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奏响精准扶贫强音—江苏地税引领乡村脱贫致富

江苏经济报2017-10-16 15:27:33

  原标题:奏响精准扶贫的强音——省地税系统党员引领乡村脱贫致富在行动

  第4个“全国扶贫日”来临之际,正值秋收时节。在邳州市邳城镇葛埠村,田间一派繁忙景象。“多亏了邳州地税局这群‘贴心人’,帮俺们农民解决实际困难,今年这片旱田改了水田,丰收的稻子够我乐的。”正在收割水稻的村民李老汉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葛埠村是苏北贫困村之一,如今,这里1600亩旱地变成了“二季田”,水稻等农作物丰收在望,预计每亩可为村民增收3000元。其实,这只是江苏地税系统广大党员实施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

  精准施策 让扶贫动起来

  地处苏北的连云港市灌云县盐河村有437户人家、2454口人,2015年集体经济收入5.6万元,村负债率高达80万元,建档立卡的低收入户有82户;黄杨村750户人家、4360人,2015年集体经济收入5.5万元,低收入户就有147户。这是省地税局机关驻灌云帮扶工作队队员戚国义和王松刚到东王集镇盐河村、黄杨村时拿到手的一组数字,也是他们扶贫生涯的初始账单。

  怎么将脱贫致富的欠账补上,如何将老百姓送上发展的快车道?扶贫伊始,戚国义和王松便挨家挨户走访,与老乡们拉家常,谈生活,收集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他们千方百计争取上级资金,多方谋求各方支持,投资近60万元修建了卫生所,投资400多万元的和盛路、交通路、梁元路和任直路成功通车。同时,还积极探索“企业+村”的模式,投资近500万元,建设了集家庭农场、农家乐、油菜花观赏、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城郊休闲乐园,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5至10万元;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励农民以地入股,吸收入股土地800多亩,新建标准钢架结构大棚8栋种植樱桃、火龙果、油桃等精品水果,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总投资1亿元的10MW光伏扶贫项目已并网发电,企业连续20年每年向县扶贫办交纳60万元,相当于每年为200户低收入农户增加收入3000元……这一组组令人欣喜的数字,透露着盐河、黄杨走向繁荣发展的变迁。

  产业扶持 让群众富起来

  从低矮瓦房到两层小洋房,从吃低保到门窗生意年入6万余元,连云港市东海县山北头村的徐敏兵一家,在连云港地税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依靠辛勤劳动脱贫致富,日子越过越红火。

  没有产业发展的带动,很难脱贫;缺乏产业支撑的脱贫,也难以持续。2016年,连云港地税局定点帮扶后,依托镇现代农业园区,帮助投资建设13栋日光温室大棚;在村项目区建设10栋日光温室;集中流转800亩土地,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同步配套沟渠路道基础设施建设……如今,走进位于蔬菜现代农业园区,一栋栋日光温室大棚生机盎然,一辆辆运输车辆整装待发,这是“借鸡生蛋”扶贫的一个创新举措。

  为了彻底改变贫困村面貌的根本,江苏省地税系统坚持“输血帮扶为辅,帮村民实现自造血致富为主”,制定了“发展产业,实现脱贫”帮扶工作思路。位于徐州贾汪区汴塘镇东部山区的凤楼村,地处偏远,土地瘠薄,干旱缺水,基础设施差,属于典型的特困村,也是全省重点的帮扶村之一。徐州地税局以党建带扶贫,既鼓励党员先行发展产业项目,又号召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村积极发展致富。先后帮助建设石材加工厂20多个,安排群众就业100多人。该村老支书张继云说:“过去经过此地,看到一片荒山心里闷得慌,现在大家经过这里心境大不一样。”

  解难帮困 让民心暖起来

  脱贫,最难的是贫困户增收。武则州是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新坝村的一名孤寡老人,生活艰难。金湖地税局“七闺女”服务队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与其结成帮扶对子。今年4月,帮助老人购进了200只低价的优质鸭苗,还请来村里的养鸭大户给予老人饲养指导。由于缺乏购买饲料的资金,队长徐丽主动找到饲料经销商协调。几个月过去了,老人的鸭子长势喜人,但没有销路又让老人犯了难,金湖地税局的“闺女们”知道这个情况后,再次主动为老人做宣传。很快,鸭子便一售而空,武则州数着手里的钱,激动地说:“以前我只能吃低保,多亏了地税局的‘闺女们’帮助,让我这个老人生活又有了希望。”

  “帮扶者的责任,不在于一时轰轰烈烈,而是要掐断穷根,发展和培养老百姓致富的活水源头。”这是地税驻村“第一书记”戚国义在帮扶中的深刻感悟,也是江苏省地税系统广大党员在引领乡村百姓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