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房产        
无锡:太湖明珠 何以生辉
2024-03-07 09:56:22来源:新华日报编辑:陈小雨责编:李诚

  原标题:太湖明珠 何以生辉——无锡高质量发展这一年

太湖明珠 何以生辉——无锡高质量发展这一年

远景动力电池一期生产线

太湖明珠 何以生辉——无锡高质量发展这一年

无锡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太湖明珠 何以生辉——无锡高质量发展这一年

雪浪小镇

太湖明珠 何以生辉——无锡高质量发展这一年

蠡湖湖湾

太湖明珠 何以生辉——无锡高质量发展这一年

(无锡市委宣传部供图)

  踔厉奋发勇担当,实干笃行启新程。

  过去一年,无锡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团结拼搏、和衷共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奋楫前行。全市上下积聚了前所未有的产业竞争力、科创爆发力、人文吸引力、城市承载力,广大干部、企业家和市民群众昂扬向上,充满了破浪前行、再创辉煌的志气底气。

  新的一年,无锡将锚定目标、奋发进取,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多作贡献,不断谱写“强富美高”新无锡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攀高逐新 产业领跑

  新年伊始,无锡首个未来产业特色园区——无锡合成生物产业园在无锡高新区揭牌落地,将携手政、产、学、研、医、投等多方力量,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合成生物产业集群。

  在生命健康产业“黄金赛道”,合成生物制造具有绿色、低碳、高效、高产等特点,有广阔的应用场景。无锡合成生物产业园聚焦合成生物技术在生物医药、食品以及材料等领域的开发应用,将成为无锡布局未来产业的先手棋。

  产业是立市之基、强市之要。生物医药产业异军突起,见证了无锡产业强市的铿锵步伐。

  2023年以来,无锡积极构建“465”现代产业体系,夯实“网状”产业集群和“链式”优势产业链:聚焦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等4个产业,打造“高而强”的地标产业;聚焦高端装备、高端纺织服装、节能环保、特色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等6个产业,打造“大而强”的优势产业;聚焦人工智能和元宇宙、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和储能、深海装备等5个产业,打造“新而强”的未来产业。

  “465”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无锡打造新时代工商名城注入强劲动力。2023年,无锡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5万亿元,年度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63家,位列全省第二;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6个产业集群营收超2000亿元,国家和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均为全省第一;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41.8%、51.8%。

  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数字赋能制造的新工业场景在无锡愈发生动。2023年底,中信泰富特钢点亮全球特钢行业首家“灯塔工厂”,成为继博世汽车和施耐德电气后的无锡第3家“灯塔工厂”。作为全球产品规格最全、单体规模最大的特钢生产企业,中信泰富特钢实现了“智能互联、智能工厂、智能装备、IT基础设施”一体化智能产线,推动特钢行业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2023年,无锡100个智能化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260亿元,新增省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9家,创建各类智能制造标杆1900余个。

  攀高筑强,在转型发展的能级跃升中,新质生产力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跑出新的加速度。春节刚过,华中科大无锡研究院里满员开工,忙着谋划创新平台融合建设。而产品订单成倍增长的研究院孵化企业黎曼机器人,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共同见证下,开启机器人产业研发新篇章。“节后非常忙,为产品订单和售后服务四处奔走。”企业负责人说,面向航空航天、储能电池、氢能装备3个细分领域,企业正加紧开展机器人化智能装配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创“新”提“质”的万千气象涌动,正汇聚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团团星火。2023年,无锡获批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4家、企业技术中心113家,均创历年新高;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1.79%,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升至3.4%;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建成投用功能完备科创载体350万平方米、科创飞地48家;引进大学生10.5万人、高层次人才1.3万人。

  面对需求承压、预期偏弱等挑战,无锡千方百计稳经济,其中重大项目是“压舱石”。2023年,该市完善落实项目建设“54321”推进机制,大力实施开竣工“五百工程”,入选省重大项目数连创新高,投资完成率达178.2%、全省领先,市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超1500亿元、增长9.8%,新签约合作央企11家,新备案超10亿元项目91个,新开工竣工重大项目数均创近年新高。

  应对挑战、攻坚克难,需要解决好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把企业当成“自己人”。2023年以来,无锡积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个转企”改革省级试点顺利推进,“无难事、悉心办”锡企服务平台上线运行,“三提三即”改革助力421个项目审批提速。2023年,无锡经营主体总量达到113.95万户,“中国企业500强”等榜单入围企业数继续全省领先;全年新增A股上市企业11家,A股上市企业总数增至122家。

  生活和美 百姓富足

  就业是改善人民生活的最基本保障。1月25日,无锡市人才集团与梁溪区芦村社区联建的人才服务就业友好合作基地落地揭牌,芦村社区就业服务站开放。服务站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就业网络联网,搭建社区、企业、商户三方的就业服务桥梁,并配备“乐业”直播间,为辖区求职人员提供全链式服务。

  2023年,无锡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出台《全面推进高质量就业先行区建设行动方案》,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蝉联最佳促进就业城市。

  “1份高质量就业档案,2次免费技能培训,有了我今天的岗位和高薪。”大学毕业的听力一级残疾人滕翔说。春节假期刚刚结束,无锡市惠山区已陆续开展7场次残疾人“家门口”招聘会。惠山区残联还创新推进就业档案“私人定制”,让辖区3457名就业年龄段内残疾人有了高质量就业档案;同时做实就业和培训“无缝衔接”,90多个“沉浸式”免费技能培训班让1183人得到职业技能提升。

  “百企千才高校行”、促进青年就业护航十大行动、重点群体“培训+就业”全链服务计划……2023年,无锡持续强化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6.4万人,实现2023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超91%,扶持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约2.4万人,通过新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人员8605人,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就业富民卓有成效。

  促进共同富裕,乡村是重要“战场”。

  碧水白墙、道路整洁宽敞,稻田镶嵌其中,生态果园四季丰收,游客、村民嬉笑休憩……经过多年整治,无锡市鸿山街道东塘街村由原来的老旧农村蝶变成四季“打卡地”。“生活越来越幸福!”村民们笑道。

  “光是村貌好起来还不够,关键是要让村民富起来。”东塘街村主要负责人介绍,全村花2年时间建成880亩高标准农田,同时引进“果怡农业”和“果鸿农场”,结合数字化管理模式,走出一条助乡村发展、为村民增收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2023年,无锡启动实施耕地保护“三提两严”行动,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12万亩,历年最多,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市粮食和物资应急保障服务中心建成启用;开展“三清三治”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新增省特色田园乡村13个,宜兴入选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如今,乡村美了、产业兴了、岗位多了,居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

  2023年,无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016元,同比增长4.9%。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6644元,同比增长4.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4617元,同比增长6.4%。

  聚焦民生“点线面”,一笔一画描摹发展蓝图,“百姓富”的内涵在无锡被不断丰富,锡城民生幸福画卷的底色越来越厚重。

  围绕医疗、教育、就业、居住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2023年,无锡扎实推进“十百千”工程,民生领域支出占比近80%。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行动、“锡心医养”社区居家服务行动分别覆盖30万人、70万人,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苏省分中心、国家标准化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无锡分中心揭牌成立,实现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与基层医卫机构医联体全覆盖,互联网医院增至18家,以全国第二名获评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新建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31所,启动建设市盲聋学校,与江南大学合作共建一流大学深入推进,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落户无锡,太湖学院、无锡学院办学水平稳步提升。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6.4万人,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6.2亿元。启动实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全面提升行动,业委会或物管会覆盖率提升20个百分点,加装电梯实施数和竣工数跃居全省首位……如今,人民生活品质再上新台阶,美好生活更加可触可感,百姓富、“福”百姓的城市新图景正在锡城大地徐徐铺展。

  向绿而行 生态宜人

  “新春第一会”是全年各项工作的“风向标”。连续9年紧盯生态保护,不仅体现出无锡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度重视,也进一步彰显出一座城市久久为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无锡被誉为“太湖明珠”,依水而兴,因水而美。2024年春节假期,鼋头渚、龙头渚等景区人流持续火爆,游客或在湖面上欣赏太湖风光,或在湖边与红嘴鸥嬉戏。这些沿湖岸线新景区既是游客的旅游新选择,也成为无锡全景式展现生态治理成效的重要窗口。

  太湖景区人气爆棚的背后,是无锡持续推进太湖治理、不断提升太湖水质的生动缩影。2007年以来无锡全市累计实施治太重点工程7278个、投入资金1252亿元,其中无锡地方投入占比86%,8100多个自然村生活污水93%以上得到治理,建设美丽幸福河湖1640条,2023年蓝藻打捞量同比减少74%。

  持之以恒坚守,让太湖治理收获“三个首次”。2007年以来,太湖首次被生态环境部评为“良好”湖泊;贡湖湾首次未出现蓝藻水华;湖心区水质首次达到全年Ⅲ类。

  无锡大力推进湿地建设和保护修复,通过逐步形成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为数以万计的野生动物们构筑起一个个“幸福家园”。目前无锡全市已建成蠡湖、长广溪、梁鸿3个国家湿地公园、6个省级湿地公园、31个湿地保护小区,湿地保护修复覆盖全市域,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71%。

  北依长江,南濒太湖,无锡在守护太湖安澜的同时,扎实推进长江大保护。

  2月20日,“10余头江豚现身长江江阴段”的新闻登上央视。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江豚是长江“原住民”,也是长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风向标。“江豚逐浪”,见证长江生态持续好转。

  近年来,江阴以“生态进、生产退,治理进、污染退,高端进、低端退”的生动实践,唱响长江大保护的“江阴之歌”,不仅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关闭化工生产企业,还主动清退码头、工厂等,将省政府批复的23.4公里港口岸线主动压缩到16.85公里,对腾退出来的滨江空间实施生态修复,船厂变森林、鱼塘变湿地、工厂变公园,一抹抹绿色连点成片。如今,一幅“一江清水、两岸葱绿、鱼跃江面、沙鸟翱翔”的江河生态图景正在长江江阴段徐徐展开。

  回眸过去一年,无锡的“含绿量”持续攀升:无锡是全省PM2.5平均浓度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唯一“双达标”城市;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95.8%,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河流型断面优Ⅲ比例持续保持100%,是全省国省考断面唯一监测到Ⅰ类水质的城市。

  绿色发展,不仅是生态环境的改善,更是发展模式的重塑。无锡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近年来,该市累计压减钢铁产能655万吨、水泥产能900万吨,淘汰印染产能4.45亿米,关停化工企业3000余家,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建成太湖一级保护区“无化区”,主城区重污染企业“清零”。

  落后产能持续退出历史舞台,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正在加快。宜兴环科园内的环保科技大厦楼顶,成规模的光伏电板在阳光下十分耀眼,大楼周围配备有光伏发电系统、微风发电、风光互补路灯、光伏停车棚、光伏景观亭、光伏垃圾箱等绿色能源设备,实现了电力的自发自给,成为省内首个集风能、光能储充于一体的零碳智慧能源示范项目。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无锡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上协同发力,积极研发零碳技术、建设低碳企业、打造近零碳园区,加强风电光伏、氢能储能、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发展,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

  让绿水青山成为无锡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绿色故事在无锡大地上生动演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无锡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文明塑城 惠民利民

  典型引领道德风尚,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实践活动有声有色,文明城创全民参与……过去一年,无锡坚定与文明同行,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过去一年,无锡突出凝心铸魂,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取得新进展。深化理论武装,实施理论宣讲“千军万马”工程,创新运用《理小响学习进行时》、“理响无锡”宣讲大联盟、“梁溪讲堂联盟”、“思想云”、“手机微课堂”等载体,实现理论教育宣传全覆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道德讲堂、开放大学、市民学校等阵地广泛开展理论宣讲,组织无锡市“道德模范讲师团”全年开展专题宣讲超千场,构建三级宣讲服务队1300多支,开展活动1.5万余场,覆盖群众近60万人次。制定《无锡市先进典型选树宣传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市级先进典型资源库,优化典型选树,1人入选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上榜“中国好人”5名、“江苏好人”15名、“新时代江苏好少年”4名,新推评省级以上“最美人物”4人。

  过去一年,无锡突出共建共享,精神文明创建成果更加丰硕。坚持高位统筹,聚焦文明城市“一把手”工程定位,围绕精神文明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等8大工程,实施重点攻坚项目,推动各领域创建水平整体提升。承办“文明中国·看无锡”研讨会,展示共同富裕和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无锡实践。优化督查考评,依托12345文明直通车、文明随手拍等平台,发动市民群众发现问题、促进整改,2023年12345相关工单数28.7万件、处理率(办结率)100%。推动融合创建,加强对800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267个市级以上文明村(社区)、27个市级以上文明镇的指导检查和动态管理,启动“‘我爱我家 文明共建’寻找星级楼道”主题活动,推评产生100个星级楼道,入选14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市民群众对文明城市创建的满意度达98.87%。

  过去一年,无锡突出实践培育,推动时代新风润泽千家万户。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1270个,整合1.2万多个功能设施形成文明实践网络,全领域、常态化开展“点亮星夜”“温暖秋冬”“市民夜校”等主题活动5万余场,服务市民超过200万人次。800家文明单位与实践阵地结对共建,创新打造文明实践基地、实践圈、实践街区、主题公园等载体,创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情地情教育并成为全省首个试点城市,创新文明实践赋能基层社会治理路径,全市17万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服务一线,5000多名法律工作者参与公益法律服务,巡访服务群众15万人次。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全市共成立志愿服务组织8718个,注册志愿者197万名,2个典型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名单,9个项目(单位、个人)被评为省级先进。

  过去一年,无锡突出惠民利民,持续擦亮城市文明底色。实施118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053万平方米,创新推出机动车停车便民惠民十项措施,市区停车位新增2万个,机动车免费停放时长从15分钟延长至30分钟,“微幸福”民生工程重点督办事项办结满意率100%。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改建公园游园73个、打造“席地而坐”示范区30个,实施108座桥下空间品质提升工程,完成“百宅百院”活化利用项目38个,新增53个“钟书房”优质公共阅读空间,城乡面貌不断焕新,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新华日报 记者 李顺顺 俞圣彤 魏琳 浦敏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