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房产        
江苏制造业新动能持续壮大 撑起高质量发展骨架
2023-01-11 09:19:11来源:荔枝网编辑:陈小雨责编:冯薇薇

  原标题:2022深度经济观察③:制造业新动能持续壮大 韧性强活力足

  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看家本领”,把制造强省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2022年,江苏在复杂局面中稳住了基本盘,经济保持韧性、持续向好,具有江苏特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形成之中。

  船舶工业被誉为“综合工业之冠”,涉及门类多,产业链条长。2022年受疫情影响,招商局金陵鼎衡(扬州)船舶有限公司一度遭遇供应链受阻等困难,后来向行业协会反映,详细提交了生产最急缺的物资,不到10天关键零部件全部到位,确保了订单能够按时交付。

江苏制造业新动能持续壮大 撑起高质量发展骨架

  “生产最急缺的11项物资,包括舵机、通挡和齿轮箱等设备,上海交通委港务监督处负责人帮我们一起协调海关、仓库、商检等各个环节。最后在不到十天的时间,帮我们解决了这11项物资的到场问题。”企业负责人陈远说。

  一时物流受阻,各地“企业服务专员”可以短时间内点对点帮扶解决。但遇上核心技术“卡脖子”,则必须要走自立自强之路。同样是招商局金陵鼎衡(扬州)船舶有限公司,其在不锈钢货船制造中,需要使用一款双向不锈钢板。这种材料之前一直依赖进口,这两年,企业加快核心关键技术的攻关,采用国产钢板替代,在不确定性中增加了发展的确定性。

  公司党总支书记方云虎表示,2020年以来,公司和太钢紧密合作,从技术工艺生产设备等各个方面提供详尽的技术信息,“我们向国际船东推介太钢产品,以努力推动双向不锈钢板用国产化替代进口,已经获得了一些国际知名船东的认可。”

  2022年以来,江苏不断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年度重大项目清单中有113个属于江苏省50条重点产业链的强链补链项目,占整个清单比重近70%。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7%,其中制造业投资增势强劲,同比增幅达10.1%。

江苏制造业新动能持续壮大 撑起高质量发展骨架

  新能源、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眼下,江苏不少产业链高度集中在各类“新赛道”,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特征显著。按累计增加值排名前十的行业中,2022年1-11月,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7.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均同比增长15.7%。

  常州“新能源汽车链”已然从众“链”中脱颖而出,目前已汇聚从整车制造、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电池管理系统到电池等3400多家产业链企业,成为长三角新能源汽车板块中产业链最长、涉及领域最全的城市之一。2022年常州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动力电池、光伏行业产值分别增长212%、129%、36%,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超90%。

江苏制造业新动能持续壮大 撑起高质量发展骨架

蜂巢能源第三代高速叠片技术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王志坤告诉荔枝网记者,新能源汽车这一行业体量大、增速快,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特别明显。“我们要紧紧抓住当前这么好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新的技术,也会加快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和大企业一样熠熠生辉的,还有众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江苏425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江苏制造业新动能持续壮大 撑起高质量发展骨架

  “小巨人”在产业链中同样发挥关键性“突围”作用。2017年,市场上还没有以膜承载量子点的显示技术时,南京贝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率先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着手研发量子点增强膜。如今这款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国际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产品应用终端聚焦于各类电子显示器和通信产品,近几年一直积极进行各种关于材料、设备、配方等方面的研发和测试,为下一步的创新发展和销售布局。”公司总经理张军说。

  聚“链”成“群”,撑起高质量发展的骨架。目前,江苏已有1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16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集群建设的引领带动下,江苏制造业增加值突破4.2万亿元,居全国首位;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量全国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一,百亿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2家、平均营收规模达420亿元。

  (江苏新闻广播/丁凤云 刘正则 编辑/赵梦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