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召开检察机关服务保障文化强国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
2021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妨害文物管理犯罪案件33件57人,起诉49件134人。全省检察机关围绕文物要素多样性的特点,深化检察公益诉讼履职,推进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共办理该领域公益诉讼案件606件,已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474件,提起公益诉讼29件,保护文物588处。
全省检察机关立足平等保护各类文化经营主体,深化知识产权综合履职保护,既加强电影、图书、音乐等传统领域版权司法保护,同时关注计算机软件、数字版权、文化创意等一些新技术新业态,共办理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3873件。
新闻发布会现场
江苏检察机关发挥公益诉讼制度优势,加强非遗保护,助力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目标。苏州市检察机关针对网络直播带货侵犯国家级非遗宋锦著作权、苏绣地理标志等情形,通过行政公益诉讼,推动主管部门查处非遗保护领域网络侵权行为,同时向58家涉案非遗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助力解决非遗产业数字化转型滞后等问题,因地制宜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江苏检察机关的推动下,文物保护“朋友圈”逐步扩大。检察机关依托“双向衔接转化”等工作机制,与人大、政协加强联系协作,通过实时信息共享、常态化会商联络,创新构建上下联动、共建共享、各展所长的文物保护工作新格局。
连云港市海州区检察院创新构建“文物长+检察长+N”的长效工作机制,实行“一个文物保护点、一套管护方案、一名文物长、一名检察长”文物安全保护模式,促进文物主管部门在全市建立“文物长”制度。
在大数据时代下,科技无疑是推动检察工作现代化发展的“利器”。检察机关运用公益诉讼智能研判平台、无人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及时发现案件线索,提升文物和文化遗产领域案件办理的精准度。南通市检察机关搭建并在全市推广“张謇文物和文化遗存检察保护一张图”,以红黄蓝绿四色旗帜动态标识,及时推进问题整改。目前,“一张图”已收集问题147个,提取线索21条,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扬州市广陵区检察院研发大运河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监督模型,通过解析问题线索中的位置坐标,穿透式审查类案监督线索,促进大运河文旅保护由点到面、由个案到类案、由一域到全域的治理转变,推动损害和减损文物价值问题及时解决。(文/图 朱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