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苏州腾出7万亩发展空间,复耕复绿近8800亩 ——整治“散乱污”,百姓得益多
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位于长三角腹地,太浦河和京杭运河穿镇而过。1月23日,新华日报记者来到平望镇金联村,这里原本聚集了23家船舶修理、化工仓储等“散乱污”企业,复耕复绿后,呈现一派江南水乡风光。
苏州经济总量大、资源约束紧,在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两年来共整治“散乱污”企业(作坊)近4.7万家,腾出发展空间7.35万亩,复耕复绿近8800亩,有效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群众满意度提升。
不搞“一刀切”,整改提升比例达41%
走进苏州富邦印刷科技有限公司,只见楼顶上两只风向标随风而转,公司东南方向不远处,是香蜜湖小区。2017年7月前,给出口饼干盒做印刷的富邦公司须24小时派人盯着风向标,一旦吹东南风,立刻停产,否则会被居民投诉“味道大”。
“公司曾投入400多万元进行多轮废气处理改造,达到‘国标’,却达不到‘民标’。”富邦公司总经理陆建华说。2017年上半年,苏州张家港市经开区环保局了解到福建一家企业用RTO技术处理废气效果好,带领陆建华三赴福建学经验、看效果。2017年7月,RTO废气处理设施运行后,富邦终于结束了“看风向标生产”的历史。
在张家港市茂华涂装有限公司车间,公司董事长卢永华说:“以前车间里粉尘满天飞、防爆风险大,‘散乱污’整治中我们很担心被‘一刀切’。”环保部门专门请来专家设计除尘装置,企业投入500多万元整改后,每年可节约30多万元原材料费,产品质量也提高了,年销量增加近30%。
苏州市副市长陆春云介绍,苏州市“散乱污”整治坚持因地制宜,做到整治提升与依法关停相结合,坚决防范“一刀切”,对能提升规范的,加以服务引导,整治提升比例达到41%。
“腾笼引凤”,培育发展新动能
苏州将整治“散乱污”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以环境整治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1月22日,新华日报记者来到苏州相城区北桥街道石桥村,只见多肉植物基地内一片繁忙景象。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气味难闻的“废塑料村”,高峰时全村有近200家塑料造粒作坊。
72岁的陆洪根做了几十年塑料生意,现在转型成多肉种植专家。“大棚里最贵的品种是‘花水晶’,市场价高位时达到1万元一盆。种植多肉,一年收入20万元左右。”
“废塑料加工破坏环境,这种‘不见绿的GDP’建立在牺牲环境的基础上,我们再也不要了。”相城区副区长周立宏说。
好环境引来好项目。甪直镇淞港村吴淞江沿线一块75亩的土地上,以前聚集了15家从事砂石堆场、非法制砖、废铁回收等行业的作坊,环境“脏乱差”,安全隐患突出,年租金仅30多万元。去年3月,当地以“散乱污”整治为契机,关停取缔了这些“散乱污”企业。
甪直镇党委书记姚东介绍,这75亩土地整治完成后,引进了一家绿色环保新型建筑装备公司,占地38亩,年产值预计达3亿元。其余土地一部分复耕复绿,一部分将建设高标准厂房。
“通过专项整治,甪直镇共腾退优化土地480多亩,不仅实现了产业腾换,百姓也得到实惠。”甪直镇镇长陈菊林介绍,淞港村“散乱污”整治后,通过土地指标整合,村集体收入增加了,村里为60岁以上老人支付每人每年270元的医保费用。
盘活土地资源,辟出发展空间
苏州整治“散乱污”,不仅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促进环境质量再上台阶,还盘活了土地资源,为发展腾挪出空间。
平望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戴丹说,沿太浦河两岸,平望镇启动了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的八大区块“散乱污”整治,2018年太浦河水质稳中向好,有4个月达到地表水II类标准。围绕太浦河清水通道,平望镇计划用3年时间拆完两岸违建,打造生态廊道,并开发建设运浦湾旅游示范区。
在苏州相城区沈桥村,原先167家产业层次低、污染问题突出、安全隐患大的“散乱污”企业(作坊)全部被取缔,350亩土地复耕种上了小麦。沈桥村党委书记沈雪根说,350亩的土地指标,政府进行统一回购后,用地指标将置换到相城区的民生实事项目和高新产业项目。
相城区污染防治攻坚办暨“263”办专职副主任马瑛介绍,2018年相城区通过“散乱污”整治腾出土地4600亩,为未来发展腾出宝贵空间。
苏州吴中区胥口镇新峰村有两块集体资产用地,原来为增加村集体收入引进了一些小作坊,关停110家“散乱污”企业(作坊)后腾挪出100多亩土地。新峰村党委书记沈谷明算了一笔账,根据苏州市国土部门“三优三保”政策,他们在工业区置换出24亩土地,引进低能耗、后劲大的企业,预计可为村里提高年收入300万元以上。(新华日报 记者 许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