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房产        
江苏:生态向好 珍稀动物纷纷前来“定居”
2024-12-04 10:01:33来源:交汇点新闻编辑:陈小雨责编:李诚

  原标题:来江苏定居的珍稀动物越来越多,这8.73亿元起了作用

  为坚决落实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原则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动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省财政修订完善《江苏省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补助办法》,并于近日下达6699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2021年以来,省财政已累计下达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补助资金共计8.73亿元,共支持48个项目,引导推动了一系列长江保护修复政策落地,解决了一批长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长江江苏段水质连续6年达到II类,主要入江支流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

江苏:生态向好 珍稀动物纷纷前来“定居”

近日,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迎来大批过冬候鸟。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蒋文超 摄

  良好的湿地环境创造了适宜的生存条件,吸引了更多的生物前来定居,形成了更加丰富和稳定的生态群落。走进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芦荻随风摇曳,花脸鸭在水中嬉戏,东方白鹳或翱翔高空或浅水踱步,形成一幅和谐共生的自然画卷。湿地公园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为“江苏长江第一洲”,2016年成为南京市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2022年,省财政厅下达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补助资金807万元。

  近几年,该公园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湿地率从2016年的39.9%上升至2024年的69.9%。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宣教员张皖宁介绍,截至2024年5月,新济洲湿地公园内各类生物资源共有1704种。维管束植物从2016年的354种上升到584种,鸟类从103种上升到224种,数量上也不断提高。比如小天鹅来岛上最开始只有4只,第二年来了100只,第三年来了300多只。花脸鸭从2.3万只增长到2023年冬天的2.558万只。如今,新济洲湿地内的东方白鹳、普通鸬鹚、白琵鹭、花脸鸭、罗纹鸭、斑背潜鸭6种水禽在公园范围内已形成稳定的越冬种群,数量均超过全球区域种群数量的1%。

江苏:生态向好 珍稀动物纷纷前来“定居”

天、水、鸟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优美灵动的生态画卷。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蒋文超 摄

  湿地建设项目如何进行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张皖宁告诉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在源头上,面对湿地退化的风险,通过种植水杉、落羽杉等湿地树种,人工辅助湿地恢复,推动湿地系统的自然更替。同时,通过微地形整地、沟通水系,为不同的野生动物提供森林、沼泽、草地等不同的适合它们各自生存的生境,比如为东方白鹳提供浅水滩涂、鸭类提供开阔的水域,为小型鸟类提供芦苇荡;方便他们及时发现和躲避天敌;此外,还与南京大学合作,设置79个监控检测点位,实时观测水质、水文、空气、土壤等数据。

  “2024年年底,国家级长江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也将建成,可以长期对水质、水文、土壤、碳汇等进行观测。”张皖宁说。

江苏:生态向好 珍稀动物纷纷前来“定居”

鸳鸯飞抵玄武湖。

  清淤能够有效改善水体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为水生生物、鸟类创造更良好的生存环境。近日,上百只“爱情鸟”鸳鸯飞抵南京市玄武湖。鸳鸯对水质的要求很高,喜欢选择湖水清冽、水草丰美、环境隐蔽之处作为栖息地,鸳鸯也映射出玄武湖生态环境的变化。

江苏:生态向好 珍稀动物纷纷前来“定居”

玄武湖清淤中。

  玄武湖公园管理处规划建设部部长梁爱宝介绍,近年来,玄武湖持续开展常态化疏浚及生态修复,2022年至2023年实施区域为北湖东部水域,采取脱水固化工艺,针对片区约40万平方米水域实施清淤,完成底泥清淤约8.5万立方米;同时,开展生态护岸建设、沉水植物栽植等工作,面积约5万平方米。工程完成后,进一步削减了内源底泥污染,通过沉水植物种植,恢复水域的生态平衡。“如今,片区内水质达到了Ⅲ类均态,吸引了大量的鸟类在此栖息,如绿头鸭、白骨顶鸡、黑水鸡等,促进湖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增加了玄武湖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梁爱宝说。

  在财政支持下,各地积极探索新的理念和技术,为受损的生态系统找到更高效、更可持续的修复路径。在江苏省宜兴市,西氿、团氿、东氿相连,共同孕育了一片令人赞叹的“水下森林”。步入生态湿地,最吸睛的便是那一汪清澈的湖水。阳光直透河底,水草摇曳生姿,清晰可见,鱼虾穿行其中,仿佛一个神秘的水下世界。

江苏:生态向好 珍稀动物纷纷前来“定居”

团氿湿地的“水下森林”。

  宜兴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孙列锋介绍,三氿重要湿地植被恢复与重建工程是江苏省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的一部分,三氿湿地“水下森林”项目通过选用苦草、狐尾藻等6种耐污性强、高矮相错、四季常绿的沉水植物,来促进水质净化、建立屏障系统。经过三年的努力,“水下森林”项目已建成5000多亩,该水域水体透明度由施工前的20厘米提高至80厘米以上,实现了由“浊水态”向“清水态”的蝶变。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污水如果没有达标处理就排入长江,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近年来,工业园区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也是财政重点支持领域。

  “2023年底,苏州新区浒东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及提标改造工程正式竣工投运。”苏州高新水质净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正凌告诉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本项目获得2023年江苏省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补助资金4627万元。

江苏:生态向好 珍稀动物纷纷前来“定居”

浒东污水处理厂

  随着苏州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污水排放量逐年提升。浒东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太湖流域水系的水质,更关系着流域沿线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姜正凌介绍,通过本工程的实施,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将极大缩减污染物排放量,如COD削减16644吨/年,BOD削减4964吨/年,切实贯彻了国家减排政策,极大地改善了水质与水生态环境,这对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当地及长江流域工业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太仓市璜泾镇工业污水处理厂刚拿到财政补助资金1500万元,现在主体工程已建成,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2025年下半年可投产运行。”太仓市水务集团建设管理中心主任杨运告诉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据介绍,太仓市璜泾镇工业污水处理厂坐落于苏州太仓市,设计处理能力为日处理工业污水1万立方米。运行后将收集太仓璜泾镇内所有的工业企业废水,具体范围为北至长江,西至横塘,东至荡茜河,确保废水在排放前达到环保标准,从而减少对长江水质的污染,也推动了太仓市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省财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处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省财政将继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通过财政政策引导,支持长江沿线市县开展岸线保护与修复、河湖生态缓冲带修复与建设、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进一步提升沿线城市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更好推动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新华日报·交汇点 记者 杨民仆)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