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地处长江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的交汇点,在长江涛声和运河帆影间生长、演变、发展、繁荣,留给世人一座东亚文化之都、世界美食之都。虽坐落在长江北岸,扬州却也是精神江南的“绿杨城”。5月28日-29日,“一江清水万重山”网络主题活动联合报道组走进扬州,探访这里保障“一泓清水北上”、实现“东数西算”、续写运河故事的“新路径”。
一泓清水保障“南水北调”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相关负责人介绍,北缺南丰是我国水资源分布的显著特点。党和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就是要对水资源进行科学调剂,促进南北方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
作为“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地标,江都水利枢纽就像是坐落于长江之上的“调节闸”,而它的神奇之处在于沟通淮水与长江水,使得江淮互调互济。
“古有李冰都江堰,今有人民江都站”。庞杂的“南水北调”工程得以有序、顺利运行,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
江都一站实时监控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数据中心坐落于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的一站和二站之间,是展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要窗口,主要职能为调度运行管理、数据接入汇聚交换、沙盘及宣传教育展示等。
在集中调度控制中心,报道组在大屏上可见各泵站水闸的实时监控情况和运行情况。作为江都水利枢纽的“驾驶舱”,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大屏多维度实时掌握数据信息,实现可视化远控指挥调度。
“看不见”的算力与“看得见”的新质生产力
腾讯数据中心、电信江北数据中心、移动长三角(扬州)数据中心、兴派能电池、飞翼无人机应用……报道组走进扬州(仪征)大数据产业园,发现耳熟能详的算力存储与应用服务企业或项目都已落户。截至2024年,落户企业已达62家。
扬州(仪征)大数据产业园沙盘
“自2020年6月仪征大数据产业园获批设立以来,积极抢抓新机遇,抢占新风口,抢先布局新业态,用五年不到的时间实现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百花齐放的精彩蝶变,在4平方公里园区土地上云集了算力存储、数据应用、关联制造等诸多关联企业,创成了江苏省大数据产业园、江苏省数据中心产业示范基地,正在争创国家级大数据产业示范园区,努力率先在全国县域数据要素资产化、金融化中打响‘仪征大数据’品牌。”扬州(仪征)大数据产业园管理办主任、仪征数据局党组书记华鹏在采访中娓娓讲述了当地的“创业故事”。
此外,该产业园携手运营商打造长三角环网传输系统,直连杭州、湖州、合肥、徐州、南通等长三角重要数据节点城市,全域辐射江浙沪皖,仪沪直连延时低于3ms,促进上海、南京、苏南的数据资源、应用类企业向仪征集中,强大的运力资源支撑“东数西算”生态场景落地。这也被华鹏形象地概括为算力的“前店后厂”模式。
大运河与长江交融的新时代故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千年以前,王安石一首《泊船瓜洲》让瓜洲渡口名扬天下。事实上,江河交汇处的瓜洲渡曾诞生过上万首诗词。
俯瞰瓜洲渡 供图 主办方
如今,这些诗词也被镌刻在瓜洲古渡公园随处可见的石块上。张若虚所作《春江花月夜》便是其中之一。长江畔“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壮美画面历经千年流转,也被春江花月夜艺术馆暨张若虚纪念馆辅以科技、声乐等手段再次演绎。
瓜洲古渡公园 供图 主办方
千年瓜洲古镇虽被浩浩汤汤的长江淹没,古渡也不再渡入长江,但运河上的扬州依旧生动。
从瓜洲古渡公园登船,到扬州运河三湾风景区,不过四十分钟航程。
运河三湾风景区清水绿岸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鸟语花香是报道组在三湾风景区留下最多的评价,而在改造前,这里曾是棚户林立、河道淤浅、水质恶劣的“工业绣带”。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给三湾带来了“重生的转机”。扬州作为大运河联合申遗牵头城市,全面推进三湾区域环境整治,累计关停搬迁工业企业89家,拆迁城中村居民671户,退耕及修复湿地680亩,重现了运河三湾清水绿岸,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秀带”。
运河三湾风景区夜景 供图 主办方
园内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更是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景点,自开馆以来热度持续走高。2023年,该馆荣获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称号。
扬州,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绵延不绝的文化传承,正不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在这个“好地方”,新时代的浪潮正激发着澎湃的发展势头。(“一江清水万重山”网络主题活动联合报道组 高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