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书香作伴 美丽乡村注入文化因子

新华日报2017-11-30 16:34:54

  原标题:新兴阅读空间从城市走向城郊乡村 ——书香作伴,美丽乡村注入文化因子

  最近,南京周边规划建设的美丽乡村中,出现了不少充满文化气息的阅读空间,如江宁溪田西岗社区的七仙书屋、秣陵街道西毗苏村的有光咖啡、高淳桠溪的隐院书院等,不仅提升了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品位,更吸引了不少城里人特别是年轻人频频到访。有一句话说,阅读是人生最美的姿态,这些充满文艺气质的阅读空间,正以一种最美的姿态,成为美丽乡村中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之源。

  书屋,美丽乡村的新景点

  秋日的午后,一片金色的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进七仙书屋,抬眼望去,面前是一派田园风光。七仙书屋由江宁横溪街道西岗社区打造,原木色的装修风格,满墙书架,走进书屋,一股文艺风扑面而来。南京溪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于秀梅告诉《新华日报》记者,七仙书屋自今年10月初试运营以来,已成为当地的文化明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文化休闲好去处,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富有文化特色的休闲场所。

  人们常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书屋中的人或许不知道,当他们用这生动的田园风光装饰自己的阅读趣味时,屋外正在拍婚纱照的新人也正在用这间书屋装点着他们的幸福时刻。来这里拍婚纱照的新郎叫郭翔,新娘叫贺妍,书屋的文艺气质和整个空间的水乡韵味深深吸引着他们,新娘说:“书屋是美丽乡村的新景点,也将成为我们未来生活一个永远的背景。”

  如今,不仅在西岗社区,各种阅读空间正在南京周边的田园乡村迅速绽放。谷里的双塘社区图书室、秣陵街道西毗苏村的有光咖啡、高淳桠溪的隐院书院……这些“藏身”桑榆之间的美丽书屋,不仅提升了当地人的人文素养,也把远在城市的人“卷入”到乡村中,让乡村的魅力美名远扬。

  “书屋+”,连接一切可能的聚集器

  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陈珏国庆期间带女儿去了一趟南京秣陵街道“相伴苏家”的“有光咖啡”,这里大量的绘本将她女儿牢牢“绑定”在沙发上,陈珏说,能让她女儿坐定看书的地方很了不起。

  从普通的“西毗苏村”到腔调十足的“乡伴苏家”,项目负责人董天姝女士认为,书吧是面前这6.6平方公里乡村蜕变的关键。

  “并不是说有个阅读空间就显得档次高了、有品位了,而是说,这是一个可以让人停下来的地方,停下来交流,就有无限创意在这里发生,而创意是真正改变这里的关键。”

  这一年多来,许多陌生人在书吧相遇、交流,碰撞出思想火花,进而在这里实践,上演了一幕幕精彩大戏。3月,南京大学建筑学教授和田园乡村建设一线负责人以及互联网大咖在此聚首,为建设美丽乡村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吸引南京各地甚至远在浦口的产业人士参加;4月,来自法国的画家皮埃尔与南京绣花非遗传承人高勇以及古琴、茶艺匠人做客有光咖啡进行艺术切磋;10月,一场针对残障儿童的皮划艇制作活动在书吧门前的白鹭湖举行,活动吸引了远在北京的公益人士前来“取经”;11月,以复古胶片、手作耳饰、微景观文创为主题的一场复古派吸引了大批城市青年在乡村聚集……

  董天姝说,“在我们的乡村改造项目中,阅读空间是最重要的项目。她像一个纽带,或是一个连接各种资源的接口,有了阅读空间的存在,就可以把许多城市文化资源和人才吸引到农村,彻底改变当地的文化面貌。”

  “文化+”,弥合城乡差距的关键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环艺设计系主任牛艳玲副教授,在前不久以“田园乡村”为主题的第四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中,凭借《一垄春绿 十里稻香》设计方案获得职业组银奖。在她的方案中,阅读空间是未来美丽乡村的核心。

  作为一名规划设计师,牛艳玲坚持认为,“美丽乡村,文化为魂。”她对《新华日报》记者说,随着田园乡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居民成分发生了变化,即以老人孩子为主的原住民,以艺术家、学者、创客为主的新住民,以及游客构成了新建乡村的三大人员主体。无论是提升原住民文化品质、满足新住民的日常精神生活,还是为游客提供多元文化服务,阅读空间都是不可或缺的文化载体。

  牛艳玲的说法,得到了高淳慢城“隐院书院”负责人韩炳熙的认同。作为一个庞大计划的开端,第一家隐院书院·桃源店已在慢城开门迎客,随后的绿篱店也将很快与读者见面,读者除了可以品读书店精心准备的上千本书籍外,还可以通过花艺课、陶艺课以及户外探索等特色项目,体验生活的乐趣与美好。

  韩炳熙的梦想是,将书院打造成田园综合体的文化引擎。未来书院不仅是阅读空间,还是文创、艺术、论坛空间;不仅是传播生活美学的文化空间,同时也是一座“慢城学院”,成为研究、展示、传播“慢文化”的思想策源地。

  从无锡田园东方的“拾房书院”,到南京周边新兴田园综合体中的各个阅读空间,这些新兴阅读空间为传统乡村注入现代文化元素之外,也为重新审视城市与乡村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毕竟弥合城市与乡村的文化差距,才是实现人的城市化的关键所在。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