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商务部评定新一批中华老字号,江苏上榜17家 激活人文基因,“老字号”焕新再出发
南京高淳陶瓷博物馆邀请创业者、企业家“零距离”接触高淳陶瓷,领略艺术魅力,分享企业创新成果。新华日报 记者 邵丹 摄
左手持錾刻刀,右手握小铁锤,在无数次敲击中,金、银、铜经由工艺美术大师李建军布满老茧的双手,幻化出花鸟鱼虫或佛像神兽,成为市场热销的首饰或摆件……岁末年初,南京太平南路上,“老字号”宝庆银楼前人来人往,年轻姑娘格外多,金葫芦、如意锁、平安扣等古法首饰,穿越几个世纪后再次回到时尚前沿。
不久前,商务部发布新一批中华老字号认定名单,17个江苏老字号品牌入选,至此,江苏共有112家企业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占全国的8%,数量居全国前列。于区域发展而言,老字号既是一篇“文化故事”,也是一个“经济课题”,文化与经济如何交融互动、协同演进?传统文化,如何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走向经济现代化?从江苏“老字号”的实践与探索中,或许能找到更多启示。
坚定“以人为本”,老店常新长青
此次上榜中华老字号的江苏高淳陶瓷,成立于1958年,在江苏老字号企业中算是比较“年轻”的。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这家企业每隔几年就要“转型”再出发。
“2010年前,我们几乎是纯外贸企业,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产品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出口陶瓷产品10亿件,成为我国陶瓷行业创汇、创利大户。”江苏高淳陶瓷副总经理王贵夫感慨,直到2010年后,他们明显感受到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尤其是高淳陶瓷成为北京APEC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国宴餐瓷后,“中国风”瓷器受到国内消费者的热捧。于是,企业从一家依靠低成本竞争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品转型,建成国际先进的骨质瓷生产线基地并与服务业融合,国瓷小镇成为高淳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以人为本,抓住人的需求,“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要素,成为“老店”不断发展的“助推器”——
每天早晨,扬州冶春园内人头攒动,唱曲打拳,提笼遛鸟,人们吃着早茶,仿佛走进扬州版的“清明上河图”。“满足不同人群的生活、餐饮习惯,让各个年龄段人士,都可以在这里邂逅美好生活。”冶春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金海介绍,这几年提升硬件,创新产品,将冶春园划分成北岸和南岸,北岸保留早茶餐馆风味,南岸则打造年轻时尚风格的咖啡馆、小酒馆,“早茶、晚酒、午咖啡”的消费模式拉动了古城夜经济。
“在传承古法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让‘众口’不再‘难调’。”据恒顺醋业副总经理杨永忠介绍,为满足不同地域消费者的需求,恒顺不断丰富食醋品类,逐渐形成了“香醋、陈醋、白醋、米醋、果醋”等全品类的食醋系列产品。根据华东地区口味开发了玫瑰米醋、清香米醋,根据华北地区口味开发了老陈醋、纯米醋,根据华南地区口味开发了金优香醋、大红浙醋等多种风味的醋类产品。
江苏的“老字号”确实很老,272家老字号中,有一半以上创立于新中国成立之前,企业平均年龄89岁,最高龄的苏州雷允上国药宁远堂药店距今已有482年历史。经久不衰的密钥是什么?很多老字号企业都提到了“人”的重要性,这里的人,除了客群、市场外,还有传承人、人才,他们既是老字号的灵魂,也是未来。
历经3个世纪的南京宝庆银楼,2023年1—10月累计营收46.51亿元,同比2021年上升26.66%。“工艺、匠心、非遗文化,这是消费者在多元消费时代还愿意选择宝庆银楼的关键,我们最大的家底是传承人。”江苏宝庆珠宝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顺荣告诉《新华日报》记者,江苏宝庆金银细工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宝庆银楼始终致力于非遗传承,成立了大师工作室,培养李建军、徐贻志、杨子江等10位新一代传承人。为开发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创产品,企业还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多维度培养人才,目前已与省内7所高校推动产教融合,每年举办“宝庆银楼杯”珠宝首饰产品设计大赛,每届都有千余件设计作品得到有效转化。
从劳模到主播,“老字号”企业——南京新百开启了一场极具试验性的转型。新百劳模们纷纷当起网红主播,从大而全转型小而精,线上3万多件精选商品24小时在线。“近两年,我们一共做了2000多场直播,带来巨大的效益。” 南京新百党委书记朱爱华介绍。
与时俱进,在传统与现代中“融”出新风景
在传承技艺的同时,江苏老字号对区域发展、时代发展的“经济贡献”也从未间断,人文与经济的交融、促进,甚至凝结成企业的精神力量。
在梅兰春酒厂,传承的不仅是酿酒工艺,还有一股不怕输、再坚守的精神。梅兰春酒产自泰州市,是为了纪念京剧大师梅兰芳诞辰90周年而命名,开创了中国芝麻香型白酒的先河,“当时请专家作鉴定,他们在白酒蒸馏过程中闻到焙烤芝麻香气,于是定名为芝麻香型酒。”泰州市梅兰春酒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庆贞介绍。
然而,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因经营不善,梅兰春酒厂曾破产拍卖。“酿造芝麻香型酒对微生态环境要求严苛,现任董事长上任后,我们花了3年多时间对厂房进行智能化改造,减少人为因素以确保酿酒的稳定性。”田庆贞说,就是靠着一股子拼劲、韧劲,酒厂“起死回生”。为了做精“梅兰春”品牌,公司组建芝麻香型白酒研发中心,与江南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用现代科技手段解析白酒成分,不断提升芝麻香型的品质,每年都推出3—5个新品,梅兰春酒厂的目标是再做百年。
坚持文化传承与品牌创新相结合,是江苏老字号的鲜明特点。据悉,江苏百年以上的老字号品牌接近100家,拥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少老字号在传统与现代的平衡、转换中“融”出新风景。
“云锦不仅是国家非遗,也是人类非遗,是中国为数不多能步入全球艺术殿堂的精湛技艺。”在南京云锦研究所品牌总监祖皓看来,“老字号”不该被一时一地所限制,守正创新正是南京云锦的“不老”秘方。
“云锦自带皇室美学DNA,因此我们没有盲目做文创,而是打造符合现代人审美的高端装饰艺术品,这条产品线占到总营业额的65%左右。”祖皓说,老字号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作用,必须主动求新求变,进行更符合年轻人审美的二次创新。2023年,南京云锦曾与知名手游闪耀暖暖联名,用数字化语言呈现云锦的美,让年轻玩家切身感受中国传统云锦技艺织造华服的魅力。为了改变小作坊对市场变化感知能力较差的经营机制,南京云锦借鉴国内顶尖科技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在保留云锦古法工艺的前提下,联合高校及科研机构探索将AIGC技术引入云锦全链路生产。
“从江苏老字号的‘不老传奇’中,我们往往能看到信心、耐心、毅力和定力,可以窥见,人文经济就是信心经济,甚至可以成为我们应对挑战与风险的底气。”省商务厅流通业发展处处长赵厚军明显感受到,在江苏,经营较好的老字号企业都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工艺、包装、产品、营销理念等诸多方面的大胆创新,提升产品和服务,同时,坚持信誉至上,诚信经营。“诚信经营、货真价实是老字号最大的亮点,也是企业发展的根基所在。”
加强顶层设计,引领“老字号”行稳致远
2023年12月,商务部对老字号首次开启“有进有出”机制,江苏被摘牌1家,这无疑给一些“不进则退”的老字号敲响了警钟。
2023年,省商务厅对全省老字号的发展进行了集中调研,发现企业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比如,管理体制僵化,一些中华老字号企业在管理上仍然保持传统的家族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不够灵活和高效,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无法及时作出调整和应对。再比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一些老字号企业在国际化战略上缺乏经验与资源,难以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和发展。
文化的力量总在“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成为发展的助推器。省社科院研究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战炤磊认为,老字号是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文化与经济共生共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典范,与人文经济学的基本理念和内在逻辑完全契合,“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字号,是推动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战炤磊分析表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继续推动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多个维度协同发力。首先,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和现代化运营模式加强非遗保护和利用,充分释放“老字号”的当代价值,同时加大对优秀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广泛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夯实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基础。其次,强化全产业链条的文化创新理念,推动文化与产品设计、制造、营销、消费等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发展新型产业业态,构建以人为本、以文化为核心资源要素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全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载体支撑。
“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需要经过多类型、多环节的中介机制,而且具有显著的正向外溢效应,因而必须对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机制予以相应的政策支持。”战炤磊认为,特别是要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配套政策体系,优化政策落实运行机制,引领“老字号”行稳致远、再开新花。
为优化老字号发展环境,提升老字号品牌价值,推动全省老字号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当前,江苏省围绕营造新环境、助力新消费、激发新动能、鼓励新文创、开拓新领域,持续开展老字号“五新行动”。赵厚军表示,下一步,将制定“一企一策”“一品一策”行动方案,集聚各方资源,进一步提升老字号发展质量;省商务厅牵头老字号品牌建设工作,联动住建、文旅、市场监管等部门,深入挖掘老字号文化资源、加强原址原貌保护、加大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和非遗项目建设;联合省国资委引导推动国有优质资源向老字号品牌聚焦,支持国资老字号企业编制品牌发展规划,盘活存量资产、激活无形资产。(新华日报 记者 王梦然 杨民仆 林杉)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