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原新四军江淮大学学员沈如峰、王萍夫妇次子沈卫平从北京来到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岔河镇,向江淮大学史料陈列馆(原淮宝县仁和集左家楼江淮大学旧址)捐赠其父战地日记整理出版的《我的解放战争——一个三野战地记者的战地日记》一书及手稿复印件(原件由国家博物馆收藏)、照片等珍贵资料。
捐赠现场合影
淮安市洪泽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相关领导,岔河镇相关领导等出席捐赠仪式,接受捐赠并向沈卫平将军颁发捐赠证书。淮安市政协特邀文史专家、洪泽区运河(淮河)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夏宝国向其回赠《江淮之英》《宁静致远》书法作品及《赋韵洪泽湖》《百里画廊三百首》《淮宝县大事记》等地方文化丛书。
在捐赠仪式上,沈卫平介绍了《我的解放战争》一书的编撰背景:“我的父亲沈如峰、母亲王萍原系新四军江淮大学第二期学员。2016年9月母亲辞世,2018年4月父亲辞世。2020年末,我在整理父母遗物时,于客厅吊柜的旧物中发现一个沉甸甸的小粗布口袋,内有十几本1946年3月至1950年1月间形成的战地日记,共40万字,另有父母当年的十余封通信及母亲的一本日记。这些珍贵文献此前一直被当作普通杂物保存。”
日记以白描手法结合文学修饰,记录了解放战争时期的战争概况、敌我态势、战斗片段、行军过程、战地生活及民情实景,内容详实,为研究华东战场和淮海战役提供了重要历史佐证。
谈及出版初衷,沈卫平表示:“最初我与兄长仅将日记视为家族纪念物,后考虑到父亲作为战争亲历者的特殊身份,这些文字可能具有社会价值。出版社得知后认为,沈老七十年前的随军日记保存完好实属难得,内容兼具史料价值与正能量,决定编辑出版,最终促成《我的解放战争》一书问世。”
在江淮大学史料陈列馆,沈卫平在“江淮大学学员名册”中发现父亲沈如峰的曾用名“沈宜静、沈志伟”时颇为意外,他表示:“父亲的曾用名叫沈志伟我知道,但从未听他提及‘沈宜静’这个名字。”随后在一幅江淮大学师生合影中,他同时认出父母身影并指出具体位置,难掩激动之情并拍照留存。
离开江淮大学史料陈列馆,沈卫平还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淮宝县政府旧址”“新四军骑兵团广场”“拂晓剧团”等地。
在即将分别前,沈卫平表示:“非常感谢洪泽区委、人大、政府、政协、岔河镇政府对江淮大学的陈列馆等红色文化资源的高度重视和保护工作,通过此行我对于父母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也完成了父母一直想来而未能成行的遗愿。”(文/图 王生标 吴宝来)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