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南通市政府召开气象局新闻发布会。近年来,南通市气象部门持续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充分发挥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气象保障。
新闻发布会现场
近年来,南通气象部门不断完善观测站网布局,按照平均站距小于7公里的总体要求,持续推进地面自动气象站、海洋气象观测站建设,如皋X波段、启东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基本形成“陆海空天”一体化的精密观测,实现对灾害性天气的分钟级监测。同时,南通气象部门大力发展精细化预报、灾害性天气预警技术,建立无缝隙、全覆盖、精准化、智能化的气象预报预测预警业务平台,不断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水平。
“南通气象部门充分发挥气象预警信息先导作用,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强化与应急管理、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联合会商、信息共享和联防联动机制,形成气象防灾减灾合力。”发布会上,南通市气象台台长彭小燕介绍,2022年台风“梅花”影响期间,气象部门联合市防汛(台)办、应急管理局全网发布天气提醒,覆盖841万手机用户,同时全力推进气象科普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加大中国南通气象博物馆开放频次,不断提升全民气象防灾减灾意识。
彭小燕介绍,面向农业、交通、生态、能源、海洋等多领域实施“气象+”赋能行动,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不断完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农业气象信息直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气象服务深化推进,“气象+农业”服务模式充分发挥趋利避害作用;加强海洋气象服务,建立海洋渔业高影响天气应对联动机制和海洋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传播体系,加强海上风电气象服务,提升行业气象服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持续为大通州湾、南通新机场、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战略性工程以及重要活动提供优质气象保障。(文/图 孙荣 陆海龙)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