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房产        
南京:以“全球前列”求解“最大机遇”
2024-06-12 09:39:48来源:交汇点新闻编辑:高一芳责编:李诚

  原标题:深读|以“全球前列”求解“最大机遇”,南京充分释放科教优势促进新一轮发展

以“全球前列”求解“最大机遇”,南京充分释放科教优势促进新一轮发展_fororder_0f67f4f5-4cdb-49ec-b943-68be5d14e004

南京江宁紫金山科技城 邵丹 摄

  作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南京的城市核心功能正在加速显现: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最新全球排名中,跃升至第6位;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科技集群”中,位列全球第11位;在科技部组织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居国家创新型城市第4位。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被南京视为新一轮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空间。这座科教资源富矿之城,把充分释放居全球前列的科教优势,作为抢抓最大机遇、开辟发展空间的最优解,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建设产业强市,在全省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进程中,力争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以科创大平台为引领,塑造发展新引擎

  南京有张网,作用全国、影响世界。

  这张网连通国内40座核心城市,包括大陆地区的所有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覆盖了占我国GDP70%的地区;在超过1万公里的远距离网络传输场景中,完成平均5.45Gbps的负载,且做到零丢包、最大时延抖动小于50微秒;能抵挡住每秒5Tb的泛洪攻击流量,相当于2500部电影瞬间“打”在身上不为所动,可以轻松化解各类DDOS攻击(分布式拒绝服务)。

  这张网名为CENI(中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是我国通信与信息领域的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是江苏首个、南京唯一的国家大科学装置。在全球现有互联网架构下的8000多个通信标准,绝大多数由欧美国家制定和管控,而现有互联网通信能力远无法满足新技术创造出的众多场景,如智能网联汽车、远程医疗手术、黑灯工厂等时延必须控制在毫秒级的需求。

  江苏未来网络集团产业互联网部总监陈刚介绍,目前使用的互联网好比“普通马路”,车辆容易堵堵停停。而CENI则是利用新技术构建“信息高铁”,具有普通网络所不具备的能力,把数据和业务准确、高效地传给用户。

  中国信通院的网络5.0新型网络架构试验验证、中国移动研究院的全球首个SRv6开源项目验证、华为技术的全国首个8K运营级组播试验……包括国家科研院所、三大通信运营商、龙头企业、高校在内的单位向CENI提出80余项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试验需求。

  南京已在未来网络领域形成以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网络研究院、未来网络集团为核心的科、技、产贯通的研产体系,通过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承担国家战略任务、组织重大科研试验、积极参与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体系,为建设网络强国作贡献。

  重大科创平台,是观察南京城市地位和理解南京作为的重要窗口。据统计,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四成的诺贝尔奖成果和大科学装置有关。发展重大科创平台意味着不能只谋求“短平快”,而要注重原创贡献,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南京以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积极发挥重大科创平台引领效应,支持麒麟科创园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承载区,培育30家左右全国重点实验室,推动第三代半导体、集成电路EDA等国创中心取得技术突破。

  在麒麟科创园南京智能计算中心,这里宛若数据的“银河”,算力可达每秒180亿亿次(八进制下)。如何理解每秒180亿亿次的算力?南京智能计算中心运营总监洪晨曦这样解释,假设14亿人口每秒执行一个“1+1=2”的计算,那么180亿亿次就需要14亿人日夜不停地算40年,而在南京智算中心,只需要1秒即可完成。

  南京智能计算中心是长三角地区已投入运营的规模最大、算力最强的全国产化智算中心,算力平均使用率超过80%,二期算力峰值使用率达100%,是全国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在脑科学和信息技术高度交叉的类脑计算领域,中科南京智能技术研究院2023年10月发布了模拟大脑神经网络运行的“问天I”类脑计算机技术成果。该计算机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突触智能规模达全球第二,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雯认为,科教优势是南京最突出的优势,随着系列重大科技平台的建设,尤其是江苏依托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重点建设的物理、应用数学、合成生物基础三大研究中心,加强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对南京提升城市地位、发展未来产业,都是重大利好。

  以市场机制兑现价值,建设产业新高地

  “从0抵达1”之后的路对南京来说尤为关键,也就是从1到10,再到100,南京从科教重镇迈向产业强市,中间的路怎么走?

  以市场需求凝练科研问题,依托市场优势吸聚创新资源,运用市场机制兑现创新价值、释放科教优势,南京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同向发力。

  从立项到上市仅用14个月,有130万人次患者服用,价格仅为同类进口药品的四分之一……2023年由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推出的首款国产3CL新冠药先诺欣是南京生物医药产业崛起的注解。

  先声药业副总裁史瑞文介绍,先声药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从2019年的14.2%升至2023年的29.7%,这一比重高于大多数国际顶流药企。过去5年,先声药业的创新药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从32.9%提升至72%,先声药业从一家仿制药企业完全转型为创新药企,未来24个月该企业有5款高价值创新药有望获批上市。先声药业所在的南京江北新区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入选2022年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2023年6月,驯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福可苏(伊基奥仑赛注射液)作为1类创新药,获批国家药监局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创新药上市申请,标志着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发并全流程自主生产的CAR-T产品正式进入临床应用。

  成立于2017年的驯鹿生物,依靠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拎包入住”之日就全面投入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细胞房、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流式细胞仪、高速离心机等设备,帮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跑出“加速度”。

  南京生物医药产业年度营收突破2000亿元,2023年全市获批新药94个品规、占江苏近三分之一,2024年以来获批新药44个品规,再居全国前列。目前南京在生物医药领域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3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入围中国化学药和中药百强榜单7家、上市企业19家,生物医药成为南京建设产业强市的重要赛道。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南京重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科技型骨干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10家以上,培育高水平、平台型新型研发机构40家。大力发展航空航天、集成电路等潜力产业集群,针对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细分领域,推动更多本地企业进入头部企业供应链体系。

  在南京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运行管理中心,曲面大屏上移动的光点,代表着在空中飞行的无人机。点开光点,无人机的生产型号、备案信息、飞行计划一目了然。这个中心为6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活动提供实时监管和保障,是南京低空飞行的“中枢神经”。

  低空巡检、低空快递、低空医疗物资运输、低空观光、低空巴士……低空经济为南京开辟发展新空间。

  南京长空科技有限公司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全资公司,其主力产品“鸿雁30”不仅能在百公里时速的飞行状态下完成厘米级定点起降,还能在七八级的台风中来去自如。凭借着超强的性能,“鸿雁30”已多次参加国家重大应急救援项目,并直接飞进台风风圈采集低空探测数据。

  南京市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有近200家,其中包括近20家无人机整机制造企业,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南京的“低空经济专利有效量集聚”指标,仅次于北京、深圳。就在上个月,南京召开低空经济发展大会,聚焦细分领域和关键环节,从原始技术创新、应用场景拓展、产业生态构建等维度发力,并集中发布40个应用场景。

  以新型生产要素组合配置,做强城市竞争力

  “把南京区域打造成超级研发中心!”2024年5月,小米南京科技园开园,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的这句表态让更多人认识到南京和“研发中心”的紧密关联。

  这个超级研发中心也是小米集团的软件研发中心和人才基地,未来将聚集上万名研发人员。

  华为、中兴等全球知名企业在宁研发人员都有近万人,南京是少有的大厂研发中心聚集地。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长陈英武认为,南京拥有50多所高等院校、90多名两院院士、百万名在校大学生,这是南京发展的聚宝盆。

  充沛的人才供给是南京最大的吸引力,全市人才总量近400万人,平均每10个常住人口就有1名在校大学生,这吸引了众多项目择宁发展。

  多年来南京致力建设更具归属感的人才友好型城市,持续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和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推出“人才强市25条”和“重点产业人才7策”,进入全国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按人才创新活动类型实行分类评价,支持重大创新平台设立双聘、兼职等岗位,建立高层次人才特殊调配“直通车”,从政策、创业、服务、环境等方面体现对人才友好。

  新型生产要素的组合配置是南京最大的竞争力。南京钢铁集团(简称南钢)生产的新型4—8毫米薄规格“炼精钢”解决了世界工艺难题,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80%以上所用钢材为该产品。

  南钢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141位,位居世界钢企技术竞争力第10位,这家钢企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源于走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前沿。南钢全部26条产线及16个管理模块全部实现智能化,由150多万个数据点组成的数字孪生生产线可完成钢铁全流程生产。

  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数据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资源,对传统生产方式变革具有重大影响。南京的数字经济核心企业超过3000家,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6.5%,建成的4个智算中心算力规模达2000P,城市“一网统管”平台产生330多亿条数据,每天交换数据1.3亿条。南京正在不断放大数实融合优势,推动“智改数转网联”,协同推进算法城市建设、算力网络布局,打造万亿级产业地标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加快把资源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带动更多新型生产要素在这里集聚成势。(新华日报·交汇点 记者 颜芳 洪叶 盛文虎 许雯斐 董翔)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