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代表委员热议江苏如何实现新突破 ——抢先机赢未来,意气风发“打头阵”
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召开全体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本报记者 吴胜 万程鹏 摄
恰逢惊蛰,暖意涌动。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江苏作为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提出明确要求,强调了4个着力点,其中,“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排在首位。
作为经济大省,江苏产业底子好、创新动力足。“打头阵”的厚望重托,既是深沉的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江苏代表委员们倍感光荣、满怀信心,一致表示,将坚定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重大责任,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用科技创新摘得“满天繁星”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过去一年,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高校企业联合培养的“集萃”研究生总数突破3200人,覆盖76所高校。“‘集萃’研究生项目聚焦企业实际需求,精准转化为科研课题,与高校建立紧密合作,共同培育研究生人才。”全国人大代表、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说,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要把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的前沿技术需求,转化为高校老师带领研究生与企业一起携手攻克的课题。刘庆表示,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有利于产业技术人才的高质量培养,而推动企业深度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也必将有利于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目前我们在与部分高校合作交流,探索推行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交替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促使低年级学生能够尽早融入社会、接触真实工作场景,从真实的工作实践中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帮助他们在实现上大学的理想后,找到人生的新目标。”刘庆说。
过去一年,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胡亚安去过的重大水运工程,遍布全国。胡亚安表示,抓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一定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工程实践。“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学科交叉,加大工程博士和工程硕士培养力度。此外,在大学课堂中,每年定期聘请工程师走进大学课堂,将教材内容与最新工程技术紧密结合,弥补教材更新不及时的短板。”
“培养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和家国情怀的复合型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全国人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副院长王立峰深切感受到,要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必须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近年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课堂,有效破解了产教融合的时空壁垒,让学生在多维实践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更多具有技术创新能力、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急需人才,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源源不断的南航生力军。”
用产业创新打开发展“未来之门”
革新如呼吸,持续如潮汐,精进无终期。习近平总书记叮嘱江苏,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
眼下,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海工装备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启东新质生产力喷涌而出的精彩缩影,汇聚启东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让我们倍添信心、倍增干劲。”全国人大代表、启东市委书记杨中坚说,启东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制造业强市、新质生产力兴市,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下阶段,将聚力科创主体提质、科创平台提效、科创生态提优,推动长三角高校研究机构启东集聚区成规模、强实力,锻造经略海洋新引擎。聚焦海工船舶及重装备、生命健康、电子信息及半导体、新能源等产业,全力招龙头、补链条、强集群,锻强“生物医药就到启东、海工船舶就来启东”产业地标。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怎么转?过去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徐工机械总工程师、副总裁单增海带领团队聚焦产品振动噪声研究,对起重机产品开展振动噪声数据采集,结合仿真技术转化为数字样机,开展数字化研发实验。“数字化处理以后,产品作业时的振动噪声明显降低,还提升了操作环境舒适度与机器寿命,真正达到降本增效。”单增海说,工程机械在转向新能源动力时有诸多痛点:初期成本高、场景有限,但面对挑战,重大成果频出。去年6月,全球首台矿用混动挖掘机XE650GK HEV下线,这款挖掘机采用混动技术节省使用费用,为客户提供更优成本方案,实现绿色转型。
“中天科技坚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出第七个制造业单项冠军,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全国人大代表,中天科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薛济萍说,“去年,总书记赋予江苏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的重任,今年,叮嘱江苏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前进方向。”薛济萍列出下一步目标:聚焦绿色能源、通信网络等领域,深耕实业、做精主业,通过探索新技术、新产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进一步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让创新链与产业链“相知又相守”
“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让不少来自企业的代表委员倍感振奋。
“从2014年产值不到20.9亿元,2023年达到222.69亿元,成长为行业排名全球第四,一路走来,通富微电靠的就是自主创新。”全国人大代表、通富微电董事长石磊说,没有创新就没有通富微电的今天。该公司已实现处理器、存储器、显示驱动芯片等先进封测国产化,申请国内外专利超1600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去年,公司在基板封装技术、Chip Metal层切割技术等多项技术方面取得新突破,全年投入数十亿元改造传统产线、培育壮大新兴产线、布局先进产线,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他表示,将进一步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以创新提效率、增优势、强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总书记强调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我们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鼓舞了信心。”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飘扬说,作为中国医药创新的重要参与者,恒瑞医药坚守为患者服务初心,针对临床急需大力投入创新研发。目前,累计研发投入超过400亿元,已在国内获批上市18款1类创新药,涵盖肿瘤、自身免疫、心血管与代谢等高发疾病领域。公司还通过国际合作实现12款创新药的对外授权,推动中国创新药造福全球患者。未来,恒瑞医药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全力研制更多新药、好药,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中国制药品牌走向世界。
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是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关键。“苏州积极探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下制度创新与区域协同的有效路径,无论是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开放范式的迭代升级’,还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区域协同的治理创新,以及聚焦数字经济等区域产业价值链重构的战略选择,这一系列鲜活生动的苏州实践,日益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全国政协委员、苏州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宋青说,将依托长三角城市群雄厚的产业体系、一流的营商环境和广阔的国际网络,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更好地资政建言、凝聚共识,促进体制机制建设。(新华日报 记者 林元沁 张宣 胡兰兰 燕钰 顾星欣)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