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12月13日 南京向世界讲好和平故事

南京日报2018-12-13 08:48:33

  原标题:建设国际和平城市,揭示历史真相,传播和平之声——南京,向世界讲好和平故事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res03_attpic_brief

  12月12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花神庙丛葬地周边综合整治工程完工。原先的棚户区和违建被拆除后,建成了一座集传播历史、铭记历史于一体的小游园。 南京日报记者 冯芃 摄

  12月13日是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81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南京城市永久的沉痛记忆,是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2014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

  2015年10月10日,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2017年8月31日,南京成为全球第169座、中国唯一一座国际和平城市。

  2018年9月19日,2018年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在南京开幕。

  ……

  经历过苦难的南京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这几年来,南京始终怀揣捍卫历史真相、守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每年都以国家公祭为统揽,在国内外举办一系列和平主题活动,向世人传播历史真相、传播和平理念。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也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来,把和平的种子播撒到世界各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国家公祭为统揽,常态化举办和平主题活动

  “来,跟着妈妈一起写——愿世界和平!”

  2018年12月5日,南京市民李凡带着5岁的女儿在南京地铁新街口站的“和平许愿墙”上郑重写下发自内心的话语并签名。当天起,南京地铁新街口站、云锦路站、鸡鸣寺站、南京南站、岗子村站分别设立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和平许愿墙”,不少市民在此驻足留言。 

  南大研究生梁鑫源在墙上写下了“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16个字。他说,参与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缅怀死难同胞,以史为鉴,愿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永葆和平。

  播下和平的种子,传递和平的心声,需要固定的平台和常态化的仪式。以国家公祭为统揽,南京每年都举办一系列和平主题活动,除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和平许愿墙”签名悼念活动,“感恩·南京国际安全区”冬日徒步寻访活动和“播撒紫金草种子——寄哀思祈和平”线上线下祭奠活动等每年都会如期举办,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参与。

  南京大屠杀期间,20多位外籍人士冒着生命危险留在南京,建立安全区,救助了25万多名中国难民。2018年12月2日,南京300多位市民和当年建立安全区的国际友人的后代、当年被保护的幸存者及幸存者的后代一起徒步寻访当年的“南京安全区”,感恩国际友人对中国难民的无私救助,并传递和平友好的心声。

  91岁高龄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来到活动现场。南京大屠杀期间,他和家人一起躲进了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难民收容所避难。一天清晨,3个日军破门而入,葛道荣为了保护5岁的妹妹和2岁的弟弟,腿被日本兵戳了一刀。葛道荣说:“我今天特地和儿子一起来参加徒步活动,就是为了感谢当年帮助我们的国际友人。”

  每天上午8点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钟声总是准时响起。今年9月18日开始,纪念馆将撞钟仪式常态化,邀请每天入场的前10多名参观者,分两组撞响和平大钟,大家在钟声里回望历史,在内心深处缅怀遇难同胞、祈愿世界和平。

  市民田良带着14岁的女儿参加了撞钟仪式。他告诉记者,和孩子一起体验这种庄严的仪式,能够更加了解战争的残酷、懂得和平的可贵。

  走出去传播历史真相,让世界听到中国和平之声

  2018年6月5日,名为“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展在位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的伟大卫国战争历史博物馆正式开幕。展览共展出100幅历史照片、4件展品和1部视频资料,并通过文献资料讲述了9个发生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真实故事。

  观看展览的明斯克退休老人古里科夫说,展览令人震撼,白俄罗斯民众能够深切感受到中国当年遭受的巨大苦难,应该让年轻人记住历史的残酷,希望今后不再发生战争,人们能够永享和平。

  近年来,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多次走向海外,传播历史真相。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还与美国、法国、日本等国的战争与和平主题博物馆建立了和平与友好馆际关系,先后在美国旧金山、丹麦奥尔胡斯、日本大阪、法国冈城等30多座国外城市举办展览、证人证言集会及和平交流活动。 

  很多国际友人也加入进来,推动南京大屠杀史实的国际化传播,展现南京国际和平城市的形象。南京大屠杀期间,国际友人约翰·马吉秘密拍摄下日军的残酷暴行,他拍摄的影像成为留存至今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唯一动态画面。2017年10月,约翰·马吉的孙子克里斯·马吉来到南京,沿着当年祖父在南京拍摄的地点和路线,一路追寻,重新拍摄。他希望通过同一地点的新旧对比,反映南京80年来城市的发展变化,向全世界传播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传递珍爱和平的理念。

  近日,克里斯·马吉又来到南京,参加徒步寻访“南京安全区”等活动。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难民收容所旧址,他百感交集,“当年祖父为南京难民提供了庇护,他所做的一切令我感到非常骄傲。今天我们重走这段路程,是彰显我们对这段历史的尊重、对和平的珍惜。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三大惨案”发生地和世界“四大殉难城市”之一,南京更加渴望和平、珍爱和平。过去几年,南京一直在努力向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发出申请报告。2017年8月31日,南京正式通过申请,成为全球第169座国际和平城市也是中国唯一一座国际和平城市。2018年9月19日,2018年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在南京开幕,来自全球各地的政要、嘉宾和代表们围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主题,共同为建设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的美丽世界献计献策。活动的举办,提升了南京作为国际和平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立法保障国家公祭,推动国际和平城市建设写入法规

  《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从今天起开始实施,这是国内首部国家公祭地方法规。南京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姚正陆介绍,南京制定国家公祭保障条例,在促进国家公祭活动保障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方面填补了立法空白,在地方立法史上前所未有。

  《条例》分为七章,共四十五条,不少内容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其中在“总则”中就写明:“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灭绝人性的暴行,是中华民族的深重苦难,是南京城市永久的沉痛记忆。全市人民应当不忘国耻,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条例》特设“宣传教育”专章,提出构建全面、完整的国家公祭宣传教育体系,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其中明确,市人民政府应当通过南京大屠杀史实的国际学术交流、史料巡回展览、民间交流活动等方式,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推动国际和平城市建设,提升南京大屠杀史实的国际影响力,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

  这些年,南京在和平研究方面也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南京成立了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这是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主要对南京大屠杀、世界和平等课题进行研究。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和南京大学合作,在中国第一个建立和平研究中心及和平学学科。南京举办的历史认知与东亚和平论坛等智库交流活动,成为国际和平交流的重要载体。

  国际和平城市协会项目执行会长弗雷德·寇兹先生表示,南京成为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所有国际和平城市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传统,也会让人们明白中国在构建世界和平城市目标中作出的努力。(南京日报 记者 戴六华 许琴)

阅读
 
编辑:罗毅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