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房产        
提到6G,为何绕不开南京?
2025-04-14 10:03:01来源:交汇点新闻编辑:高一芳责编:李诚

  “6G”,2025年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等一同被列入未来产业培育的核心序列。

  而在业界,2025年同样被看作是6G标准制定元年。全球移动通信标准组织3GPP已经启动了6G标准化进程,计划从2025年起到2029年,完成第一个版本的技术规范。

  哪座城市有望占得先机?

  上周,2025全球6G技术和产业生态大会在南京召开。这是南京连续4年举办该大会。

  “产业生态”首次写进会议名称,标志着国内较早布局6G基础研究的南京,已着手谋划下一个阶段的产业发展。

提到6G,为何绕不开南京?

  PART.01

  1秒下载20部4K电影,这是未来6G通信将要达到的传输速度。目前,世界上已知的6G最快传输速率由南京创造——2023年底,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在6G光子太赫兹实时无线传输通信实验中,实现了1Tbps的实时传输速率,相较5G整整提升了100倍。

  移动通信领域的部分边界,在南京得到充分开拓。事实上,南京在通信领域的实力一直显著。南京是全国重要的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基地,产业总规模达1400亿元,集聚规上工业企业400余家。

  前身为南京无线电厂的熊猫电子,被称为“中国电子工业的摇篮”,1953年生产出我国第一台全国产化收音机。此后,第一台短波单边带电台、第一台国产化自动插件机、第一部国产移动电话等,均从这里走出。

  进入改革开放,南京对接全球产业链。1992年,爱立信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公司――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成立。摩托罗拉也在南京设立软件中心。

  到了新世纪,南京跳出“代工”角色,开始参与通信标准制定等一系列前端创新。2001年,我国首个3G试验系统通过验收,东南大学的实验室里,国家“863计划”3G重大项目专家组组长尤肖虎带领团队日夜奋战,创下“连续72小时调试基站”的纪录。到了2013年,由中国主导的TD-LTE成为全球两大4G标准之一。

  在此期间,南京揭牌了未来网络产业创新中心和未来网络产业创新有限公司,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未来网络技术的研究机构和产业基地。

  时年68岁的“中国互联网络之父”刘韵洁院士,来到南京开始了他的“二次创业”。“敢在国外还没有成熟的领域,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中挑头去做这个东西,南京这个决策了不起。”

  2018年,中国5G商用牌照发放的前一年,紫金山实验室在南京启动建设,并早早把6G作为重大科研任务之一,此后几乎“一年一个台阶”。依托紫金山实验室,南京目前已在6G通信技术领域取得10余个“世界第一”。

提到6G,为何绕不开南京?

  PART.02

  事实上,单靠速率、带宽、时延等移动通信行业的基础指标,远不能全面形容6G的特性,概括6G的前景。

  “它将超越以往单一的通信功能,与感知、人工智能、安全等多个领域深入融合,同时实现空天地一体化通信,从通信网络真正转变为信息网络。”中国移动首席专家刘光毅说。

  通信网络如何做到感知?

  一架陌生的四旋轴无人机刚一进入某空域,随即在0.1秒内被精准锁定,肉眼难以追踪的飞行轨迹,却能被6G信号实时还原。由紫金山实验室主导建设的6G概念验证试飞场,日前在南京投用。1.75万平方米的场地中分布着4处6G毫米波基站,探测范围能覆盖10平方公里、500米高的空域。

  “6G的最大突破是通信与感知能力的融合,一张移动通信网络同时也是一张立体‘感知网’,相当于更加机敏和聪明的雷达。”技术负责人侯华舟介绍,场内12个毫米波射频单元,源源不断地向外发射电磁波,再对回波信号到达的角度、时延加以分析,从而第一时间定位“入侵”飞行器,达到感知。

  打破过去通信、感知“两张网”各行其道,6G在通感融合上的特性,被业界普遍认为将率先作用于低空通信。

  “城市管理最先受益。”拓攻机器人创始人张羽介绍,城市通常没有雷达部署,对低空飞行器的监管缺乏有效抓手,特别是大型活动、赛事期间,只能依靠飞手自觉报备,一旦“黑飞”升空到百米以上,人类用肉眼就难以发现。而管理者需要随时知道城市上空正活跃着多少飞行器。未来6G基站加强部署后,“通信网”也能当成“感知网”来用,所有飞行器都将无所遁形。

  飞行器之间也需要互相感知甚至“组网”通信。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无人机主要靠激光雷达、红外雷达等传感器实现感知,但在6G大规模应用后,这些器件有望被轻量化甚至取消。“一张网卡、一个6G通信模组,就能实现更高清、更实时的画面传输,和探测、感知功能,有效降低成本。”张羽说。

提到6G,为何绕不开南京?

  PART.03

  2024年9月注册成立,刚诞生半年多的南京鑫合通感科技有限公司,已接到体量排名国内前十商场——成都华润万象城的订单。他们的5G高精度定位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这座建筑面积近32万平米的巨无霸商超,为商场和店铺提供精准营销服务。

  鑫合通感是紫金山实验室运用“拨投结合”机制转化的首个项目。项目雏形来自紫金山实验室普适通信研究中心的5G室内高精度定位技术团队。“北斗、GPS卫星信号在室外有用,而UWB、蓝牙、WiFi、激光SLAM等室内定位技术,要么成本高,要么误差大,要么需要独立再建定位网络。”团队负责人陆海斌告诉记者,利用5G信号大带宽、多天线、密部署的特征,他们历时4年,将室内定位精度从早期的米级提升到如今的0.5米,达到分米级别精度。

  2024年,由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紫金山科技集团联合出资,该团队以“拨投结合”模式获得近2000万元的研发资金支持,成功转为市场化公司。

  南京探索紫金山实验室-紫金山科技集团-紫金山科技城的成果转化“三次方”,力争形成从概念验证、到企业孵化、再到产业转化的闭环。其中,紫金山科技集团与省产研院合作共建了10亿元的“拨投结合”资金池,设立首期规模5亿元的未来网络产业基金。

  “科研团队自己出去找投资,一是缺少市场营收,没人理,二是要出让大量股权、身背对赌协议,却换来很少的钱。”南京紫微泰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云认为,拨投结合模式给了科研团队两到三年的缓冲期,可以在此期间了解市场、充分试错。

  他的企业,脱胎于紫金山实验室普适通信研究中心洪伟教授的毫米波通信团队。团队自主研发的商用毫米波相控阵天线,只有巴掌大,却能在5公里范围内实现1Gbps的传输速率,等同于一条光纤。

  公司注册前,由省产研院和紫金山科技集团派出的项目经理,跟着他们走南闯北,先后拜访了华为、大疆、银河航天等龙头企业,开展市场调研。

提到6G,为何绕不开南京?

  PART.04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鑫合通感的室内高精度定位,用到的是5G-A(Advanced)技术,它是5G的增强版,也被称为5.5G,在一些关键指标上的表现介于5G和6G之间,如带宽提速、时延降低等。“虽然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6G,但却是最容易率先产业化的技术,而且已经实现了传统5G定位达不到的效果。”公司总经理陆海斌说。

  南京是全国首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平均宽带用户下载速率均居全省第一。但在实际应用,特别是转化为产业驱动力上仍大有可为。

  “从5G起,通信网络的发展不能再只追求高带宽、低时延,而是要赋能人、机器、物的多维度连接。”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

  来自企业的感受更加直观。“一大早跑去苏州,赶当天最晚的一班车回来,为的就是在客户工厂里多待一会儿,发现他们的实际需求。”陆海斌坦言,创业早期,他也曾被客户一句“讲技术没有用,你就说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怼得哑口无言。

  实验室追求的是性能极限,但到了产业化阶段,杀鸡通常用不着宰牛刀。“科研可以不在乎成本,变成产品就大不一样。用哪个牌子的芯片,选什么材料和焊接工艺,体积、功耗设计成多少,甚至外壳的美观度都要考虑,一切为性价比让路。”胡云介绍,团队关于6G天线的首期研究已在2024年结项,新项目正在突破更高阶更高频的数字相控阵,但先前的模拟相控阵技术足以应对市场需求,形成降维打击,产业化顺势而来。“目前已经在和多家卫星通信企业对接。我们管这叫‘沿途下蛋’。”

  中国科学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尤肖虎建议,应加强试错能力,抓住5.5G向6G演进的宝贵机遇,在技术升级的同时进行试错。这样等6G真正到来时,就能更加精准匹配需求,解决客户痛点。

  2024年,江苏省和教育部合作共建的全国高校信息通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落地南京江宁,目前已和28所共建高校建立了常态化对接机制,每所高校派驻一名技术经理人。

  由长城战略咨询发布的《中国新赛道体系发展报告2025》显示,南京凭借“6G技术创新”入选“十大赛道先锋城市”。不久前,南京揭牌成立4个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其中一个就是新一代信息通信领域。(新华日报·交汇点 记者 董翔)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