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互联互通 绘“区域同城”新版图

新华日报2018-06-01 10:03:18

  原标题: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③ 互联互通,绘“区域同城”新版图

  5月28日,沪通长江大桥主航道墩顶5个节间的钢桁梁全部架设完成。这座世界首座超千米跨度公铁两用桥梁贯通后,南通到上海火车1小时直达。当前,多项联通长三角三省一市城市群的基础工程在如火如荼建设。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近年来,长三角城市群的城际通道不断丰富优化,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要素正进一步实现互联互通。

  长三角“同城效应”显现

  孙华强来自江苏省交通系统,借调到位于上海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工作已有4个月。“从南京到上海,看似远离家乡,其实也就是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往返两地,感觉不到距离。”在孙华强看来,随着长三角三省一市联网通道逐渐密集,地域特征会逐渐淡化,各地人民群众互相往来,大家都是“长三角人”。

  长三角铁路飞速发展,大大增强群众获得感。中铁上海局集团工作人员介绍,长三角三省一市41个设区以上城市中有34个通上高铁,动车组实现公交化开行,各大中心城市间距离大为缩短,“2小时生活圈”让“同城效应”和“双城生活”变为现实。预计到2020年末,长三角区域内率先建成发达完善的快速铁路网,运营的铁路覆盖三省一市范围内除舟山市以外所有设区以上城市。

  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基础和先导。

  至去年底,江苏省铁路营业里程达2791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15.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4688公里,省际接口达26个。9个运输机场布局全面落地。

  “江苏省已初步建立联通长三角核心城市间的‘三角形’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以南京为中心,与上海、杭州、合肥等核心城市之间形成以高铁和高速公路等多种高快速运输方式连通的复合通道。以南京为中心,连通周边7个节点城市的放射状城际交通网初步形成。”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省铁路办主任陆永泉说。

  随着连淮扬镇铁路、沪通铁路等项目的建设,以及未来苏南沿江铁路、通苏嘉铁路、沪苏湖铁路等项目开工,以“江北突破、江南优化”的思路统筹推进省域交通发展,江苏交通经济地理版图将发生重大变化,更多城市将全面融入上海“1小时都市圈”、长三角“3小时交通圈”。

  如果说近十年是长三角高铁开疆拓土的成长期,那么同样作为城市群交通运输骨干的高速公路网,则进入由疏及密、填补盲区的“加速期”。陆永泉表示,宿扬高速公路的开通,打通三个省际通道,对扬州地区联系西北跨江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建设中的宜长高速公路,也将成为承载宁杭第二通道功能的山区致富路。

  由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构成的广阔密集多维的交通网络,正如毛细血管通达城市群各个角落,加速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系统筹划区域交通网

  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初步形成网络较为发达、衔接较为顺畅的公路和航道网。但铁路、航空、港口的一体化发展水平较低。对照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急需在更高层次对长三角城际铁路网进行系统性谋划。

  多层次轨道网络是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的成功经验,轨道交通运输优势在长三角地区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孙华强发现,各省市的城际铁路发展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其他世界级城市群相比,存在数量级的差距,轨道交通还有巨大发展空间。以江苏为例,除仍属于国家干线铁路通道的沪宁城际和宁杭城际这两条城际线路外,省内几乎没有城际铁路。

  机场航空发展不平衡,空域紧张问题突出。长三角航空资源的发展也与长三角巨大的民航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长三角地区空域资源已十分紧张,各机场枢纽国际竞争力偏低,机场群内分工不清、协同不畅,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不尽完善等方面的发展短板仍十分突出。

  港口资源亟需进一步整合。上海港口承载能力趋于饱和,虽然目前江苏港口与上海港口有一定程度合作,但尚处在低水平、松散的合作状态,长三角城市群区域港口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情况依然严峻。

  谋求布局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互联互通、功能强大的基础设施网络明显成为瓶颈,应当加大投资建设力度,改变突破这类短板制约。上海社科院副院长何建华研究员认为,上海与江浙连接通道堵车成为新常态,严重制约“龙头城市”的对外辐射与带动功能,“螺蛳壳里做道场”难有大作为。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实现“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愿景,启动新一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构建互联互通、功能强大的区域型交通网络,可以说是迫在眉睫。

  “作为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的中枢神经和关键领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必须先行启动、率先突破,为其他领域的一体化铺平道路、降低成本和提供保障。”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丁宏表示,应坚持系统思维,实现“一张蓝图画到底”,勇于打破行政壁垒,多规合一,统筹推进重大政策事项;坚持底线思维,重点解决制约区域互联互通的突出性问题,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坚持创新思维,建立健全更加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的跨区域基础设施成本分担、利益共享和协调协作机制。

  以“长三角视野”共谋未来

  区域合作是当今世界促进地区发展一大趋势,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推动力。

  “互联互通是长三角城市参与全球化产业合作、分工的基础。”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表示,大家都要有整体思维意识,以长三角视野看问题、搞规划。其中,要素流通最终落实在人身上,要把路网集中在点上,以便捷的出行网络形成长三角生活圈。

  何建华研究员提出,可参照世界上相对成熟的大城市群建设发展经验,以问题、需求、效用为导向,研究在前、决策在后,编制具有前瞻性、整体化、高标准的长三角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网络规划。

  从江苏省发展实际出发,如何坚持系统思维,把加强自主规划与推进协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谋划推进长三角地区交通重大规划对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陆永泉表示,三省一市要联合优化交通规划,以规划的协同促进发展的协调。江苏应加强与沪浙皖在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航道等各专项规划方面的协调和对接,推进规划项目尽早启动前期工作,努力实现“规划同图、计划同步、项目同库”。

  三省一市应共同做好顶层设计,共同加快推进长三角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争取尽快获得国家层面批复并抓紧实施,构筑多层次、一体化轨道交通为主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充分发挥民航局与三省一市组成的“1+4”协作平台作用,统筹协调机场布局、空域资源、航线安排,进一步优化我省民航空域运行环境,释放空域容量。以提升长三角航空枢纽功能和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三省一市共同研究制定《长三角民航协同发展战略规划》,全面梳理我省机场布局与定位等,推进各个机场合理分工定位、差异化经营。

  加快推进打通省际断头路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三省一市已落实第一批17条打通省际断头路项目,今明两年将全面开工,同步建立省际项目储备库,滚动实施打通省际断头路行动。

  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核心,加快整合优化江苏省沿江沿海港口,形成布局合理、协同发展的现代化港口群。

  在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工作以来,孙华强感受颇多,很多问题得以实打实推动,大家带着各地诉求而来,尽管许多诉求会导致争议,但面对面商谈、碰撞,能够高效率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实办法,“比如省界断头路问题,大家坐下来一次次讨论,最终顺利取得实质性共识”。

编辑:穆菁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