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运河枢纽洪泽湖文化丛书》首发仪式在淮安洪泽区举行。这套汇聚众多文史学者心力的文化丛书正式与公众见面,标志着洪泽湖文化研究进入成果推广新阶段,为地方文史编纂树立标杆,将多维度赋能区域文化发展。
洪泽区委书记沈晓红对活动成功举办表示祝贺,期望多方协作推动研究应用迈上新台阶。区委副书记、区长黄涛,区政协主席杨国仁看望参会专家学者与洪泽籍乡贤,感谢他们对文化研究的支持。

首发仪式合照
近年来洪泽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丰硕,2014年洪泽湖大堤、张福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22年洪泽湖大堤获评中国水文化遗产;2023年洪泽古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洪泽湖人文历史融合水利、传统文化、治国理政、红色文化与改革开放元素,积淀了大禹治水、陈登筑堰、运河开凿等历史遗产,彰显了古今交融的文化魅力。
丛书编纂工作始于2024年初,2025年6月正式付印。编纂过程得到洪泽籍乡贤及谭徐明、张卫东等水利史专家鼎力支持,被誉为中国大运河文化研究的重要硕果。首批推出三部力作:夏宝国《赋韵洪泽湖》收录近70篇辞赋佳作;王海洋耗时37年编纂的《淮宝大事记》系统梳理地方历史;孙玉清等整理的《百里画廊三百首》汇编历代诗词珍品,彰显文化传承厚度。

《运河枢纽洪泽湖文化丛书》三部
丛书总序言由洪泽区委、区政府及南京大学马俊亚教授执笔,各分册序言分别由诗人赵恺、党史专家张春荣、文化学者束有春等名家撰写。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丛书总编审马俊亚教授指出,该丛书是迄今最系统的洪泽湖研究成果,编撰团队深耕地方文史领域数十年,成果兼具史料补阙、纠误与创新价值,对大运河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活动现场,专家为洪泽文旅发展献策。
洪泽区政协副主席徐琳介绍,该丛书是洪泽区重要文化工程,由运河(淮河)文化研究中心统筹编纂,系统梳理了洪泽湖地区文化脉络。洪泽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化洪泽湖文化系统性研究,加大成果转化力度,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区域辨识度的文旅品牌。
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集中展示了洪泽湖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更构建了政产学研协同推进文旅发展的交流机制。洪泽区政协将持续发挥平台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助力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与产业竞争力,让千年运河枢纽文化魅力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文/图 魏国家 王生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