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南航牵头全国13所高校 走进沙漠固沙护林

国际在线2017-08-07 16:57:16

  国际在线江苏频道消息:今年夏季格外炎热,许多城市的温度都创了历史新高,沙漠中气温更是高得出奇。然而在这样的天气下,却有一群大学生不远千里从东部来到甘肃民勤的大漠,志愿在这里协助工作人员防风固沙。这就是“绿勤行”团队的成员,该团队成立于2014年,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发起,联合各高校,走进沙漠,协助工作人员固沙护林。

  四年“绿勤行”:从1所高校到13所高校参与

  据了解,从第一年的南航1所高校、15名队员到今年13所高校、100名队员,“绿勤行”的队伍在不断壮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暑期投身沙漠固沙护林。前四年该团队累计护林面积18400公顷。

  今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绿勤行”团队集结了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郑州大学、宁波大学等13所高校,在七月份分两批继续深入位于甘肃武威市民勤县的沙漠固沙护林,8月初,第二批队伍刚刚从沙漠返回。此次实践的地点民勤县收成乡,地处民勤东北端腾格里沙漠边缘,距县城80公里,由于土地荒漠化面积的不断增加,急需采取实际行动进行保护。今年,“绿勤行”团队选择与当地博龙沙产业梭梭基地合作,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一起共同挽救民勤这座即将被沙漠掩埋的小镇。

  今年暑期,“绿勤行”团队共嫁接了500亩锁阳、养护9500平方米的梭梭林、固沙面积总计13000平方米,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并取得了不小的经济效益。发起学校南航还在基地认领了1000亩梭梭,命名为“南航林”,今后队员们还将继续前往民勤,协助当地的相关基地做好防风固沙的工作。

  二次“绿勤行”:队员晕倒在固沙现场

  队员们的工作主要是固沙和护林。下午是沙漠温度最高的时间段,温度长时间都保持在40摄氏度左右,沙地里已经见不到任何爬行动物。然而此时队员们还在顶着烈日、脚踩滚烫的沙子工作,沙漠呆了大半个月,“绿勤行”团队的队员们俨然成为了大半个沙漠固沙护林方面的专家。

  南航飞行器设计工程专业的施鑫去年就已经参加过“绿勤行”团队的活动,今年在活动开始宣传前他就报了名,准备再赴沙漠。当被人问到为什么参加过一年还要参加时,施鑫这样说:“虽然参加不同的实践能够有更多的体验,但还是觉得去沙漠固沙更有意义一些。”

  即使是第二年参加活动了,沙漠艰苦的环境还是让施鑫吃了不少苦头,施鑫因营养不良引起低血糖,晕倒在地。炎热的天气加上高强度的室外工作下,队里像施鑫一样晕倒的队员还不少。但大家都只是稍作休息,一恢复就立回到队伍中去。

  这里还有许多一直坚守在沙漠默默奉献的人。博龙沙产业基地的负责人曾令龙已经在沙漠里干了好几年,他刚从大学毕业就来到了这里。“在这里我们一共栽了五万亩梭梭树,尽管这些年只赔不赚,但我也从来没有放弃,我相信等过两年一切都规范以后,固沙护林的效果会好起来,我一定能够亲眼见证这片沙漠重回绿地。”曾令龙的话让队员们十分感动,在内心默默这位绿色的守护者鼓起了掌。

  与黄沙为伴: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坚持

  在沙漠中防风固沙听起来难,做起来更难。队员们整天与黄沙为伴,鞋里随意一抖都能抖出一堆黄沙,脸上一抹都是沙子,平时爱美爱干净的女孩子们头发里也全是沙子,但这些都没被队员们放在眼里。在大风来临时,这些沙子才成了队员们最大的敌人。“还碰上过极大的风沙,沙子呼呼的往脸上割,眼睛无法睁开,也不敢张嘴,担心把沙子吃进嘴里。”队员们说道。

  尽管条件恶劣,队员们还是顶着狂风完成了任务,把草牢牢地压进沙地,期待着它们能够紧紧抓住这些流动的沙粒。“这是我们队伍的精神,无论整片沙漠给我们的挑战是什么,炎热也好,狂沙也罢,我们都不会轻言放弃。”队员喻世杰说道。

  沙漠信号不好,一天中能与外界联系的时间很短,在这里,时钟上的指针仿佛被人刻意拨慢了一般,这种慢节奏的生活也给队员们带来了很多快乐。白天种草固沙、做饭、捉鱼摸蚌,夜晚看星星、谈理想、开篝火晚会,沙漠里的生活也有别样的滋味。 

  “绿勤行”队长、南航航空宇航学院学生邹萌在总结活动时感叹道:“与黄沙烈日相伴的日子可能不会再有,而每一个来到这里能坚持下来的人都是英雄。绿勤行,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坚持。拯救沙漠,我们将永不止步。”(文 许玉 编辑 张袁)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