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房产        
淮安黄码港产业园:以港兴产、港产联动 全力做好枢纽经济“文章”
2025-04-22 18:17:32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陈小雨责编:李诚

  四月的清江浦,风和日丽,正是奋进的好时节。走进淮安黄码港产业园,吊臂升降、焊花闪烁、车辆穿梭,施工人员争分夺秒加快工程进度,铆足干劲推动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园区一派繁忙景象。

淮安黄码港产业园:以港兴产、港产联动 全力做好枢纽经济“文章”_fororder_图片1

黄码港产业园

  一座港口的地理位置直接决定其在航运体系中的发展地位,而位于京杭运河二级航道和淮河入海水道二级航道交汇“十字路口”的黄码港,不仅有着连接东西、贯通南北、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范围达10平方公里的产业腹地更让其有着“以港兴产、港产联动”的独特优势。2025年以来,黄码港产业园紧紧围绕“依托黄码港,规划建设长三角北部食品加工和粮食储存中心”目标定位,坚持“项目为王”,立足产业园总体规划,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强化产业要素保障,系统提升园区发展承载能力,全力推动项目建设从“速度比拼”向“质效并举”转型,全力做好枢纽经济“文章”,为清江浦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注入澎湃动能。

  站在黄码港作业区远眺京杭运河,沿岸绿意葱茏,悠长的汽笛声随春风飘荡,满载物资的货轮川流不息。数台崭新的红色港机矗立岸边,施工人员正紧锣密鼓地对益海嘉里专用泊位、港机、吸粮机等设施设备进行最后调试,加快投入运营。

  “黄码港作业区已建成29个千吨级泊位,可实现年吞吐量1500万吨、通过能力达1660万吨。目前,港区已投入试运营,去年吞吐量超100万吨,并荣获省年度公路水运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百亿级物流’枢纽建设取得了新突破。”黄码镇党委副书记、临港中心主任张超说。

淮安黄码港产业园:以港兴产、港产联动 全力做好枢纽经济“文章”_fororder_图片2

苏粮淮安粮食仓储物流项目

  园区突出大健康食品和仓储物流两大特色产业,着力招引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优质产业项目落户。位于柴米河西片区的增力仓储分装智慧园项目正火热建设中。该项目占地面积180亩,主要建设规模化、信息化、专业化的酒类时酿仓储物流园,致力于打造酒类智能分装基地,实现“新酒陈酿-老酒速达”的数字化仓储。目前现场总体进度超过80%,预计2025年8月底完工并投产运营。

  “园区为我们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缩短了各项手续审批时间,使项目能够快速步入正轨,也让我们能专注于谋划项目未来的建设发展。”刚入驻黄码港产业园时,园区“店小二”式服务让江苏增力现代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俊杰印象深刻,尤其是相关惠企政策的精准兑现、食品供应链的完整性以及地块、水电气能源优惠等方面的要素服务,让企业“入驻就能投产”。

  “企业努力将智慧园项目打造成承载传统酿造文化、焕发现代科技活力的物流新标杆。”李俊杰介绍,项目建成后将会为淮安乃至全省提供现代化的物流服务,还将有效联动益海嘉里大米加工区、苏粮淮安粮食仓储物流、清江浦粮食和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等项目建设发展,助力园区向“百万吨仓储”规模大步迈进。

淮安黄码港产业园:以港兴产、港产联动 全力做好枢纽经济“文章”_fororder_图片3

增力仓储分装智慧园项目

  为更好地做好枢纽经济“文章”,园区立足黄码港区位优势和产业资源,创新打造“产业+平台+物流”运营模式,积极与京杭运河、淮河、长江中下游沿线的华东、中南、西南部分城市、上下游港口,开展网络货运、无船承运、多式联运、大宗商品贸易服务、再生资源服务五大业务,将实体企业、制造业、物流运输企业等紧密串联起来,有效降低企业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以益海嘉里和苏盐井神为例,企业达产后经由黄码港中转,每年可节约运输成本约1500万元,较宿迁、徐州等其他港口优势明显。”黄码镇镇长、黄码港产业园党工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周青龙说。

  “黄码港产业园将继续推进全产业链发展,锚定‘世界500强’‘行业50强’等大力开展精准招商、以商引商,结合‘双招双引’工作积极引进更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着力将园区建设成清江浦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周青龙说,今年将深化“港口+产业”模式,拓展港口商贸服务、冷链物流、金融保险等业务,推动口岸功能升级完善,产业加速集聚扩容,持续推进枢纽经济成果转化,为清江浦乃至淮安高质量跨越发展贡献更大力量。(文/图 蒋童)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