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房产        
淮安清江浦区:做好生态循环文章 深化“一地三用”实践
2025-02-25 11:38:4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陈小雨责编:李诚

  春光明媚,田野泛绿。沿着淮安市清江浦区二河东堤远眺,数方鱼塘整齐排列,鱼塘中间的智能增氧泵激起层层涟漪。鱼塘边向东望去,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片农田,田中小麦刚露新芽,与河堤相隔水鸟盘旋的二河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淮安清江浦区:做好生态循环文章 深化“一地三用”实践_fororder_3

清江浦区二河东堤俯瞰图

  近年来,清江浦区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江淮湖群生态绿心”示范区、更好展示“象征意义”的目标定位,持续深化精品农业培育、生态环境优化、景观价值提升“一地三用”模式实践,在和平、武墩、城南等二河沿线的镇街,推进实施两万亩的稻渔生态种养项目。该项目东至G25长深高速,南至淮河入海水道,西至二河东堤,北至明远路,总占地面积2.03万亩,其中鱼塘3000亩、耕地1.73万亩,按区域划分为6个地块实施改造提升。

淮安清江浦区:做好生态循环文章 深化“一地三用”实践_fororder_4

和平镇电站村稻渔生态种养项目俯瞰图

  在和平镇电站村,千亩农田被波光粼粼的北干一支渠东西贯穿,沿渠而建的中心路上坐落着一座新建的光伏提灌站,农田的西侧分布着总面积约400亩的鱼塘,鱼塘用于换水的地涵与周边河道以及环绕农田的灌溉渠相连,构建起鱼塘用水——农田灌溉的水循环系统。

  “我们对周边所有河道进行疏浚连通,设立了鱼塘尾水治理区和约700米长的蓄水渠,用于储存经沉淀、净化处理后富含氮、磷、钾等养分的池塘养殖肥水;在水稻灌溉期,利用光伏水泵系统将肥水和农田尾水提升到灌溉渠补充农田灌溉,实现池塘养殖尾水和农田退水的循环利用。”清江浦区城乡融合建设发展公司副总经理王凯介绍,经预测,通过光伏发电和回归水提灌,每年可节约用电超5600度、减少灌溉用水30万立方、亩均节约肥料约35斤;同时,水稻亩产增加约40斤、渔业亩产增加约35斤、农户亩均增收约100元,区国有平台公司在该区域流转的800亩土地每年产生经济效益约40万元,一体实现“三降四增”的多方共赢。

淮安清江浦区:做好生态循环文章 深化“一地三用”实践_fororder_5

和平镇三闸村二河东堤俯瞰图

  在和平镇三闸村西侧的二河东堤旁,数台挖掘机正在同步施工,将零散池塘逐个打通,使其最终成为一个宽约22米、长约200米的大鱼塘。

  三闸村周边原有20多个私人鱼塘,总面积约200亩,这些鱼塘不仅大小、深浅不同,还有部分因疏于管理被废弃,杂草丛生、违搭乱建、垃圾乱堆,效益低下的同时更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对此,清江浦区统筹和平镇、融投集团及资规、城管、农水等相关资源力量,因地制宜系统推进地块(鱼塘)征收、土地流转、环境整治等工作。

淮安清江浦区:做好生态循环文章 深化“一地三用”实践_fororder_6

数台挖掘机在将零散池塘打通

  “我们是2024年10月入场施工,先后清除杂草120亩,清运土方3万立方米,清理河道约1200米,目前正在配合和平镇和相关部门进行破旧房屋拆除、沿河鱼塘打通、河堤拓宽加固等工作。”清江浦区城乡融合建设发展公司工程部负责人王恒清说,灌溉尾水、降雨、池塘尾水等地表径流富含氨氮、磷等,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而且加剧了周边河道的富营养化。后期,公司将在该片区建立一条可以蓄水的生态净化沟,通过涵洞及节制闸将当地的雨水径流、农田和池塘尾水拦蓄并通过光伏提灌站循环起来,下游再种植黑藻、菱角、黄菖蒲、睡莲等水生植物,可有效减少农田排水的氮磷含量,达到净水目的。

淮安清江浦区:做好生态循环文章 深化“一地三用”实践_fororder_7

二河东堤沿线俯瞰图

  “在清江浦区和平镇,我们通过生态种养的方式,构建起高效、绿色、可持续的渔稻生态循环系统。”清江浦融投集团副总经理孙健表示,2025年,集团将完成对武墩、城南等地的约2600亩渔业养殖、1.6万亩耕地的生态循环改造,并在未来几年结合二河沿线改造提升,大力推进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通过渔业工程、尾水治理、碳汇造林、道路工程等,实现池塘养殖产能稳步提升、尾水排放稳定达标、水产品高质高产、渔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着力将二河东堤沿线打造成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一地三用”实践示范样板区。(文/图 胡宗元 严振兴)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