,南京“春花配古建筑”频频登上热搜,城市吸引力再上新台阶。

  春风吹暖消费,南京成了“网红”城市。如果说春日旅游消费强势复苏是丰收的果实,守住历史家底、留住“最南京”便是早前播下的一粒种子。“原汁原味的人文气息逐步回归,走在老城中,历史古朴感和人间烟火气扑面而来,让人感觉越来越好逛。”负责“探趣金陵”平台“城市印象”板块的90后徒步爱好者潘经纬说。

  老城保护发展,被提上新高度

  4月8日,南京市鼓楼区江边路,下关西火车主题街区首届站台市集开张,人们纷纷前去“打卡”,体验“老下关”城市记忆。“守护好老城区,城市才有无限可能,这在今天已成为共识。”省地方志学会常务理事、作家薛冰坦言,过去人们保护老城的责任意识并不强。

  “近20年,南京在城市建设中整合自然与人文资源,美丽古都风貌逐步回归。”薛冰认为,南京几乎处处是宝藏,保护范围可以更大一些,即便是城墙外的老下关片区,也有约150年历史。逛现代商圈新街口的人们恐怕不了解,那一片曾是1800年前孙权皇宫所在地。

  历史富矿正越来越得到珍视。3月1日,在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常务理事会2023年第一次会议上,14位平均年龄超70岁的“老南京”,同时也是业界权威规划研究者、实践者,从不同角度围绕南京老城保护“1+2”文件真诚建言。会上,一个观点频繁被提及——当前,老城保护和发展首次处于同等重要位置上,而以往“天平”上发展更重些。

  “1+2”文件指3月22日正式施行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城风貌管控严格控制老城建筑高度规划管理规定》,以及同步施行的《关于加强保护传承营建高品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城保护严格控制老城范围内学校、医院、科研院所规划建设的指导规定》。南京老城,指明城墙范围内,以护城河(湖)对岸为界,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的地区。

  “老城保护处于最好的时代。”南京市规划设计院原院长孙敬宣说,“翻到实施意见最后一页能看到,印发单位为南京市委办公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关文件,直接由市委而不是规划等相关部门印发,这在南京还是首次。”

  老城保护发展被提上新高度。新规不仅要求将老城建筑保护下来,还要让它们在推动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融入市民生活和城市发展,成为南京城市魅力源泉。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主任郑晓华说:“名城保护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力之一,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融入城市建设当中,‘老城即景区’的全域旅游将形成规模效应。”

  如今走在南京老城内,人们能看到诸多不同年代的历史建筑。近期传出童寯故居即将开放的好消息。童寯与刘敦桢、梁思成、杨廷宝并称近现代中国“建筑四杰”,参与设计过南京下关电厂、上海金城大戏院等建筑。童寯故居是一栋建于1947年的二层小楼,由他本人设计,保留着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典型样貌,已于2022年下半年完成修葺,还原当初模样。童寯最小的孙子、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童明全程参与故居更新。随着城市更新推进,传统民居翻新留下居民,少部分临街老建筑引入“小而美”的咖啡馆、餐厅、非遗店铺——吸引人们停留的空间日益增多。

  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童本勤介绍,与以往相关规定相比,新规对医院、高校、科研院所等大单位的发展提出更细化要求,结合城市更新这一背景,鼓励对既有建筑进行功能复合利用,提出正负面清单,增设面向公众开放的风雨连廊、公共空间、街道家具等,各类更新项目原则上不得减少开敞空间等内容,更具有可操作性。

  凸显区域差异,留住文化底色

  秦淮区是南京面积最小的主城区,有着“特而精、最南京”美誉,区域内的城市更新试点总量位居全市第一,这里也是南京老城南所在地。近期,位于老城南的内秦淮河西五华里项目计划开工,将与夫子庙片区沿岸的东五华里连成一片,再现“十里秦淮”繁华盛景。

  老城建筑和布局是文化遗产,留下来也就留住了城市特色。早在2010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杰团队就主笔完成南京老城南保护规划。按照构想,经过新的规划设计,老城南街巷体系与历史上有90%叠合。

  规划落地情况如何?城内生活的人最有发言权。“提起南京,人们想到的关键词中一定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潘经纬告诉《新华日报》记者,照着历史城区规划公示图,他围绕“四季”和“古城”主题,设计一条城市徒步线路。老城保护日渐完善,还有许多人正自发探索“好逛”的春日徒步线路。

  老城保护范围正在扩大,各区域之间的差异性也日益凸显。《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规定,新增北京东路历史文化城区,其占地约2.12平方公里。至此,南京共有4个历史文化城区,覆盖城墙内超过一半面积。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名城处处长王昭昭告诉《新华日报》记者,4个历史文化城区定位各有不同,实行差异化保护发展,西边的鼓楼—清凉山历史城区突出近代文化,城南历史城区彰显江南传统民居特色,东边的明故宫历史城区是明文化的核心。在新增的北京东路历史文化城区内,鸡笼山、北极阁、明城墙等与北部的玄武湖有机交融,集中体现南京“山水城林”特色,定位为文化科教中心区、历史文化彰显区、生态宜居示范区。

  南京对历史资源采用分级保护办法,除了4个历史城区,还划出11片历史文化街区、28片历史风貌区、38片一般历史地段和数千处文保单位。历史城区往往面积在数平方公里,一个历史城区内一般至少包含一个历史文化街区。

  文化是南京这座城市的底色和灵魂,老城布局延续着中国传统居住智慧。历史城区、历史街区、历史村镇与自然山水紧密捆绑,也由此奠定一座城市的独特基调。从事南京地方史研究已有30余年,南京城市文化研究会会长、南京出版社社长卢海鸣坦言,南京特色还可以再多一些聚焦,擦亮“文学之都”“和平城市”“博爱之都”等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老城保护应让文化先行,文化联系建筑,才能留住城市灵魂,老城保护发展模式应该更多元。”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赵辰建议,先开展小规模试验,探索出可行路径后再进行推广。

  “织补”老城空间,成片谋划保护

  历史城区空间得到“织补”,成片保护初显成效。张杰团队以秦淮河、明城墙为“线”,串联城墙脚下的慢行道路,贯穿中华门、门东、门西这些老街区,凸显中华路传统城市中轴线、门东—门西历史街区轴带及升州路民国风情轴线。

  畅想变为现实,跟着规划出发,旅行越来越有趣。

  春季,梅花与古建筑搭配出别样古韵。潘经纬兴致勃勃画出徒步线路:在鼓楼—清凉山历史城区,从古林公园到石头城,再到清凉山,春有繁花,夏有树荫,秋有红叶……他期盼“高校徒步线”恢复,这样将横跨鼓楼—清凉山和北京东路两个历史城区,“沿着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再往东南方向走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又是明故宫历史城区。”

  最南边的是城南历史城区,沿着内秦淮河,从西水关出发,到老门西,再途经中华门、夫子庙、桃叶渡,最后到东水关,是一条充满市井气息的徒步路线。沿线的荷花塘、双塘园、小西湖等居民区,多为明清时期传统民居。夏季傍晚,沿着明城墙和外秦淮河徒步消暑,得以领略4个历史城区的风貌。

  可逛的空间还在增加。南京老城保护“1+2”新规鼓励占用历史文化资源的科研院所逐步腾退或对外开放。在北京东路历史文化城区内,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有望开门供市民一逛。王昭昭告诉《新华日报》记者,可以参照小西湖片区更新相关做法,在北京东路历史文化城区留下科研院所办公功能、开放部分历史文化空间,供市民“打卡”。薛冰认为,老建筑周边环境价值也很高,成片保护老建筑,能更好地留住历史建筑的脉络和环境。

  那么,南京为何使用“织补”方式,而不是整城保护、一步到位留住老城风貌?童本勤告诉《新华日报》记者,南京老城面积有50多平方公里,承载着办公、科研、文化和现代服务业等功能,很难按照苏州、绍兴等10平方公里左右老城,以及平遥、丽江等更小规模古城的做法,全城留住传统风貌。

  “一座城有其独有的历史和现实条件,南京老城保护,重点在于历代都城格局、山水环境风貌、历史街巷和有一定资源聚集度的各类历史地段。”童本勤说,用成片保护方法,南京保留住了世界上最长的明城墙,夫子庙、颐和路、朝天宫等几十处历史地段,以及一批文物古迹,形成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南京老城。(新华日报 记者 刘春)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