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阳澄湖,湖光如镜,新芦翠涌。偶有夏风拂过,将“六月黄”的鲜美吹至湖边民宿的餐桌,化作“农文旅融合”最生动的模样。6月19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解码高质量发展”——2025年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优秀项目媒体行活动来到苏州,感受“环阳澄湖”特色田园乡村跨域示范区里的水乡诗意,看绿水间流淌不息的“金色未来”。
苏州“环阳澄湖”特色田园乡村跨域示范区,是省内首个依托区域重要生态资源的跨县域行政单元乡村连片区域规划,跨越相城区、工业园区、昆山市和常熟市。如何做好区域板块间的协调统筹,并围绕湖区生态资源将“怡人风景”转化为“发展活力”,是摆在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规划师面前的核心课题。
“我们希望通过协同各板块角色分工,塑造差异化特色,共同打造内涵更深厚、体验更丰富的阳澄湖品牌,实现共创共赢。”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主任规划师汪虹和团队们在深入踏勘、多方座谈和反复对接的基础上,锚定了各板块的核心特色,从侧重红色文化与芦荡风光的常熟板块,到专注匠心传承和蟹乡风情的相城板块,再到以绰墩古韵与民俗曲艺为核心的昆山板块,一个“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的农文旅融合区域就此形成。为了激发各板块间的联动效应,规划师们精心构建了一条整合区域精华的脉络——“50km邂逅阳澄路”。“通过1条环湖主路和5条特色支径的打造,如同珠链般,将散落在示范区里的生态瑰宝、文化地标和特色田园乡村等精品资源有机串联、整合成网,为区域协同发展铺设了一条充满活力的价值纽带。”
在阳澄湖(消泾)国际手作村,融合的寓意嵌入了每一处肌理。1971仓坊内,5座70年代圆形粮仓依次矗立。掀开布帘,陈谷与老木的干燥气息扑面而来,碾米槽边散落着稻壳碎屑,百余件农具里藏着春耕夏耘的故事,入目皆是光阴的印记。“手作村以‘国际匠心传承地·江南艺术新蟹乡’为定位,将国际手作资源与本土非遗相融合,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同时,也体现出村庄‘历史场景的活化’。”苏州消泾手工艺术村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晓兰说。
走进隔壁的蓝印花布坊,仿制晾架择中而立,靛蓝色布匹层叠垂挂。风动时,蓝布向地面投下涟漪般的影纹,人行其中,舒适惬意。“我们村定位为‘红色文化+蟹产业+生态旅游’,目前已建设了一系列项目,包括阳澄渔谷的打造,民宿、国际手作村的建设等。”近年来,阳澄湖镇消泾村村委书记孙晓峰亲身感受着农文旅融合给村庄带来的巨大变化,“2024年,我们村旅游人数超过8万人次,带动一系列文旅消费,村庄经济产业发展和村民生活质量都得到了同步提升。”
聚焦高质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已先后承担3个省级课题研究、18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规划及100余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规划设计任务。江苏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执行董事、总经理钟晟将相关规划设计任务总结为“三个全”:从流程上,提供贯穿策划、规划、设计、建造、运营项目运作全流程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从空间上,提供“点”“线”“面”等多元尺度的综合解决方案;从资源配置上,提供多部门政策集成和“人、地、钱”要素协调方案。“我们的全场景解决方案,是推动全面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的专业支撑,有利于整合资源、协同推进、释放价值。”(新华日报·交汇点 记者 柏丽娟)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