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源:新华日报  |  2022-12-15 09:42:22

  原标题:试点三年,勇于突破,先行先试,成果丰硕 ——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江苏智慧和江苏力量

江苏: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江苏: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江苏: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江苏: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江苏: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江苏: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江苏是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省份。交通运输部于2020年8月、2021年10月先后批复江苏14项试点任务:品质工程建设、多层次轨道网融合发展、打造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打造枢纽经济新格局、智慧交通关键技术攻关、提升科技兴安水平、打造平安交通工程、推动综合交通改革创新、长江经济带运输结构调整、打造运河绿色文化带、危险货物运输跨区域全链条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探索、道路货运行业数智化工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将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为高质量发展“最迫切”的任务加以推进。为切实担负起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和使命,江苏交通坚持高点定位,统筹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落地实施。以“一年启动出亮点、两年推进见成效、三年总结出经验”为目标,先后印发相关意见和年度要点,动员部署全省上下全面推进试点工作。三年来,瞄准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四个一流”和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五个基本特征”,开拓创新,勇于突破,积极推进14项试点任务,在多个领域形成了全国率先、行业首创的试点成果和经验。

  基础设施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日趋完善

  2021年底,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常州至无锡段通车,与之同步实现通车的太湖隧道全长10.79公里,是新时代我国水平领先的品质、绿色、安全、舒适的超长超宽隧道示范工程,实现了“天衣无缝、滴水不漏”。

  优化出行感受,升级产业结构。江苏新一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数量增长的同时,更注重打造耐久性强、造型美观的“品质工程”。“江苏是全国唯一实现部省市三级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全覆盖的省份,并且是全国唯一持续开展省级年度评价的省份。”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年来,建成了一批国际上具有突出影响力的品质工程,已通车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五峰山长江大桥、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等均创下多个“世界第一”。三年来,全省共有13个交通工程项目获“国家优质工程奖”、4项工程获鲁班奖、5项工程获詹天佑奖,进一步擦亮了江苏交通建设质量品牌。同时实现一批关键技术突破,完善交通工程建设行业治理制度体系。

  目前,全省高铁里程达2212公里,跃居全国前列,12个设区市通高铁,设区市全部通动车。基本实现设区市之间2.5小时通达,高速铁路县级节点覆盖率达65%。当前,南沿江城际、宁淮、沪苏湖、沪苏嘉和沪苏通二期等铁路项目正在稳步推进。2022年以来,先后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江苏段、通苏嘉甬铁路江苏段。

  “三年来,通过完善铁路规划体系,推动重点铁路设施建设,提升运输服务水平,江苏多层次轨道网融合发展呈现新局面。”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多层次轨道网规划体系基本构建,多网融合试点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重点设施建设顺利推进,建成运营连淮扬镇、盐通、徐连等高铁项目。有序推动沿江城市群地区地铁线路建设。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创新,轨道产业链集聚效应显著。

  “围绕打造枢纽经济新格局,三年来,江苏交通枢纽网络格局基本确立,枢纽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建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枢纽经济区。交通枢纽优势逐步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有力支撑‘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南京、苏州、连云港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2021年,苏州(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03.8万标箱,跃居全球25位;淮安港、宿迁港内河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31.1万、13.8万标箱,较2019年分别增长27%、49%。已建及在建综合客运枢纽达41个,县级及以上节点覆盖率56.6%。

  一批枢纽经济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南京临空经济示范区初步形成了航空制造业和航空物流业两大产业集群,集聚20多家航空制造企业和60多家航空物流企业,2022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8.1亿元,同比增长1.9%。无锡航空航天产业园已集聚瑞丽航空、航亚科技、亚太航空、屹信航天等一大批航空航天领域龙头企业。连云港徐圩新区形成盛虹石化、卫星化学、中化国际三大石化产业集群。南通通州湾建成海门绿色精品钢基地、洋口LNG能源岛、三夹沙高端装备制造园等产业基地。运河宿迁港产业园吸引现代物流、绿色建材等产业加速集聚,规上企业41家,产业园2021年工业总产值、服务业营收超50亿元、13亿元。苏州北站高铁新城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科技领域吸引注册企业超1000家,产值超400亿元。

  聚力打造运河绿色文化带,展现绿色之美。三年来,江苏着力建设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4个示范段,推进航道建设向网络转型、运输船舶向环保高效转型、运输方式向集装箱运输转型、发展理念向强调生态绿色转型、发展方式向智慧创新驱动转型、航运功能向文旅交融合发展转型。航运设施初见集约协同之美,为全面推进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工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经验。运河沿线港口、船闸、水上服务区基本具备岸电供应能力。航道沿线可绿化区域绿化率100%,公用港口码头可绿化区域实现100%绿化,沿线全部建成星级绿色港口。

  路线持续拓展 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更强大

  11月15日,江苏首趟商品车铁路运输专用车中欧班列,满载261台中国自主品牌商品车,从南京出发,之后经由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境,运抵欧洲国家。

  自1992年连云港开行中亚过境班列以来,截至今年10月底,江苏省中欧班列开行量累计超过18800列。2022年1至10月,全省班列共开行1625列,同比增长11.9%。

  围绕打造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三年来,江苏发挥公铁水空管多种运输方式齐聚发展的优势,加快连云港港国际枢纽海港、南通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强化徐州铁路枢纽、淮安机场货运枢纽功能,拓展国际合作,加强国内合作,打造面向新亚欧大陆桥等的国际海陆联运网络,提升联运效率和品质,有力支撑了“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

  ——国际陆海联运通道能级大幅提升,网络覆盖更为广泛。枢纽能级方面,连云港港国际枢纽海港功能取得突破,30万吨级进港航道全面建成。徐圩港区铁路支线、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铁路专用线等建成投运。南通通州湾新出海口吕四起步港区开港运营。2021年,南通港完成LNG接收量924万吨,全国第一。航线覆盖方面,连云港港内河集装箱航线实现苏鲁皖豫全覆盖。

  ——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更加稳定,运输更加经济高效。现已开通23条中欧(亚)班列国际物流通道,覆盖欧亚等22个国家、76个城市。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建成数字化指挥中心,班列运输组织和通关效率明显提升,至阿拉木图最快用时仅需6.5天。“一带一路”供应链基地(连云港)项目建成投用,依托平台集聚日韩、长三角等制造企业资源,通过中欧班列点对点运输,打通里海五国消费品供应链通道。徐州在全国首创干熄焦敞顶箱铁水联运模式,通过整箱吊装减少卸货分装多个环节,减少货物破损和损耗,效率提升2倍,成本降低一半。

  ——沿线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显著,实现港产城融合发展。徐州依托淮海国际陆港形成以铜山货场为核心的“一区引领、多点协同”铁路物流体系,集聚了一批高产值高税收的临港、临铁产业园区。南通港通州湾港区落户一批百亿级重特大临港产业项目,2020年以来累计招引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89个,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在港产城融合发展中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近日,“深圳平湖南—苏州太仓港”快速货运班列抵达太仓港疏港铁路专用线浮桥作业站,标志着苏州至粤港澳大湾区开辟了一条新的物流通道。

  围绕长江经济带运输结构调整,三年来,充分发挥江苏水运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推进大宗货物、集装箱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及集装箱多式联运为主攻方向,围绕公铁水、江海河联运打造样板,为全国提供江苏经验。

  ——形成干支有效衔接、多式联运高效的现代铁路集疏运系统。南京港、镇江港、苏州港、连云港港等4个国家沿海主要港口和徐州港、无锡内河港、苏州内河港、淮安港等4个内河港口实现铁路进港。

  ——通道线路持续拓展加密。国际海运方面,全省共有国际航线89条,内河集装箱方面,全省共有88条内河集装箱航线,多式联运方面,全省共开行100余条稳定运行的多式联运线路。

  ——物流信息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港口EDI应用和铁水联运信息服务加快推广,实现铁路需求车提报及车辆运行实时追踪。推动网络货运蓬勃发展,目前,江苏已许可网络货运平台160余家,数量居全国前列。

  ——节能降碳成效日益显著。开展运输结构调整试点工作,以2021年为例,全省铁路货运量较2018年增长783万吨,多式联运量年均增长38%,直接带动物流降本约50亿元,推动我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下降约0.05%。

  在江苏,原来农村物流配送平均需要2—3天,目前基本上在一天半左右。

  “‘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带来了乡村巨变。”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支撑产业兴旺、服务乡村生态宜居、助推乡风文明提升、提升高效治理能力、提高生活富裕水平等试点任务要求,深化“农村公路+产业”“农村公路+生态”“农村公路+文化”等融合发展模式,为农业产业化、农民富裕、农村文明发挥了基础和支撑作用。截至目前,全省农村公路二级及以上占比达20%,列各省区第一,实现建制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率先开展农村公路“一县一品牌”建设,形成82个品牌;镇村公交覆盖率100%;全面建成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率先实现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100%,所有行政村设置“村邮站”;江苏入选全国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10个省级试点地区之一,南京、苏州、南通、宜兴、溧阳入选全国试点地区。乡镇至普通国省道、建制村至县道、自然村至等级公路,平均时间分别缩短到20分钟、12分钟、6分钟。

  出台《江苏省农村公路条例》,将实施农村公路“路长制”纳入地方法规,填补了法律空白。推动建立农村公路路长会议、巡路、督查、信息公示和报送“四项制度”,健全完善了农村公路“路长制”长效机制。基本完成通行客运班线和接送学生车辆集中的村道、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重点路段安全防护,农村交通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坚持数字赋能,建成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网一平台”智能化管理服务平台。

  交通科技创新 数字驱动交通高质量发展

  日前,在苏州高铁新城和金鸡湖畔,一批特殊的公交车吸引人们注意,只见车身上下安装了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设备。公交车无人驾驶,可实现跟车减速、变道超车、停车掉头。

  “聚焦智慧交通关键技术攻关,三年来,我省重点围绕高新技术在交通行业的融合应用,开展技术攻关和落地应用,推进实施一批数字交通重点工程,形成了一批全国领先示范的创新成果,高新技术对交通转型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苏在全国率先完成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江苏(常州)试点工程建设。建成全国首家智能商用车领域国家级检测中心——国家智能商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率先探索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融合的一张网协同治理机制。在五峰山未来高速完成了车路协同条件下的单车自动驾驶以及重载车队编队自动驾驶的实车测试。

  打造智慧公路示范样本。建成沪宁高速无锡段42公里车道级管控应用实施示范区,建成全国首个面向已建、大流量普通国省道的智慧公路科技示范工程——S342智慧公路科技示范工程。建成五峰山过江通道接线“未来智慧高速”,建成全省和沿江首个堆场自动化码头——太仓港集装箱四期码头,建成并推广全国首个内河船舶手机导航系统。

  打造江苏智慧交通生态圈。苏州相城区成为江苏省首个省级数字交通示范区,已累计改造智能网联道路超60公里,示范应用运营车辆500余辆,试乘体验超15万人次。通过示范区内的示范应用场景,带动一批服务于自动驾驶领域的创新型企业落地集聚。无锡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及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双智”试点城市。“交通产业数字化示范区+数字交通产业化集聚区”创新模式突飞猛进,省交通运输厅与南通市政府共建的南通数字交通产业园成功揭牌。

  聚焦提升科技兴安水平。三年来,江苏持续推进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源头治理更加便捷、过程管控更加高效、执法检查更加精准,不断夯实交通运输行业安全发展基础。目前,率先推广应用“两客一危”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率先创新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开发“非法营运智能化整治系统”。

  聚焦道路货运行业数智化工程。江苏加速推动“互联网+车货匹配”和网络货运发展,实现物流需求与供给高效匹配和精准对接,提升了车货匹配效率和运输效能,促进我国公路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

  综合治理探索 交通现代化发展底色更鲜明

  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围绕打造平安交通工程,三年来,江苏健全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构建交通安全综合治理与防控体系和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标准与技术体系,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安全责任体系、法规制度体系、风险防控体系基本建立。”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说,深入推进“一年小灶”和“三年大灶”,将涉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明确的相关权利事项全部纳入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领域权力事项清单。率先形成省市县三级上下贯通的交通运输安全监管权责体系。制定相关信用管理制度,初步构建了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信用制度体系。

  围绕推动综合交通改革创新,三年来,江苏在管理体制机制、投融资体制、法治工作体制机制、监管体制机制、现代服务体系等5个领域改革任务取得突破,为加快构建全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围绕危险货物运输跨区域全链条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江苏以常州、盐城、苏州和泰兴等地区为试点,加快建成覆盖危险货物托运、承运、查验、运输、停车、装卸等环节的监管体系,打造全覆盖、全链条、全周期的体系化监管模式,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和危险货物运输环节安全水平。

  持续推动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探索,实现综合执法管理体制机制更加优化、智慧执法助推执法效能提升明显、都市圈协同联动执法取得实效。

  持续推进 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走深走实

  “作为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省份,经过三年努力,江苏14项任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系列经验。”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坚持系统观念,强化顶层设计。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将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为高质量发展“最迫切”任务加以推进。

  ——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工作载体。构建由省厅试点牵头部门、参与单位、实施单位共同组成的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机制。同时,强化动态监测与研讨交流,不定期召开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不断丰富试点工作内涵。

  ——强化规划协同,推动多规融合。将规划编制工作布置到所有县(市、区),促进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在市、县层面的落地落细。主动加强与自然资源部门等对接,把看得准的交通基础设施空间、线位落实到位。

  ——加强统筹协调,补短板锻长板。始终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布局与城镇化发展、交通运输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立体互联、有机融合,实现整体性推进、一体化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加强示范引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数字化为关键要素,不断赋能全省交通运输发展。加强政策标准和建设指南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全国领先的标准规范、技术指南。

  ——加大政策支持,强化要素保障。各级各部门充分调动相关领域资源,强化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形成了综合交通运输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发展格局,有力保障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下阶段,江苏交通将大力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着力打造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持续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走深走实,系统总结提炼试点工作成效经验,尽早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江苏经验和江苏智慧。

编辑:杨心怡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