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站上开放平台 连云港书写新时代的“西游记”

新华日报2020-08-27 09:17:21

  原标题:站上最高开放平台,连云港书写新时代的“西游记”

站上开放平台 连云港书写新时代的“西游记”_fororder_1

繁忙的连云港港。

站上开放平台 连云港书写新时代的“西游记”_fororder_2

中铁箱“铁海快线”在连云港首发,“连云港—塔什干”点对点精品班列实现稳定运行。

站上开放平台 连云港书写新时代的“西游记”_fororder_3

连云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建设现场。

  2009年4月20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连云港视察时说:“西游记的故事如果说有现实版的写照,应该就是连云港在新的世纪后发先至,构建新亚欧大陆桥,完成新时代的‘西游记’。”

  连云港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对外开放平台越建越好、对外开放步伐越迈越大,一步一个脚印,将新时代的“西游记”书写得愈发丰富厚重。

  最高平台,牵引开放巨轮蓄力远航

  8月18日上午,在连云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挖掘机巨爪挥舞不停,工人们忙活得热火朝天。总投资达245亿元的32个项目在这里进行了集中开工,涵盖新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跨境电商、保税加工、现代金融等8大领域。

  新华日报记者梳理发现,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均为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与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产业定位和连云港市主导产业发展导向高度契合,充分体现了投资者对连云港自贸片区发展环境的高度认可和肯定。这些项目的落地建设,进一步夯实了连云港自贸片区的发展基础,对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增长极”是强大的推动力。

  2019年8月30日,连云港自贸片区正式揭牌,连云港站上对外开放的最高平台。转眼间,连云港自贸片区已迎来一周岁,数据显示,在合计20.27平方公里的三个自贸区区块上,连云港自贸片区以全市2.7‰的面积,贡献了31%的实际利用外资、17%的外贸进出口、13%的新增市场主体。优质项目不断落地,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开放之门越开越大,连云港自贸片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连云港片区是江苏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中唯一拥有海港的片区,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1000个港口有着贸易往来。

  连云港依托港口与陆桥这两大核心资源,重点在港口功能提升、中欧班列连云港品牌打造上寻求突破,持续优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首创“保税+出口集装箱混拼”“船车直取零等待”等实践案例,有效提升国际班列通行效能。推行中韩陆海联运甩挂运输车货一体通关,实施中亚过境货物监管新模式,精密设备、小麦等特色货种实现便利化通关。

  面对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1-7月,连云港港口吞吐量完成1.47亿吨,同比增长3.4%,增幅居全国海港前列;连云港国际班列完成3.04万标箱,同比增长44%;中欧班列累计开行中欧班列370列,同比增长43.97%,均实现了逆势上扬。“在自贸试验区框架下,港口功能布局不断优化,扩容加密海、公、铁、水多式联运通道,现在远近洋航线达73条,海河联运航线达11条。”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新闻中心外宣通联部部长杨开林介绍。

  自贸试验片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一年来,我们立足三大定位,紧紧围绕《总体方案》和省《实施方案》部署要求,牢牢把握制度创新核心任务,立足自身特色,积极开展差异化探索,形成了55项具有连云港特色的创新实践案例。在省政府复制推广的第一批20项江苏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中,我市占6项,其中3项为全国首创。”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磊说。

  就在不久前,两列满载着二手汽车、家居建材等货物的班列从连云港中哈物流基地鸣笛发出,分别开往蒙古乌兰巴托市、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市,标志着“日本—中国(连云港)—蒙古”整列中铁箱铁海快线班列顺利首发,实现了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与国际班列便利化需求的有效衔接。

  苦战实干,一以贯之抢抓平台机遇

  平台建设离不开建设者。在连云港对外开放的浪潮中,一代代建设者们苦干实干,为连云港的开放版图打下了坚实基础。

  来到连云港市连云区朝阳街道朝东社区的一座农家小院,85岁高龄的刘永寿老人早已在门前等候。刘老精神矍铄,提起几十年来自己见证、参与建设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历,他有说不完的话。

  “我1980年来到连云港,第一印象就是非常落后,这里好多地方都是一片茅草地,城区就一条主街解放路。”当时响应国家城市建设的号召,刘永寿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基建科调到连云港市建委工作。

  1984年,连云港被定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对外开放进入一个历史新纪元。为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连云港市委市政府立即着手部署,召开了专门的工作会议,研究对外开放的一系列工作,全力以赴,坐上对外开放头班车。

  经充分调研论证和筹备,一年后,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动工,并迅速掀起了建设热潮。

  刘永寿当时任职连云港市建委副主任,懂技术、责任心强、胆大敢干的他被调到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总体规划、开发建设等相关工作。“当时那里还是不毛之地,为了又好又快建设开发区,参建人员每天都吃住在工地上。”刘永寿深知,工程建设涉及土地、水利、交通、供电、供水、供气及通讯等方方面面,开发区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于是他带领团队苦战工地。

  保证用地是一件大事,开发区虽是重点工程,但还要按基建程序办事。施工队伍急于进场,土地批文却未办。“开会研究时,曾在规划处工作过的戴孝毛说,10天也不可能办完。我说那我争取3天。戴大笑说:‘3天办完,我花300元请客!’”第二天一早,刘永寿就赶到规划局,走进局长办公室,请他特事特办。刘永寿就坐在办公室里等他们安排人员查找资料、绘图、拟文、签发文件,直到打印材料,当天下午就带着批文回到开发区,戴孝毛认输兑现。

  立体彩色印刷厂是开发区的第一个项目。“1986年春节,正值印刷厂开工建设。大年初一,工地上红旗招展,承建这个工程的连云港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全体职工齐上阵,我们管委会虽然人数不多,但也个个到场助阵,做些力所能及之事。虽然天气寒冷,但大家豪情满怀,愉快地劳动,过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春节。”开发区建设之初的点滴故事,刘永寿至今印象深刻。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是连云港改革发展历程的“缩影”,第一代建设者们的精神也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推动着已站在最高开放平台上的连云港阔步向前。

  精雕细刻,培育厚积薄发土壤

  有了平台,如何将平台建好用好?连云港人下苦心,用巧力,做好服务,完善配套,为对外开放培育了厚积薄发的肥沃土壤。

  走进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的连云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环境宽敞整洁,办理业务的人们有条不紊地穿梭于各个窗口。“服务自贸区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王维东介绍,政务服务大厅围绕投资建设项目的全链条审批和服务,设置了市场准入、投资建设、自贸试验区投资项目服务专区等六个功能专区,企业可以一条龙办结从注册登记、工程报建、权证办理、水电接入等全链条审批手续。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则设立了3个开标室、5个评标室,可实现不见面变声澄清答疑,保证开评标客观公正。

  为促进自贸片区发展,连云港针对性地解决投资成本、服务效能、司法环境等瓶颈,打造审批最快、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营商环境。大力开展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提升企业登记效率,企业开办流程、便利度居全省前列,开办耗时已全面压缩至2个工作日。持续推进信用修复“一网通办”,提升信用查询便利度。先行先试一般建设工程施工“免许可”、市场监管领域容错免罚等多项举措,创业氛围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达到4402家,较获批前增加2.8倍。

  不久前,总投资23亿元的金融街与跨境电商交易中心项目在连云港自贸片区内落地。“我们看中的就是连云港的地理位置优势、自贸区的灵活政策和发展潜力,前期以园区开发为主,后续进行产业导入,争取立足连云港,辐射鲁南、徐州等地。”澳门融茂常务副总裁兰昌如说,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连云港自贸片区无微不至的服务。“每隔一段时间,自贸区管委会就会主动对接,询问我们需要哪些方面的政策支持,我们有问题也可以随时咨询,在这样的营商环境里,我们对项目前景充满信心。”

  人才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关键因素,为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连云港片区对外籍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探索个人所得税差额补贴政策;对连云港片区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港航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国内高层次人才,按照其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财政给予全额补贴;探索以政府雇员、政府特聘专家等形式引进高层次公共管理人才。

  同时,连云港相继出台“新政28条”,印发实施促进产业发展 “1+8”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并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培育产业链条,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华药港”,着眼于进一步增强开放功能,积极申报建设国际邮件互换局、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等开放功能平台,加快要素集聚,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挖掘特色优势,积极开展特色化差异化探索,努力彰显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创新性和引领性。围绕三大定位,推进港航服务、国际班列运输等领域开展改革实践,在有色矿混配、国际铁路运单物权化等方面寻求突破。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改革,落实好相关优惠政策,集聚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积极参与标杆和示范项目打造,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提升‘一带一路’强支点建设效应。”张磊说。(新华日报 记者 赵芳 吉凤竹 实习生 胡阳梅 陆宜炀)

阅读
 
责编:路晶森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