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南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喜迎469名新生,并于当日晚在啬园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了“向新·向智·向未来”2025级新生共学课。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李清湘主持共学课,企业代表、校友代表、学院领导班子、教师代表以及2025级全体研究生、本科生与新生家长们736人共学一堂课,活动通过网络平台同步直播。
活动现场
“新”然而至。共学课在迎新视频《“新”然而至正当时》中拉开帷幕。李清湘以“你期待的大学是什么样的”为话题,与现场同学亲切互动。同学们敞开心扉,畅想大学生活。
万物向“新”。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钱涛教授“以化学化工与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介绍了学院的学科建设与师资力量,聚焦专业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描绘了化学化工领域的广阔前景。他寄语新生立足新起点、厚植专业志趣、打开眼界视野、跨越学科边界,在交叉融通中不断突破超越。化学与环境系主任姚勇教授介绍了学院四个本科专业和未来前景,并分享了自己科研和育人感悟。
学院优秀校友、南通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实验中学书记、校长耿元元分享了中学教育一线的实践经验与育人理念,帮助同学们理解师范专业,做好未来规划。企业代表中裕科技总裁张小红博士结合自身三十余载行业工作经历,为新生深度解读“企业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
为展现化学化工学院产教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协同培养特色,学院13家优质教育实习基地、用人单位通过视频为在场的新生和家长们呈现了现代化企业的硬核实力与人文温度。新生班主任代表黄强教授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鼓励同学们筑牢专业知识的根基,积累拥有自主选择人生道路的实力。
聚势而“生”。新能源材料与器件224班李文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223班黄银诗、化学(师范)221班辛雨宸分别分享了在专业学习、科研攻坚、职业规划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学院8名优秀校友通过视频的方式分享了学习成长的宝贵经历以及在职业发展中的经验与感悟。
“新”向未来。本科新生代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254班的余佳阳同学表示:“学院精心组织的这场新生共学课帮我们打开了认识化学化工领域的新视角。未来我会和同学们一起,以新为帆、智赴未来,在化院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
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葛云,副院长葛明和全体新生班主任为新生班级授旗,一面面班旗凝结着学院对新生的殷切期待,是归属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传递。授旗仪式后,全体新生起立,集体宣誓。誓言铿锵有力,不仅是新生们对大学生活的郑重承诺,也展现大家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坚强决心,为新生共学课画上圆满句号。
活动合影
两个半小时的新生共学课有“向新”故事点燃的激情,亦有“向智”分享引发的思考,更有学生、家长、老师们对“向未来”的深深期许。从感恩教育延伸到个人专业成长、行业战略需求再到国家责任担当,学院将入学教育、专业启蒙、校企共育、家校共育融于一体,生动呈现了学院党建引领汇聚发展合力、产教融合特色育人理念以及激昂向上的精神风貌。(文/图 刘烨晖)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