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淮安市淮安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以“一村一品”为抓手,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矩阵,赋能乡村文明实践,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与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
博里镇博里村传承非遗
构建文化品牌矩阵,激活乡村文化资源。淮安区立足各村历史、民俗、非遗等特色资源,因地制宜打造“红色文化村”“非遗传承村”“生态文旅村”等20个特色文化示范村,形成“村村有特色、处处有亮点”的品牌格局;通过举办文化节、非遗展演、民俗体验等活动,年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乡村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其中,钦工镇横沟村依托红色革命遗址,打造“红色文化村”,年接待游客1万人次;博里镇博里村以非遗农民画为依托,创建“非遗传承村”,带动村民年均增收万元以上;掼蛋发源地漕运镇小李村,结合白马湖生态旅游优势,实现年旅游收入突破30万元。
钦工镇横沟村打造“红色文化村”
漕运镇小李村开展生态旅游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淮安区推动“文化+旅游”“文化+农业”深度融合,开发特色文旅线路5条,培育农产品区域品牌16个,带动乡村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5%,文化特色村农民人均平均增收2000元以上,实现文化资源向经济效益的有效转化。其中,施河镇土楼村结合通过打造“农耕文化体验基地”,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带动农产品销售200万元;车桥镇卢滩村以“文化+电商”模式,推广芡实特色农产品品牌,年销售额突破800万元;施河镇“文化+研学”模式,依托百斯特现代农业生态园项目,年吸引中小学生研学团队50批次,带动就业人次约400人,周边村民人均年增收约2万元。
车桥镇芦滩村“文化+电商”推广现场
钦工镇试点“文明积分制”
文明实践融入品牌创建,提升乡村文明水平。淮安区将文明实践与“一村一品”品牌创建相结合,每年组织文艺演出、志愿服务、家风宣讲等活动500余场,参与群众达10万人次,有效推动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其中,钦工镇试点“文明积分制”,将志愿服务、环境卫生、家风建设等纳入积分管理,累计兑换积分1万余分,村民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积极性显著提高;石塘镇张兴村将理论作品巡演融入文明实践活动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全区各村还常态化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宣传活动,选树家风优良、邻里和睦的先进典型,带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风尚。截至目前,全区文明实践活动覆盖率达100%,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文/图 孙权)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