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让受赠者没压力 也是慈善的本意

苏州日报2017-09-07 16:27:59

  充分考虑到受赠、受助者的内心感受,真的不是可有可无的事。

  如果把大张旗鼓、大力倡导投身慈善事业,称作是“高调”。那么,不让受赠、受助者产生不安感、压迫感,就是慈善的“低调”了,也就是那种十分自然的“润物细无声”。

  新的一学年已经开始,苏州市姑苏区的387名困难家庭学生共收到了助学款65.56万元。和往年不一样的是,今年姑苏区的助学款发放工作十分低调,没有举办任何一场集中发放仪式,困难家庭的学生们“静悄悄”地收到了助学款。应当说,在做慈善的时候,能够换位思考,顾及受赠、受助者的内心感受,不损害他们的自尊心,不给他们“贴标签”,这是慈善事业的一种进步。

  因为,从捐赠者的角度来看,纯粹意义上的捐赠,不是为了受赠、受助者的日后报答,也不是为了博个好名声,而是为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所以,从形式上来看,举办发放仪式,非得让受赠、受助者“抛头露面”,说一些“感谢”之类的场面话,本来就是多此一举。

  也许有人会认为,如此强调让受赠者没有压力感,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其实不然。充分考虑到受赠、受助者的内心感受,真的不是可有可无的事。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受赠、受助者真的“宁可不接受资助,也不愿意抛头露面参加发放仪式”。

  做慈善最重要的是要发自内心,让它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一件让自己开心、让别人快乐的事情,而不是一个任务,或是一种别有所图。很显然,让受赠者没有压力感,也是慈善应有的本意。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