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初见·知旅共同体书房举行“在世界文学之都与文学大家面对面”(第十一回)活动,作家沈念应邀参加并开展新书《大湖消息》签售会,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徽昭主持活动。
座谈交流现场 摄影 庄喆
沈念系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硕士,曾获十月文学奖、华语青年作家奖、高晓声文学奖、三毛散文奖、万松浦文学奖等,著有中短篇小说集《灯火夜驰》《夜鸭停止呼叫》、散文集《世间以深为海》《时间里的事物》等作品。
“非常高兴来到南京西善桥初见·知旅共同体书房,12年前到过南京玄武湖、中山陵,我当时是在做记者。”沈念曾长时间生活在洞庭湖边,当过教师、记者,现在虽住在长沙,仍时时关注洞庭湖的大小消息。“洞庭湖是我所生活的故乡,它是我心中的大湖,大湖养育了我,塑造了我,也滋养了我的精神和文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洞庭湖就是我永不枯竭的创作源头。”
沈念说,当他写作之后,发现他一直是在处理这片河汊众多、江湖川流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地方性格、地方经验和地方故事。关注洞庭湖的变迁,是他得天独厚的优势,他知道,如果不去写,会纠缠他一辈子。正是这一信念,便有了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获奖作品《大湖消息》。
西善桥街道居民与沈念(右)交流 摄影 庄喆
“在世界文学之都与文学大家面对面”前十回一直由李徽昭教授主持,驾轻就熟。他是一位有个性有思想的学者,提的问题都很有见地。
探讨从内容来到文本,散文能不能虚构?当下散文怎么写?面对提问,沈念说:“我一直强调我的认知,我们现在是一个跟过去不一样的时代,在当下的语境下,一定要有现代叙事意义上的写作意识。如果依然按照过去的路子、话语系统,就会陷入传统、经典没办法超越的境地,或者说会进入一个公共的话语体制下,难以凸显个性。文学创作中最重要的其实就是作家个性的呈现,没有个性化的东西,就没办法标识出一个作家创作的风格特征。”
沈念(右四)与到场的各界嘉宾留影 摄影 庄喆
在沈念看来,其实任何写作只要进入到一个主观的表达时,它就会发生位移。“阅读中间是否能够感受到我所写的这些人物的命运故事所带给你的情感共鸣、共振,这个其实才是最真实、最重要的,而不是纠结于你写的是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而是这个故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情感影响。”(文 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