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民生粥|春回大地万物苏,“甲辰龙年”味渐浓
2月4日立春,春气始而建立。虽然这一周的天气依然寒冷,但春萌新绿,万物已准备好迎接春日暖阳。
多方协力除冰雪保畅通
1月31日开始,2009年以来冬季最强雨雪冰冻天气迅速铺展,波及我国大部分地区。2月1日,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赵俊虎在中国气象局媒体通气会上表示:“从历史上来看,我国发生如此大范围、持续时间长的雨雪冰冻天气,并不多见。”根据预测,中东部地区还会遭遇2009年以来最大范围的冻雨天气。
面对雨雪冰冻天气,各地打好应对“主动仗”,多措并举“保安全、保畅通、保民生”。
受降雪和结冰影响,部分道路受阻,安徽交通运输系统及时开展铲雪除冰作业。2月1日21时—2月3日9时,安徽累计铲雪除冰11648公里。民政、电力等部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2月2日上午9时,徐州市扫雪除冰指挥部办公室启动扫雪除冰Ⅲ级应急响应。在徐州市交通指挥中心,值班民警实时对路面逐段展开视频巡查,全时研判道路状况,及时发现雨雪天气引发的道路堵点、结冰路段。截至2月3日,该市共投入警力2550余名、警车650余辆,用于加强路面动态巡逻管控,并对突发警情和交通事故快速调警、处置、撤除,保障市民正常出行。
连云港市海州区结合“敲门行动”对孤寡老人进行上门提醒照料,并为有需求的困难群众送去米、油、菜、棉被等生活物资。“孩子们不在身边,大雪天你们还过来,真的让我特别感动。”家住海州街道古楼社区86岁的陈俊花握着网格员的手说。
民生保障更加用心
2月1日,国新办就2023年全年财政收支情况举行发布会。财政部资产管理司司长侯俊明介绍,截至2023年底,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已接近6万亿元,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是能够保证的。
2024年将迎来史上“最长春节假期”。2月2日,江苏省政府召开保障群众过好春节新闻发布会,七部门围绕重点民生环节,发布多项举措保障群众生活和出行需求,全力确保群众平安、舒心、健康过节。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明确,到2035年,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连续性显著增强,基本实现“大病不出省”的目标。
在1月31日举行的江苏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议暨2024年年会上,与会213家理事单位负责人代表全省6000多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联名倡议:不裁员、少裁员、稳岗位、见行动。
2023年,安徽省城镇新增就业72.2万人。对于2024年规划,安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发挥产业、就业、创业政策协同作用,提供更多优质就业岗位。实施就业困难人员“一人一策”援助计划,开发更多“家门口”就业岗位。浙江提到,为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发见习岗位5万个以上。技能培训方面,浙江要求,培养持证数字高技能人才3万人以上。
全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060个,新增公共停车泊位6.5万个、共享停车泊位3万个……1月31日至2月1日,2024年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会上“端出”一揽子新一年城建计划。
“龙”灯初上只等你来
2月2日,“全国灯会灯彩项目展”在南京秦淮非遗馆布展。来自北京、上海、青海等15个省(区、市)的35个省级以上灯会灯彩项目共150余件作品基本就位。此次展览有各式龙灯22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灯展2月4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随着“甲辰龙年”临近,上海豫园灯会迎来第29次绽放。2024年,豫园灯会开启“海经篇”的讲述。从山经到海经、从陆地到海洋、从中国到世界……持续40天的灯火旅程,带领市民游客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秘与浪漫。
赏璀璨花灯、品特色美食、观精彩演出……这两天,安徽省无为市的城南公园人头攒动,因为首届迎新春灯会的举办,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游园赏灯。尤其到了夜晚,随着灯光点亮,整个公园变得流光溢彩、灯火璀璨,挂起的红灯笼与各式彩灯相互映衬,尽显春节前夕的浓浓年味。
除了灯会,长三角好逛好玩的地方还有很多。
近日,江苏多家博物馆陆续发布春节开放安排,大多博物馆假期不打烊,开展文博展览、社教活动、志愿讲解等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让游客在博物馆里欢欢喜喜过大年。
1月25日,根据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公示21家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月2日,公示结束,江苏省连云港市连岛景区位列其中。截至目前,江苏共有A级旅游景区636家,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26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235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数量继续位居全国第一。
整理:新华日报·交汇点 记者 刘春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澎湃新闻、解放日报、浙江日报、安徽日报等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