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既传统又现代,铿锵迈步强劲增长极
以0.09%的国土面积和全国1%的人口,贡献了全国2%的经济总量、3%的工业增加值、4%的实际使用外资和6%的进出口总额。这,就是苏州,一座引人瞩目的城市。
发展新质生产力,苏州的方向在哪里?《新华日报》记者在采访中看到,苏州人选择从实际出发,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加快打造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矢志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增长极。
布局适合“本土体质”的产业赛道
“天上不会掉馅饼,但有可能会掉咖啡。”
这是2024年9月在苏州城里赚足眼球的一则广告语。在其背后,是苏州对低空经济服务场景又一次新的探索。打开手机里的小程序,选择无人机配送,随后下单。几分钟后,装有咖啡的无人机就能够抵达最近的无人机物流快递柜,输入取件码便可取到咖啡。
无人机配送外卖并不稀奇。《新华日报》记者在位于吴江区的苏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展示馆内看到,苏州首批30家低空经济领航企业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配套产品,被运用在应急救援、农林植保、巡视巡检等场景之中。
当前,苏州正集聚多方力量,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争创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力争到2026年,聚集产业链相关企业1000家,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在苏州高新区,另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正集聚澎湃动力。
走进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随着企业展厅里一扇“未来之门”的徐徐打开,“心所往·光所至”的创新之旅就此展开。“我们最核心的产品,是高功率的半导体激光器芯片,有多高呢?在头发丝1%直径的宽度内,要输出100多瓦功率的光。即便是全球范围内,这个技术和工艺也是领先的。”公司副总经理潘华东说。
一批“追光者”的到来,让这里的光子产业备受期待。“现在,这个片区已有光子产业相关企业百余家,产业规模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3年光产值达150亿元。”苏州科技城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林展介绍,当地正推动研究院所和龙头企业共创国家级创新中心,力争在短波长激光芯片、光电集成、硅光芯片、第三代半导体等未来关键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打造光子产业创新高地。
低空经济、光子、航空航天、人工智能、声学……敏锐的苏州人,紧跟产业的发展趋势,根据自身资源禀赋,率先寻找适合“本土体质”的产业赛道,加快催生新质生产力,铸就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
2024年1月3日,苏州以“新年第一会”的形式召开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冶金、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高端转型,巩固提升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汽车电子、人工智能等新赛道,构建一个由10个重点产业集群和30条重点产业链组成的“1030”产业体系。
从制造迈向智造,苏州的优势在于产业发展积淀深、产业焕新走在前。目前全市已集聚16万家工业企业,覆盖了绝大部分工业门类,是长三角和全国乃至全球众多产业链的发起点或连接点。作为最早推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城市,苏州目前已经实现对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
2024年7月,江苏天兵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康永来团队入选姑苏重大创新团队。天兵科技2021年落户张家港,目前已在商业航天领域崭露头角。谈及为何选在苏州造火箭,康永来直接给出答案:苏州工业门类和产业配套完善,制造基地方圆100公里内,95%的零部件都能找到。
用好“打造阵地”的看家本领
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面向全球建设“智造之城”,苏州底气何在?两场高规格大会足以说明。
世界500强中,来了429家!4月26日,2024苏州全球招商大会举行,现场企业云集,还有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和安永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仲量联行、世邦魏理仕、戴德梁行、第一太平戴维斯与高力国际等地产“五大行”。他们此行的目的,便是与苏州共享发展新机遇、共创美好新未来。
另外一场大会,则引来71位院士、62家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近100家高校院所以及近300位海外高层次人才。9月26日,2024苏州国际科创大会向全球科创精英发出邀请,共同建设全球科创新高地,展现了苏州谱写高水平对外开放新篇章的雄心魄力。
开放是苏州的鲜明特征。一流的营商环境,让苏州长期备受海内外资本青睐。迄今为止,苏州吸引超1.8万家外资企业落户,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1600亿美元,规模位居江苏省首位、全国前列。
全球知名药企罗氏诊断产品(苏州)有限公司在计划投入运营之际,受限于海关国检限制,无法进口牛血清等生物原料。了解企业诉求后,苏州反复沟通协调,最终促成中德两国签署相关备忘录,让罗氏成为国内第一家能够从德国进口牛血清白蛋白用于生产的公司。
2024年3月,总投资超10亿美元的博世新能源汽车项目“拿地即开工”。总投资20亿元的太古可口可乐项目实现“五证连发”,从签约到开工仅历时8个月。
面对时代发展浪潮,苏州继续用好开放这个“法宝”,用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看家本领”,快人一步“拥抱”新质生产力。
目前,苏州活跃着3932家规模以上外资企业,其中70%的企业建有研发机构。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用好这支重要力量?2024年8月,苏州首次设置外资企业科技创新专项计划,力争三年建设外资企业研究院100家,支持外资企业开展创新活动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计划一出,迅速吸引了博世汽车、耐世特、康力电梯、西门子、康美包等一大批外资企业参与。
深挖“创新之城”的内生动力
在苏州工业园区东南部,几栋四叶草造型的大楼就是中国科创板上市第一股——“华兴源创”的所在地。
2024年,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闷声干了几件大事:摘得“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位于日本的子公司正式开业,全球化发展战略又向前迈进一步……“创新,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一点点积累,一点点摸索,永不满足地改进。”华兴源创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韩传云介绍,2024年初,华兴源创定下了多项面向未来的创新发展项目,为未来打下更扎实的基础。
与华兴源创一样将“创新”刻进发展血脉中的还有苏州汉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在汉纳材料的产品展示中心,展出了地暖、电炕板等多款“植入”碳纳米管的智能电加热产品。“这种加热材料相比于市场上的同类加热产品,不仅低碳环保,而且安全耐用,最长使用时间可达50年。”苏州汉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周红波说,历经十多年研发,汉纳材料首创的“碳纳米管面热源”“超稳定水性聚合物PTC”等核心技术,已经应用在了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加热及建筑采暖领域,解决了许多“卡脖子”难题。
放眼苏州,向创新要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企业的自觉。1.5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2.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境内外上市公司267家……强大的创新企业矩阵,有力推动苏州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让企业核心地位更加凸显,在2024年起实施科技创新“八大工程”的基础上,苏州又发布《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若干意见》,重磅推出18条举措,瞄准科技创新“两头”,即“源头创新”和“龙头企业”,打通体制机制堵点,激发更强劲的创新活力。
“苏州通过支持企业牵头建设创新联合体,把分散的创新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创新合力,来推动科技成果更快地从实验场走向市场,最终实现产业化。”苏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张婷秀介绍,这两年,苏州创新联合体的建设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已经培育了235家创新联合体,集聚了1000家龙头以及上下游企业。
金鸡湖大道99号的苏州纳米城,汇聚了众多纳米技术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一栋栋现代化的建筑里,科研人员们正在进行着前沿的纳米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
“一个纳米企业落户到纳米城,便会集聚一批科技人才,通过持续的研发,产生一批新技术。”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业服务部总经理冯瑞杰说,正是因为纳米新材料企业、上下游应用企业、高校院所、金融机构、服务平台等形成创新合力,苏州纳米城已成为全球纳米产业领域的重要创新高地之一。(新华日报 记者 李仲勋 胡安静)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