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南京:勇立潮头谱写时代新篇

新华日报2020-12-28 09:24:28

南京:勇立潮头谱写时代新篇

南京幕燕风光带。林琨 摄

南京:勇立潮头谱写时代新篇

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 范俊彦 摄

南京:勇立潮头谱写时代新篇

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研发轻型机器人

南京:勇立潮头谱写时代新篇

参观长江江豚监测站 范俊彦 摄

南京:勇立潮头谱写时代新篇

石城新貌 杨素平 摄

  江水滔滔,见证时代风云。12月16日,江苏省“践行嘱托开新局”全媒体主题采访行动的第一站,选在了南京市鼓楼区江边路。

  这里是见证城市百年浮沉的重要原点。环顾周围,风貌如昔的中山码头,记录了枢纽交汇的往日荣光;川流不息的长江大桥,展示着自力更生的时代伟力。举目远眺,江面“长江五桥”已凌波飞虹,北岸“第一高楼”正拔节生长……大江横流千帆过,长风猎猎催征程。南京这座美丽古都,正以环抱大江之姿、乘风破浪之势,迈步新时代。

  12月26日召开的南京市委全会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首位担当,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共抓大保护 水清岸绿江豚跃

  中山码头的渡轮依旧穿梭两岸,但更多的乘客变成了游客,盯着江水,期待邂逅江中的“微笑精灵”——江豚。

  “就在你们来之前一会,这里的监测点就捕捉到了七八头江豚戏水的场景。”南京江豚保护协会秘书长姜盟告诉记者,数年前,江豚偶尔露面就会上新闻惊动全城。如今,长江南京段栖息的江豚已增至50多头。市民来江边散步,几乎每天都能和江豚打个照面。

  江豚位于长江水域生物链的顶端,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指示意义。江豚的“微笑”是最好的印证——江水清了、鱼虾多了、生态环境变好了。南京是全国唯一一个能够在市区看到江豚的城市,长江南京段也是长江干流中江豚最活跃、最密集的江段。

  “12月16日13点5分58秒,入宁江水的高锰酸盐含量为2.04mg/l,出宁江水高锰酸盐含量为1.96mg/l……”在位于南京市江心洲的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工作人员周凝在长江“生态眼”环境立体感知监控平台上展示实时数据。

  这一创新中心是省市为落实长江大保护打造的重大科技基础性工程,现已集聚44家生态环境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协力攻关、共同呵护“一江清水向东流”。该中心副主任孙安说,通过“上天入地下水”一体化监测,长江南京段生态状况纤毫毕现、实时掌控。

  水清岸绿江豚跃的背后,是南京壮士断腕推动转型、保护环境的积极作为。放眼大江两岸,新济洲、江心洲、八卦洲、龙袍等一批湿地公园串点成线,燕子矶老工业基地“腾笼换鸟”成为宜居新城,浦口十里造船带“砸笼换绿”成为十里画廊……2018年以来,南京共清退生产型岸线21.5公里,长江二桥到三桥之间生产岸线已基本退出。

  生态环境投入,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让长江休养生息,也为城市赢得了更大发展空间。根据最新的城市规划,南京沿江两岸正打造河西鱼嘴、欢乐滨江、绿博园、宝船遗址公园9处“城市客厅”,打造成“新时代山水城市主轴”和“世界级魅力人文江岸”。

  赶考新时代 创新名城新突破

  52岁的南京长江大桥,最近在抖音和视频号被刷成了新晋“网红”,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更多人从中读懂了穿透时代的精神内涵——自主创新、自力更生。

  “创新让我们获得了优势、赢得了市场。”江北新区的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里,一排轻型机器人舒展自如、指尖轻盈。该研究所产品研发中心总监卢钰说,这样一台机器人有十几处关节,每处关节里面都有一台电机。“原来进口一台要花六七千元,我们自主研发了无刷力矩电机,成本降到了六七百元。”他介绍,这一国产“协作机器人”价格更亲民,将很快应用到更多生产生活场景中。

  “明星产品”占领市场,拼的是研发家底。作为江苏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加盟所,该研究所建有省智能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等十多个省市级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承担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共计12项,申请专利或软件著作权300余项。

  “看了我们的技术应用后,国外同行主动关闭了同类产品线。”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成立不过三年,但其最新应用成果却在国际上“石破天惊”。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教授张志炳向新华日报记者介绍,其团队打造的“微界面强化绿色化学制造平台”,有效帮助化工企业降本增效、节能减排。如今,这一技术在长江流域30多家企业得到应用,2020年将为该研究院带来近亿元产值。到明年底,这项技术将形成1000项各类专利组成的知识产权保护池。

  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是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科研“集团军”的优秀代表。截至2020年11月,这一创新中心已经链接了19家境内外高校和2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资源,集聚了近30名中外院士和千余名科研人员。2019年孵化企业508家,孵化企业年产值9.75亿元,累计申请专利1106件。

  一个个创新团队聚集,一项项创新成果铺展,都在努力回应新征途上的“金陵之问”。“作为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5年、10年乃至20年之后,南京拿什么和其他城市竞争?”3年前,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以此设问。

  连续3年,南京市委用一号文来作答——聚焦“创新名城”建设。举全城之力、集全球之智抓创新、求突破。南京正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2020年前三季度,南京地区生产总值冲进中国城市前十强,实现了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的历史性突破。

  在国家大战略中,找好选准自己的定位,南京步履坚定。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聚力“强富美高”新南京,心无旁骛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扛起省会担当,展现创新名城新风采,南京正努力成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开创新格局 城市能级再跃升

  12月24日,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长江五桥)、上坝夹江大桥(浦仪公路西段)正式开通。

  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跃”,以绕城公路、江北大道、长江二桥、上坝夹江大桥和长江五桥构成的“城市一环”正式合龙。南京从倚重江南主城的“秦淮河时代”,迈入拥江发展的“扬子江时代”,开启江南、江北双主城新格局。

  从“经济地理”上看,“城市一环”串联的江北新区与生态科技岛、河西新城、南部新城、紫东片区,都是新一轮城市发展的强劲增长极。如何更好地融入新格局、展现新作为?张敬华日前对东西南北四大板块密集调研,勾画重点。河西新城,集中力量建设东部地区重要金融中心;南部新城,高标准建设现代化主城新中心;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高质量建设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主城;振兴紫东地区,高水平推动紫东科创大走廊建设。

  以长江五桥开通为起点,这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在不断延伸。到2035年,南京共规划有24处27条过江通道,江与城的互动将更加频繁紧密。南京市市长韩立明说,要持续加密过江通道,加快形成“米”字形高铁网络和“四站”联动格局,建设以空铁联运、江海联运为重点的区域航运中心,显著增强面向全球的航空枢纽功能,以交通大突破助推城市能级大提升、枢纽经济大发展。

  南京,正以更强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篇。(新华日报 记者 仇惠栋 顾敏)

  扛起担当 再开新局

  叶南客

  山河景明,气象万千。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作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又对南京寄予厚望重托:扛起省会担当,成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奋战“十三五”,迎接“十四五”,在新的起点上,南京上下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责任同担,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扛起省会担当。历经多次变迁,南京始终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南京都市圈等国家和江苏发展战略紧密衔接,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和集成改革,国际化水平得到新提升,合理布局城市创新空间,城市创新功能更加突出,发展新动能加速迸发,全球高端资源要素加快集聚,要素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中心城市首位度显著攀升。

  走好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名城,是南京顺应大势、立足实际作出的战略选择。作为我国的科教重镇和全国唯一的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南京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启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连续三年出台支持创新的市委一号文,打出优化创新生态的“组合拳”。

  精准脱贫、产业富民、增加造血功能等举措,让一个个产业富民的生动典型涌现出来,让人民群众在更高水平上共建共享小康社会建设成果,而这正是南京推进高水平小康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者为江苏省社科联副主席、江苏创新型城市研究院首席专家)

阅读
 
责编:周经韬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