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房产        
南京秦淮:老城满目新 何以“最南京”
2024-09-30 09:44:10来源:新华日报编辑:陈小雨责编:李诚

  原标题:秦淮区:老城满目新 何以“最南京”

南京秦淮:老城满目新 何以“最南京”

老门东牌坊

南京秦淮:老城满目新 何以“最南京”

南京新街口

南京秦淮:老城满目新 何以“最南京”

夫子庙

南京秦淮:老城满目新 何以“最南京”

小西湖航拍

南京秦淮:老城满目新 何以“最南京”

石榴新村项目

  近日,第五届全国市辖区旅游研究成果《全国市辖区旅游研究报告2024》暨“2024年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名单发布。南京市秦淮区名列全国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榜首。

  秦淮文旅有多火,透过数据可见一斑。2024年上半年,秦淮全区游客接待量4286.59万人次,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1.98%和10.11%。实力上榜,热度不减,各大平台最新发布的出游预测报告显示,秦淮景点仍是国庆假期出游热门目的地。

  火热的背后,是秦淮从文商旅融合发展破题交出的亮眼答卷。回头看,历史文化资源犹如一条岁月长河,标记着文脉的传承与发展;向前看,变空间存量为价值增量,老城在更新改造中,迸发无限生机与活力。

  老记忆新场景,“最南京”气息更浓郁

  金秋九月,漫步于门东历史文化街区,老牌坊、青石板、雕花屋檐,古韵金陵、意蕴悠长。高高矗立的明城墙、朝气蓬勃的文艺书店、原汁原味的南京小吃……老街新景,颜值与历史底蕴兼具。

  最金陵是城南,最城南是门东。追溯历史,自明朝朱元璋建城以来,这里便是商贾云集、人文荟萃的繁华之地。留住城市印记、融入时代发展,依据史实资料,街区在改造过程中延续城市文脉,保留建筑空间特色、历史信息、细节特征和环境要素。

  创新是抓住“流量”的法宝。“历史街区保护再生,必须考虑功能业态。只有适应性的功能业态,才能让街区保持活力。”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要依托街区文化资源、开展活化利用,探索街区的多样活化利用方式,丰富历史文化街区各类业态。

  站在新消费“风口”,如何与年轻人共鸣,与游客共情,已成为各地文旅发力的重要课题。线上抢注意力,线下抢消费力,秦淮就准确地把握到了这一解题思路。

  9月24日,金秋文旅体新场景发布会暨“夜享秦淮”消费购物季宣布启动。夫子庙、新街口、老门东、熙南里等文旅消费集聚区摩拳擦掌,新东方文旅研学、南部新城全民健身中心、七桥瓮公园等六大新场景蓄势待发。值得一提的是,当天活动举办会场正是门东街区新打造推出的新国潮体验场景“金陵梦华”。

  向新要流量,也要向历史要传承。金陵梦华主理人王珣介绍,场地以“文旅+”为形象定位,将国潮沉浸式体验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南京六朝历史和明文化发源地的土壤上,首创“游园+剧情+演出+餐饮”全方位体验模式,项目突破“流量”难变“留量”的痛点,线上好评不断,线下掀起“打卡”热潮。

  从厚重历史中来,更多沉睡厂房变身文旅资源。南京近代百年轰轰烈烈的工业发展,为秦淮留下大批工业遗产。南京第二机床厂、南京酿造厂、南京印染厂、金陵机器局……时光沉淀,老厂房不再用于工业生产,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秦淮发展的必然。

  被推倒,不是老厂房的唯一选择。秦淮实践证明,沉睡的工业遗产并非负担,而是宝贵的财富。

  南京酿造厂旧址换上了“新装”,这个老厂区经过改造更新后,以全新潮流文化地标“NOWS新座”对外亮相。走进厂区,曾经萧条的模样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新玩法”,左右艺术超市、喜在山社、十七间茶馆……一众设施“捕获”着年轻人。

  “创新实践人文经济学 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是秦淮2024年“一区一特色”改革课题,以“天下文枢”行动方案为依托,聚焦“优化文商旅组织推进架构,积极推动文化遗产焕新,大力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秦淮扬帆起航。

  老街巷新表达,激活科创“向新力”

  作为全省面积最小的中心城区,秦淮人口集中、建筑密集,城市拓展、开发、建设空间一度受限。如何破解产业空间不足焕发创新活力?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秦淮利用存量空间,打造“硅巷+”发展模式,构建“无边界”双创发展生态圈。

  “硅巷”概念起源于纽约曼哈顿老城区,是指以存量空间更新为主的科创企业集聚街区。对秦淮而言,创新不仅在园区,更在城市社区。

  与明故宫隔街相望,沿着蓝旗街向东行走不远,路旁一栋栋整齐的青砖楼房惹人注目,置身楼宇,仿佛进入“时光隧道”,穿越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曾是南京无线电四厂、七厂老厂房旧址,如今通过盘活老旧存量物业,已转身为一座现代化都市轻工业园。

  秦淮硅巷柳树湾数创科技园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姚烛介绍,截至目前,南京码锐为电子科技、宁波海大物联科技、江苏劲驰电力等150余家科创企业在这里扎根生长。“现在每年光是租金收入就能超过2000万元,是之前的3倍多。”

  “硅巷”代表了城市从更新走向创新的发展格局。南京国辰电气控制有限公司总经理盛武军看得通透,高端制造企业要加快技术创新,人才是关键。“老城交通便捷,园区周边又有南航等高校,青年人才密集,企业在这里发展不愁长。”

  整合创新要素、汇聚创新资源、凝聚创新动力。9月14日,秦淮用一场高规格的大会向外界传达“发展新质生产力,硅巷创新再出发”的决心。活动当天,航空发展大楼落成暨航空航天产业创新中心揭牌,成立秦淮硅巷实验室创新联盟,一批高校、创新平台及科创中心签约达成合作。作为当天活动“重头戏”,秦淮硅巷建设发展报告暨《城市硅巷建设标准》在万众期待中揭开面纱,为南京全市推进都市科技园区建设提供了“秦淮经验”。

  “秦淮经验”从何而来?

  ——来自坚定的建设布局。近年来,秦淮区利用闲置空间载体,围绕南航、南理工、5311厂、55所等高校院所优势科教资源,合作共建“一园一巷两湾区”载体平台,让存量空间释放增量价值。

  ——来自收获的累累硕果。秦淮硅巷连续4年位列南京城市硅巷绩效考评第一名,获得江苏省真抓实干督查激励事项、2020年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先进集体,荣获南京市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三大光荣使命先进集体……荣誉既是肯定,更对未来发展树立信心。

  ——来自客观的数据支撑。据统计,秦淮硅巷范围内,累计新增科技型企业超1300家,挂牌上市企业1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17家,高新技术企业137家,集聚24位两院院士。

  《城市硅巷建设标准》清晰指明建设路径。围绕城市硅巷区域空间规划、载体建设运营、产业项目集聚等方面,构建科学合理、层次分明的标准体系。目前南航、南理工、南工金蝶等大学科技园已在全市率先进行试点实施。

  老社区新故事,百姓圆了“安居梦”

  石榴新村居民还可以维持原有邻里关系,“原拆原建,周围都是老邻居。”

  60岁的李学斌站在项目工地外拍了一张照片。“一栋栋住宅都已经盖起来了,我们离搬进新房的日子不远了。”李学斌是石榴新村原住民。建造于上世纪50年代的老房,虽然位于城市钻石地段,距新街口商圈一步之遥,与朝天宫一街之隔,但因年久失修,下水道不通、房屋渗水、墙面开裂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居民。

  被评定为D级危房,2020年,作为南京市首个城市更新安全消险改造试点项目、江苏省首批城市更新试点项目,石榴新村启动原址重建项目规划。

  “有别于拆迁征收,城市更新优先探讨原址重建的可行性,主张政府和居民充分协商,共同出资。”南京越城建设集团副总经理陶莹直言,项目推进的每一步都是“试”出来的,没有成例可循。

  从一轮征询到方案设计,再到二轮征询、签约搬迁、选房,秦淮区委坚持让居民广泛参与到方案制定、设计改造的全过程,仅居民议事会就组织了69场。

  设计方案更是“难上加难”。南京回归建筑环境设计院建筑所所长黄炜炜直言,石榴新村新房设计一度让团队犯难。“最小户型套内面积20平方米,随后以2.5平方米递增,最大套内面积67.5平方米,最高11层、最低4层,全部配有电梯和阳台。”经过前后70多稿修改,秦淮区和设计单位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放眼秦淮全域,城市更新既是不得不为,更是大有可为。一方面全区要按“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把有限的空间和资源用到提升城市核心功能上;另一方面要注重集约化建设,依托街巷原始肌理,通过“留改拆建”等手法实施小规模、渐进式微改造,为特色文化焕活与产业复兴提供空间基础。

  小西湖的变化,是南京城市更新的一个样板缩影。复古摩登的摇摆舞、妙语连珠的非遗白话、梦回金陵的金陵梦华魔术表演、童趣与秦淮灯彩碰撞的儿童诗歌……中秋节前,9月14日晚,小西湖举办的一场邻里音乐会火热“出圈”。当天晚会气氛热烈,无论是主持人还是节目表演者,他们都是夫子庙街道和小西湖社区的居民邻里。

  75岁的陈韻琍在小西湖生活了一辈子,当晚她和所在社区舞蹈队用精彩的表演征服全场。“更新改造后的小西湖更有人情味,不仅样貌翻新,邻里间生活也有了更多欢声笑语。”

  2015年,小西湖启动更新改造,秦淮采用渐进式更新、“做减法”的策略,由“拆改留”转向“留改拆”,留下愿意留下的原住民。最终,超过三分之一的居民选择留下。

  融入人间烟火,展现岁月与现代交融之美,小西湖街区已成为南京热门打卡地,圈粉无数。该项目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并被住建部列入首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新华日报 记者 徐晋)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