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第六个“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在宁启幕——致敬“高光”时刻,遨游灿烂星河
4月23日至4月26日,以“新起点、新征程、新愿景”为主题的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在南京举行。图为4月24日,参观者在参观航天科普与成就展。 (新华社发)
4月23日至4月26日,以“新起点、新征程、新愿景”为主题的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在南京举行。图为4月24日,参观者在参观航天科普与成就展。 (新华社发)
在中华文明深处,始终凝结着走向星辰大海的夙愿。4月24日,2021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暨中国航天大会在南京举行。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月球样品实物首次离京展出、航天大咖共话星河征途……这场航天盛会,让人感受到中国航天的澎湃动力,也勾勒着中国未来太空探索的动人图景。
飞天揽月,梦想种子遍地开花
从月球到火星,从探月工程到火星探测……中国航天在“星辰大海”不断播撒梦想的种子。
“现在我宣布,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名称为‘祝融’。”开幕式现场,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莫过于中国第一辆火星车被命名为“祝融号”。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解释说:“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火驱散黑暗,火带来温暖。火的应用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火也将照亮鸿蒙,引领人类探索,昭示人类追逐永远的光明。”
与名字一同亮相的,还有火星车的虚拟形象——方方的脑袋,圆圆的大眼睛,“祝融号”科技感满满又带着反差萌!现场,它还用AI语音做了一段趣味横生的自我介绍——我身高1米85、体重240公斤,设计寿命为3个火星月,相当于约92个地球日,任务还不轻,要在火星上开展地表成分、物质类型分布、地质结构以及火星气象环境等探测工作……
“祝融号”即将开启的火星之旅令人倍感期待,而会场上的另一位“神秘嘉宾”也博得各方眼球。它是一份来自月球的“礼物”——嫦娥五号采回的月壤实物,陈列在科普展区,这也是月壤首次在首都北京以外地区展出。
新华日报记者在展区看到,来自月球的两份“月壤”被分别装置在两个人造水晶容器中,在灯光映衬下熠熠生辉。容器内部由地球、中国地图、月球、月壤等组成,月壤储存在空心夹层球体造型之中,吸引着观众近距离赏“月”。此外,装月球样品的几个“小罐子”也在展览中亮相,正是酷似“保温杯”的它们,将 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土壤和岩石样品在无人条件下进行真空“打包”,还一路护航保证样品不被污染。
“表取1500g、钻取200g,共计1731g的月壤,是嫦娥五号为我们从月球捧回的一份珍贵‘礼物’,它更凝聚了我们几代航天人的科研心血。”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发出邀请,希望更多青少年来看看“月壤”,“期待他们把航天梦想种子播撒在心里,传承航天精神,这也是航天日的意义所在。”
奔向星辰大海,中国航天还有无穷期待
在中国航天大会的主论坛上,航天界重磅嘉宾共谋航天大计,在他们看来,今后中国探索太空的脚步将愈发坚定,无垠宇宙还有无限期待。
从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到嫦娥五号采样返回,我国17年的“探月之路”,记录着中国逐梦航天的步伐。“探月工程推动了我国航天技术实现整体跨越。”胡浩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例说,嫦娥五号作为它的第一个用户,以出色表现全力为其“代言”,此后,“长五”订单不断,工作表满满,直到2024年才“有空”送嫦娥六号上天。胡浩透露,作为嫦娥五号的备份,嫦娥六号开展的工程任务以采样为主,着陆点和探测方式上将有些变化,初步选择的着陆点为月球背面到南极区域,相关论证工作还在持续。
随着探月计划的深入,当前月球对我们来说已是“看得见、够得着、用得上”。胡浩介绍,我国将积极制定新的月球探测目标,未来有可能借助月球上的探测器、敏感器,对地球进行长期稳定的大尺度监测,例如洞察长江水汽、地球运动、海洋冰川的变化等。不仅如此,未来月球有可能成为我们了解、进入深空的垫脚石和补给架,我们将“立足”月球“走进”更远更深的宇宙空间。
“天问一号预计5月中旬着陆,进行巡视勘测。但我们未来还有很多任务。”“人民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信心满满地表示,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月球科考站等都会按照计划实施。小天体探测、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环绕探测、太阳系边际探测等未来任务都在规划和论证当中。“目前我国小天体探测任务已经进入工程研制阶段。未来,小天体探测任务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深空探测能力。”叶培建透露。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告诉记者,天问一号是我国空间探测的高起点起步,未来将有更多科学卫星被送达太空,探索宇宙和生命的奥秘。作为中科院空间科学(二期)先导专项负责人,王赤介绍,空间科学一期工程,目前发射了4颗卫星——“悟空号”“墨子号”“慧眼”以及“实践十号”。二期阶段,我们将围绕两方面来做研究——宇宙和太阳系的形成,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为此,将立项研制发射4-6颗新的科学卫星,争取在时域天文学、太阳磁场与爆发的关系、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规律等空间科学相关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成果。
逐梦九天,江苏力量守望苍穹
当天开幕式上, 江苏省人民政府与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兵器工业、兵器装备、中国电科等多家军工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旨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公共安全保障、卫星应用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
江苏是制造业强省,也是航天大省,从“东方红卫星”,到“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再到火星探测器的升空,每一个重大成就,都有江苏力量守望苍穹、天际接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担了我国航天重要型号的预研、技术攻关、试验研究任务,一大批成果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火星探测等工程中得到应用,此外学校还在空间站建设、小行星探测论证、暗物质探测卫星等国家航天重大工程中承担了相关研制任务。在航空航天装备发展及应用上,南京理工大学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微纳卫星和飞行器先进制造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正承担国家空间在轨服务和深空探测等相关任务。而十四所则先后研制出国内威力最大的单脉冲远程精密跟踪雷达、第一套宽带成像测量雷达、第一套超大型相控阵目标特性测量雷达等尖端装备,始终引领高精度空天探测技术发展,全程参与了我国历次发射、回收任务。航天科工、航天科技多个驻苏科研机构和众多民营企业承担着“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军工科研任务。
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省国防科工办主任李强介绍说,“十四五”期间,江苏将在探月工程四期、月球科研站、小行星探测和取样、火星采样返回、木星采样返回、木星系环绕探测和行星穿越探测等任务方面贡献力量,助力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同时,江苏还力争在航空航天制造、研发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形成高端、高效、高辐射的国内一流航空航天产业体系,使航空航天产业成为江苏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能。技术装备方面,聚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气象探测、新材料、微系统前沿技术领域,积极参与“揭榜挂帅”产业技术攻坚行动。此外,在产业集聚方面,江苏围绕航空航天全产业链需求,优化产业布局,打造航空电子、无人机、航空航天材料和通用航空等核心产业集群。(新华日报 记者 杨频萍 王梦然)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