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房产        
南京智造“优等生”,创造哪些新范式
2025-11-26 09:49:46来源:新华日报编辑:李诚责编:李诚

  原标题: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前夕,记者探访一批南京领军智造企业——智造“优等生”,创造哪些新范式

  11月27日至29日,2025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将于南京举办。大会前夕,记者跟随采访团走进南京众多“智造”企业,从AI赋能、智能工厂打造、机器人产业应用等维度,探寻这些“优等生”如何以智能制造硬核技术改造生产流程、重塑产业形态,助力制造业整体能级跃升。

  “AI+”赋能:从辅助工具到自主生产

  作为全国首个“中国软件名城”,南京拥有众多工业软件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探索出一批“AI+”赋能制造业的有效案例。

  金陵石化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徐宏透露,基于中国石化“长城大模型”平台,金陵石化构建了涵盖工艺、设备、安全等领域的200多个专业知识库,开发出40多个智能体应用。“我们的智能视觉系统结合预测性维护技术,可实时识别现场安全隐患,真正实现从‘人防’向‘技防’的转变,有效保障安全生产。”

  作为南京市唯一一家年工业产值超千亿企业,这样的“庞然大物”如何保障收益?金陵石化已完成生产全流程重要数据采集和治理,工业大模型驱动的智能制造系统通过对数据的实时分析,能精准预测企业每日效益,实现生产流程动态优化。“在装置操作中,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对工艺参数优化,可使产能再提高5%以上。”徐宏介绍。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在山西某矿山园区,小视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多种定制算法赋能的摄像头产品,成功解决了“偷煤”问题。“通过AI视觉的体积算法计算矿车重量的遗留多少,一旦达到阈值,会联动车闸报警。”小视科技项目管理中心副总经理周吉祥说。

  当前,成熟的研发体系和市场环境,进一步丰富了AI在检测、运维等细分赛道的场景探索和应用。“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工业视觉大模型的场景适配性,让AI更懂制造业的细微需求。”周吉祥说。

  智能工厂:提升智造系统整体效率

  智能工厂是智能制造的核心载体,也是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关键战场。在工信部公布的领航级智能工厂、卓越级智能工厂中,南京有多家工厂入选。

  在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智慧运营中心,42米长、6米高的巨型屏幕上数据实时滚动,从高炉铁水到轧钢成材的全流程一览无余,万吨级钢铁生产线浓缩成可交互的三维模型,实现了从被动维护到主动决策的转变。

  “南钢通过打造‘工业互联网+数据治理+人工智能’驱动的技术架构,全流程实现数字化。”南钢常务副总裁徐晓春介绍。

  智能制造技术正在不断进化。在西门子数控(南京)有限公司(SNC),一座从设计、规划到运营全程采用数字孪生等自有技术构建的原生数字化工厂,持续展现智能制造的系统能力。

  该数字化工厂核心创新体现在通过构建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流,实现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的端到端集成,并首创了“乐高自动化”产线模式。“我们通过标准化、模块化的软硬件组合,使产线能像搭乐高一样快速重组。在市场波动时,可灵活拆解并重新搭建,迅速响应客户需求变化。”西门子数控(南京)总经理周郁荣解释。

  类似“端到端”全流程数字化运营体系,正在业内普及,并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公司在建厂时,对发泡、钣金、热胶等核心零部件加工及物流环节均进行自动化升级。”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制造高级总监王东东介绍,目前,该洁净基地拥有5条组装线,升级的关键在于“做减法”:通过数字化管理体系高效联动9个系统、消除25个冗余环节,从而提升智造系统的整体效率,交付周期从原有的25天缩短至20天。

  全链自主:满足更多产业应用需求

  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核心组成部分。南京的机器人产业已形成整机、关键零部件以及系统集成应用的全链条体系。这些“链”上领跑机器人企业该如何持续“进化”?

  “我们拥有90多款机器人产品,连续7年稳居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国产品牌出货量首位。”公司展示厅内,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周爱林透露,埃斯顿能够持续领跑的原因,在于一边立足自主技术突破,一边瞄准满足市场需求。就在今年,埃斯顿推出国产首款负载高达1200kg批量应用的六关节机器人ER1200-3300。“该产品突破双电机同步控制、整机轻量化等关键技术,核心部件100%国产化,具备高刚性、高防护、结构紧凑等优势。”周爱林介绍。

  具身机器人在工业和特种应用领域已形成优势,也是其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南京天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天魁”系列防爆人形机器人,是全球首个获得IIC T6级防爆认证的工业危险环境下可作业机器人,填补了危化场景作业与应急救援领域技术空白。公司产品创新部总监诸德伟透露,公司将在2025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期间发布一款最新的巡操一体人形机器人。“它的优势在于融合了VTLA大模型、智能体等新技术应用,并强化学习,能够实现全自主作业,在作业精确度、柔性及效率上都有大幅提升。”

  零部件同样关键。南京工艺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产品滚珠丝杠副、滚动导轨副等滚动功能部件,看似很小,却是工业母机、工业机器人、高端装备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关节”与“神经”。

  “小部件”如何驱动“大机器”?在公司滚动功能部件综合性能实验室中,一台其自主研发的导轨跑合仪正以每分钟900米的速度测试产品性能。“我们通过反馈的数据,对产品进行进一步改进和迭代,推动产品质量提升与成本优化。”南京工艺装备副总经理曹泽云认为,机器人产业集成AI大模型、智能传感等多领域技术,南京本地又有软件与AI产业基础,通过智能制造加持,机器人产业有望持续领跑。(新华日报 记者 付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