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端正风气 对抄袭作弊者“零容忍”

南京日报2017-08-11 15:59:26

  拥有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厦门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等多个头衔的蔡建春近日再次被举报:其申请厦门大学博士学位的论文涉嫌抄袭。被“抄袭”的文章来自他的两名硕士生。其中,正文近一半与一名学生的毕业论文雷同,就连致谢也部分一致。

  学术不端是学界之毒瘤,令人深恶痛绝。但在现实中,从知名院校到研究机构,从博导、博士到硕士、本科,抄袭等不端行为大量存在。因为理想往往屈从于现实,人格有时敌不过利益,不正常的事见多了,不少人也就习以为常。蔡建春的案例再次证明,治理学术不端是一项涉及社会风气、法治、体制的系统性工程,任重道远。

  不久前,美国克瑞顿大学开除了一名中国研究生,引起广泛关注。导师袁劲梅教授写给该生的长信中,有句话尤其发人深思:“你失败的原因,有些是你自己的责任,有些是那些把你教成这种样子的教育模式和社会环境的责任。”什么是社会环境的责任?就是像蔡建春这样的医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科创领军人才居然涉嫌抄袭,而且回头看去,有的工程院院士、大学校长等重量级人物也曾闹出过抄袭丑闻。耳濡目染下,部分学生就会觉得“抄”不是什么大事,只要能达到目的,学术、信誉、真理都可以放在一边。

  治理学术不端,道德规范与法规惩戒缺一不可,仅靠良知和自觉,无法完成学术界的风气革新。蔡建春凭此论文获得博士学位,是在2010年2月,距今已有7年;且早在今年3月,就有人举报其抄袭,可直到7月14日,厦门大学才回应称“正在进行调查”,直至目前仍未有调查结论。在此过程中,院校、学术审查机构和监管部门都有失职之嫌。虽然近年来相关部门加大了打击力度,但在制度设计、评审流程、惩戒举措上,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必须进一步建立严厉有效的惩戒机制和执行办法,将“开除学术不端者”普及化和常态化,才能划出一道不敢抄、不能抄、不想抄的红线。

  在推进制度建设的同时,也要端正社会风气,让抄袭者“知耻”。日前,东京大学调查发现,知名细胞生物学家渡边嘉典有5篇论文学术造假,目前校方尚未采取行动,但渡边嘉典实验室成员已全部离职,其本人申请的基金也没了,职业生涯就此崩溃。可见,虽然日本同样存在科研监管机制不完善、监督不力等问题,学术不端同样屡见不鲜,但在个人认知、社会宽容度上却有很大差别。一个正常的社会,学者经不住诱惑抄袭了他人的作品,其内心一定是羞愧、自责的;如果像孔乙己一样认为“窃书不算偷”,觉得大家都这样所以我这样也无妨,才是最最可怕的。只有全社会摒弃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真正树立起尊重知识、热爱真理的清朗学风,才能为相关制度建设和立法工作打好基础,让抄袭作弊者寸步难行,人人喊打!

  如袁劲梅教授所言:做学问要有品格,最首要的是得做人。每位学者、科研工作者和学生都应扪心自问:自己能不能担得起国家和社会的期待,能不能无愧于导师和父母,能不能无愧于科学与真理?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