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经济共舞、诗意与繁华交织 无锡高质量发展路上"一路好风光"
来源:无锡新传媒  |  2024-05-31 09:43:17

  拍打泥条的声音不绝于耳,壶身在明针的一次次打磨下,渐渐圆润,在无锡宜兴市丁蜀镇西望村紫砂陶瓷专业合作社,学员们正在学习制作紫砂壶。距此不远的三洞桥村,参观开窑、购买陶瓷文创的游客络绎不绝。

  宜兴前墅龙窑围绕打造“600年龙窑IP”,已开发出20余款文创产品,IP价值超2000万元。它的活化复兴,也带动了周边居民创新创业,紫砂直播、陶艺工作室随之涌现,乡村振兴的路径愈发明晰。

  无锡深刻把握人文与经济的融合互动关系,传统文化赋能城市经济、经济发展推动文化繁荣的例子在无锡城乡屡见不鲜。

  太湖明珠、江南盛地,崇文重教的历史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积厚流光、尚德务实的工商文化在这片土地上传承绵延,经济与文化的共同繁荣成为无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人文与经济共舞、诗意与繁华交织 无锡高质量发展路上"一路好风光"

  这座城,文脉绵延古今辉映

  绵延千年的文脉积淀,赋予无锡务实新的精神原力;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激发无锡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无锡清楚地认识到,继承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现代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无锡通过“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激活了一个个古建老宅。走进东林书院,换上汉服,在茶香氤氲中,开启一段惬意的书院生活之旅。“不光是文化与美食相结合的‘茶文雅集’预订火热,我们的研学课程、手作体验、国学沙龙、实景演出,都很受欢迎。”无锡市东林书院与名人故居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书院探索创新,打造了书院生活文旅体验中心,让文物“活”起来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城市的现代文明空间。

  夜色渐浓,华灯初上,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人潮涌动。古运河上,新能源游船和摇橹船交错而过,游客们穿行在街区的各色创意小店内,听一曲评弹,品一餐锡式美食,淘几件非遗好物,再到“古运河·遇见博物馆”探秘古蜀文明,沉浸式体验古今交织的奇妙之旅。在无锡,“文化+”旅游的模式,持续擦亮江南文化品牌,将园林、古镇、博物馆等城市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城市“夜经济”的富矿。

  “一江一河”的城市生态T台上,一个个古老的文化IP被激活;一场考古直播活动引发全网关注,为中华文明探源贡献“无锡智慧”;历史文化街区好戏连台,吸引着市民游客共同参与、共同分享、共同创造;一项项非遗逐渐融入现代生活,一次次实现跨圈传播……在无锡,有形无形的文化遗产,在古今交映中照鉴着未来的方向。

人文与经济共舞、诗意与繁华交织 无锡高质量发展路上"一路好风光"

  这座城,人文经济相融共生

  人文环境不仅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更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近日,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江苏卓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展示了“卓易紫砂街”线上元宇宙App,来宾们竞相体验定制个性化紫砂壶。数字赋能,助力国家级非遗项目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走向世界,紫砂产业孕育出了一个个全新的“非遗+”模式。据统计,2023年,无锡文化产业增加值653.44亿元、增速达10.32%,江苏卓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首获“全国文化企业三十强”提名,全市“五经普”认定文化企业数增速、入选国家文化出口“双重点”名单数均列全省第一。

  以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为核心,以“一条河、一座城”为主题,无锡正在持续推进文化遗产整理、保护、修缮与开发。运河汇、红船场、庆丰文化艺术园区等一大批沿运河而建的创意园区脱胎于工业遗产,经过活化利用,“变身”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打卡地。小娄巷、惠山古镇、清名桥、运河外滩、融创文旅城等载体焕新升级,6个案例入选江苏人文经济第一批入库案例,入围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不断展现无锡国际消费城市新形象。

  从全国首个央视拍摄基地到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无锡通过不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城市发展插上文化和经济的“双翼”。“目前,园区已聚集国内外800余家规模影视文化类企业,去年底,产业园总产值达60亿元。”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管理处主任姚竞菲透露,产业园正朝着电影工业4.0的目标加速迈进。

  可以说,无锡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每一次蝶变,都离不开文化的有力支撑,铸造文化、发展文化、依靠文化,正是推动无锡成为国内经济版图重要城市的基本经验。

人文与经济共舞、诗意与繁华交织 无锡高质量发展路上"一路好风光"

  这座城,工商基因代代传承

  作为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乡镇企业“苏南模式”的发轫地,工商名城一直是无锡最重要的注脚、最鲜明的标。2023年,无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5万亿元,人均GDP连续4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规上工业总产值超2.5万亿元,6个产业集群规模突破2000亿元,其中,物联网、高端纺织、生物医药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探寻数字背后的故事,人们会发现这座城市有着鲜明的特质,那就是务实担当、与时俱进。

  5月28日,位于无锡吴文化公园内的“一包三改”纪念馆新馆和“四千四万精神馆”同时开馆。40多年前,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无锡凭借“四千四万”、敢为人先的精神品格,以外向型经济创造了“苏南模式”的奇迹。40多年后的今天,无锡将城市发展融入世界格局。一棉集团、阳光集团、金茂集团在埃塞俄比亚陆续建成投产纺织项目;由本土企业红豆集团主导开发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深耕柬埔寨16年,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近3万个。“4月,我们推出红豆数字员工1号‘悦’、2号‘云’开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纪元。”红豆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创新为追求,以奋斗为信条,在无锡这片土地上,“四千四万”精神随着时代发展写下了更加生动的注脚。

  从历史文化中汲取精神动力,令今日之无锡乘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东风。当下,无锡锚定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目标,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中国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浪潮,着力打造“465”现代产业集群,前瞻谋划未来产业新赛道,以实际行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人文与经济共舞、诗意与繁华交织 无锡高质量发展路上"一路好风光"

  这座城,以人为本共享福祉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无锡市梅里遗址博物馆内,一场几何印纹陶主题社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游览者。当历经千年的出土陶器出现在眼前时,人们的眼中写满了“震撼”。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是典型的“以人为本”的发展学。连续四年捧回“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奖杯的背后,是无锡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无锡近年来建成的百余座“钟书房”,成了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游客打卡的新地方;从城市到乡间,一座座小剧场遍地开花,成为本地院团、群文团体的重要舞台;越来越多的爆款剧目选择到无锡演出,“一票难求”成为锡城演出市场的新常态……

  在无锡,人居环境越来越美,百姓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大街小巷,点缀着一个个“口袋公园”,装满了市民们的“小确幸”;荒芜的桥下空间被激活,“变身”为艺术天地、健身乐园;设计感十足的座椅遍布街头,“席地而坐”的城市客厅传递出脉脉温情;无锡更用显微镜体察民生细节,用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管理,2021年以来已滚动实施“微幸福”民生事项5718件、下发62批重点督办事项清单,群众满意率100%。

  人文之美也带来了近悦远来的城市吸引力。无锡坚持把人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截至目前,无锡已集聚起16.64万高层次人才、2.16万留学归国人才、51.12万高技能人才,这一高质量人才队伍还在不断扩充。

  眼下,无锡美术馆、无锡市文化艺术中心、无锡交响音乐厅三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正加速推进,计划于2025年底建成投用,将成为展示传播无锡形象的重要载体。我市还在全力推进各类文化创意载体建设,打造具有文化和旅游特色的高品位步行街,推出一批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四态合一”,景区、街区、园区、社区“四区融合”的开放式人文新空间。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名片。“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当一曲民乐合奏《太湖美》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响起,无锡也向世界讲述出“太湖明珠、江南盛地”的熠熠生辉,灿烂多姿。(无锡新传媒 作者 韩玲 张月)

编辑:高一芳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