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房产        
对话江南丨朱金风:用艺术讲述最美江南
2023-12-18 17:37:12来源:引力播编辑:陈小雨责编:李诚

  从爱好收藏到成立尹山湖美术馆,再到促进美术馆的创新和转型,深受江南文化浸润的朱金风,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集展览展示、学术研讨、公共教育、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艺术空间,展现“历史之江南”与“现实之江南”的千姿百态,让人文之美激扬城市发展新动能。

对话江南丨朱金风:用艺术讲述最美江南

朱金风近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0年来,朱金风立足于江南文化的本土精神,举办了100多场展览、1000多场公共教育及艺术活动,邀请了多位国内外著名画家来发现江南、描绘江南,开发江南意蕴的深刻内涵。同时,她还不断开发优质的文创产品,希望通过这些创意十足的产品承载江南文化的经典元素,把有温度的文化产品带向公众市场,为大家讲述最美苏州记忆。

  产业与文化并行,公共教育与文创开发共创,在立体式塑造苏式全链条新生活美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这是朱金风的诗意人生。

  美术馆与城市生活是“美美与共”的

  苏州日报:尹山湖美术馆自2014年对外开放以来,已走过10个年头,在艺术策划、展览、公共教育等方面所做的努力与成绩有目共睹。作为一位颇有成绩的企业家,你当初为何想创办一家美术馆?

  朱金风:迈入艺术圈,是从收藏开始的。第一次收藏艺术品源于2001年的一场慈善拍卖,我印象深刻,现场有很多本地艺术家捐赠的书画作品。当时我觉得很多画特别好,而且艺术家们也很有爱心,作品是捐赠的,善款也是全部捐赠的。后来我陆续收藏了很多艺术品,慢慢就有了几千件的藏品。

  从收藏家到美术馆馆长,身份的转变我想是源于“分享”的初心。“独美不如众美”,我想把自己收藏的作品陈列出来,并且分享给朋友,也分享给公众,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尹山湖美术馆。

  苏州日报:作为一家民营美术馆的馆长,你如何带领尹山湖美术馆从众多公立美术馆中突出重围,开辟一方天地?

  朱金风: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办馆初期,真的很难,我至今记得那段漫长而艰难的时光,每天四处奔波,电话打到发烫。因为我不是专业的圈内人,加上尹山湖美术馆当时地理位置比较偏,周边正在开发,没有知名度,缺乏影响力,在邀请艺术家时没少碰壁,也碰到过很多文化界的“混子”“骗子”。苦干两年后收效甚微,挫败的同时,我也一直在反思,不断寻求突破口。我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不能把眼光只局限在当地,必须勇敢地走出去。

  所幸这么多年发展企业,还是积攒了很多人脉,让我可以一步步从尹山湖畔出发,带着小伙伴们一路从市美协走到省美协、中国美协,甚至国际机构。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和高学术水平展览在尹山湖美术馆被更多艺术爱好者看到,越来越多的艺术名家将智慧和灵感挥洒在苏州这片土地上。

  现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北京画院、法国造型艺术家协会以及国内众多美院等,都成了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而这些成果也直接反映在参观人数上,从最初开馆的门可罗雀,到现在成为网红打卡地,目前我们馆每年接待的观众已经超20万人次。现在回头看,当时“走出去”的战略还是非常正确的。

  苏州日报:你认为美术馆在城市里面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尹山湖美术馆的定位、功能是什么?

  朱金风:我认为美术馆与城市生活是“美美与共”的,每个人既是美育的受益者,也是美育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我记得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老师说过:美术馆构成了一个城市的精神空间、历史空间和美学空间。它既是一种有形的物理空间,也是内容生产、展示与艺术交流的发生场所。

  尹山湖美术馆集展览展示、学术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免费向市民开放,现已成为苏州承办国家级美术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近年来,我们又融入数字展览与时尚发布平台等模块,正在努力打造有特色的“江南文化艺术中心”。我们希望以自身空间为原点,通过展览、教育活动成为连接城市公众审美、教育的多维空间,从而展示苏州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和价值理念。

  立体式塑造苏式全链条新生活美学

  苏州日报:尹山湖美术馆目前已形成完善的展览体系,并形成四大精品展览品牌,能和我们具体聊聊么?

  朱金风:经过10年的发展,举办了100多场展览、1000多场公共教育及艺术活动,我们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展览体系,并打造了四大精品展览品牌,包括与中国美术家协会长期合作的“诗意江南”系列,与法国造型艺术家协会等欧洲艺术机构合作的“运河系列”,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画院等机构合作的“现当代系列”,以及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等机构合作的“国际系列”等。

  我想重点介绍下我们的“诗意江南”系列。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立足于江南文化的本土精神,开发江南意蕴的深刻内涵,并辐射全国。从2019年开始,我们携手中国美术家协会打造了“诗意江南”这个国家级展览品牌,每年一届。以江南的地域风貌为引,以诗意的审美意趣为核,征集、评选、特邀、展出、收藏与江南文化相关的美术精品。5年来,这个品牌展会集了范迪安、闫平、何家英、庞茂琨、陈孟昕等众多画坛名家,吸引了超万名青年艺术家积极参与,从文化角度打造了江南文化的新语境,为青年美术家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交流的平台,引发了国内众多美术家对江南的关注。每一届“诗意江南”展览都被苏州市委、市政府纳入“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的重点项目,多次被央视、学习强国平台以及中国美术报、中国艺术报等专业媒体报道。接下来,我们还将重点推出“走出去,让世界看到江南文化”系列活动。

  关于“诗意江南”品牌展,我们和中国美协签订的合作协议将持续到2028年,一共要做10届,旨在打造“苏州最江南”的艺术名片。十年磨一剑,我相信通过10年的积累,我们的“诗意江南”系列一定能为苏州留下一大批宝贵的美术作品和学术资料,赋能苏州“江南文化”品牌破圈出彩。

  此外,近年来,我们的品牌展览、品牌公共教育也获得了不少荣誉,如“诗意江南——主题艺术展”入选江苏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项目,尹山湖美术馆入选2023年度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一幅画的诞生——北京画院画家作品展”获评2022年度江苏省优秀展览项目,“Yi·学院”获评2022年度江苏省优秀公共教育活动项目,“生活之内Insight&Vision苏州特展”获评2021年度江苏省优秀展览项目等。

  苏州日报:你理想中的美术馆是什么样的?美术馆发展之路上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朱金风:作为人类文明的精神聚合地,美术馆被赋予了太多符号与象征意义。我希望未来,尹山湖美术馆不仅仅是传播美术知识的重要场所,也能成为承载与表达地方文化内涵的文化地标,让人慢下来感悟、体验、对话、分享,品味艺术以及生活的美好。

  接下来,我们还将结合美术馆周边的文体公园,共同打造主题艺术公园,让艺术走出美术馆的围墙,拓展美术馆美育活动的边界和外延艺术衍生,使市民走出家门就有欣赏和体验艺术的机会。

  此外,我们也将进一步探索艺术资源植入对于城市微更新和市民美育新体验的促进作用,激发城市美育功能与人文艺术气息,让城市处处皆可美,人人共享美,通过艺术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来唤醒他们的艺术感知力。

  要问发展之路上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我觉得是坚持。特别是在各种艰难、挫败的时刻,仍然去坚持初心,去坚持做一件在世人眼中并不划算但却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就像我的姐妹们形容的,“在不务正业的路上越走越远的女人:朱金风”。

  苏州日报:你如何看待当下困扰很多民营美术馆的自我造血问题?尹山湖美术馆又是如何保持自身健康、长久发展的?

  朱金风:于我而言,做美术馆是我的情怀,我更多的是希望它能在自由、开放的状态下茁壮成长,所以我在尹山湖美术馆上,更多的还是投入及分享,美术馆的定位是希望能保持公益性和学术性。

  当然,“文化生产”也是当今美术馆的核心动力,对美术馆的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美术馆应该是一个“文化生产”的综合体,以自身为出发点进而展开各种具有目的性的知识制造、传播、交流、保护、再生产等工作。在美术馆里发生的一切与艺术及文化相关的行为,都可以为美术馆创造意义和价值。

  在自我造血方面,我们依托自身艺术、科创、商业等资源,结合江南文化和1万多件馆藏作品、3万件版权作品,通过馆校合作、馆馆合作、设计师品牌合作、馆企合作、行业协会合作和国际品牌联名等方式,创办了“苏忆”“诗意江南”及“凤美学”3个文创品牌,以及咖啡品牌“艺咖”、时尚享味品牌“苏忆味来”、精品访谈品牌“艺·咖 会客厅”、特色市集品牌“艺·咖 嘉年华”,产学研融合,打造带得走的苏州文化和江南“好物”商业模式,立体式塑造苏式全链条新生活美学。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打造“江南文化艺术中心”。这是一个融合文化、艺术、设计、生活美学的综合基地,一个集美术馆、美育课堂、商务中心、户外运动于一体的文商旅综合载体。它既是一种文化艺术的全新业态,也是一种全新生活方式的畅想地。该中心将包含故宫培训学校江南分校、清华大学江南文化产业研究院、江南滨水体育示范基地、江南亲子露营体验基地、Yi·文旅创想空间、Yi·商务中心、Yi·学院等多个品牌项目。

  用艺术赋能“江南文化”品牌塑造

  苏州日报:怎样通过尹山湖美术馆的平台,更多地推动本土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展示和交流?

  朱金风:我们现在的很多展览都在搭建全国性平台,比如和中国美术家协会长期合作的“诗意江南”系列展,入展作者直接和中国美协入会积分挂钩。比如我们和中国工笔画学会合作的“工无限”品牌展,在全国提名板块,我们提名了多位苏州工笔画家联袂参展。

  另外,国际交流方面,我们也一直在积极探索。这几年,我们邀请了十几位法国艺术家来苏州实地画江南,并举办了“当巴黎遇上苏州”——法国造型艺术协会艺术家邀请展、“国际运河对话——中欧艺术家邀请展”,展出了包含雷米·艾融、伊戈尔·彼特曼等众多欧洲艺术家,徐惠泉、陈危冰、孙宽等多位苏州艺术家描绘苏州运河、苏州园林以及欧洲运河城市风光等内容的美术作品,引起了很大关注。

  我们做的这些品牌展,一方面为苏州艺术家提供全国性、高水准的展示平台;另一方面,也让越来越多的全国艺术家甚至是国际艺术家,去关注并描绘我们的江南、我们的苏州,用艺术赋能“江南文化”品牌塑造,助力苏州地区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

  苏州日报:在一些人看来,艺术有一定的门槛。你如何看待艺术与普通人生活的关系?

  朱金风:艺术是一种开放的表达形式,不应该被视为高深复杂或难以理解。美术馆的使命是服务社会,包括各个层面和背景的观众。我们一直在努力通过创新的展览和公共教育活动,让更多普通人融入艺术的世界。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我们做过的一场很特别的展览:“一幅画的诞生——北京画院画家作品展”。这个展览是2022年举办的,由北京画院主办,我们请了吴洪亮院长主持策划,以“一幅画的诞生”为主题,展示了北京画院30位在职画家的艺术作品117件,涵盖中国画、油画、装置、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这个展览核心的策展理念是:向观众展示艺术作品的同时,呈现艺术家创作的过程。

  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展览?就是为了消除普通人对艺术的疏离感。众所周知,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画家独特天赋、审美探索、精神品质和深刻艺术理念的结晶。然而,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艺术作品似乎深奥难解,欣赏时常会感到困惑。我们在这场展览中,在每一件美术作品旁都放上画家的艺术心得、写生速写、画稿草图等详实图文资料,以生动而系统的方式向观众表达“一幅画”诞生的全过程。这不仅是对画家个人艺术之路的回顾与梳理,更是为了使不太懂画的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和艺术创作的艰辛过程。

  苏州日报:你如何看待当下很多美术馆流行的“网红展”和“流量展”的模式?

  朱金风:首先,我想说,所谓“网红展”或“流量展”不等于说它不是一个好展览。这其实也是给美术馆人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在策展理念、展品结构以及展陈设计上,如何既保持好展览的学术性和质量,又能兼顾观众的审美体验和社交需求?说到这里,我想介绍下我们美术馆的“现当代系列”和“国际系列”这两个系列的展览,我的答案就在其中。

  我们携手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画院等著名机构每年举办的“现当代系列”展览,就是在力求保持展览学术性的同时,兼顾空间审美,努力打造年轻人喜爱的网红打卡地。我们会聘请专业的展陈设计师甚至是建筑设计师去做空间改造和展陈设计,努力满足专业观众观展和非专业观众打卡的双重需求。比如我们2021年举办的“生活之内”苏州特展,特别聘请著名设计师担当展览空间设计,使展场一跃成为长三角地区的网红打卡地,达到了11.2万人次的观展量,也被苏州媒体评为2021年度苏州“最网红”展。

  此外,我们每年还会引入国际网红特展。2021年,我们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合作,引进“一支铅笔诞生的世界——动漫原画特展”。2023年恰逢毕加索辞世50周年,我们特别策划了“遇见毕加索的N个房间:毕加索抽象主义时期作品特展”,把这位天才艺术家的魅力带到苏州观众面前。

  我想,这种综合考虑学术性和观众体验的策略,有助于美术馆在当下流行的“网红展”和“流量展”模式中找到平衡点,既能提高美术馆的知名度,又能保持艺术的深度和质量。

  苏州日报: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美术馆?你对此有何建议?

  朱金风:我觉得,在当下,美术馆对于年轻人,不再仅仅是静态的陈列空间,更是变成了生活方式和社交场域。年轻人乐于在这里打卡、与朋友交流,分享感受,形成社交圈。而我们要做的,是把展览、活动做得更好、更有趣味性和吸引力。下一步,我们也会从当下年轻人关注的多媒介、数字化入手,在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维度,打破传统的时空概念,通过信息技术、数字科技与艺术作品的跨界融合,去探索如何形成观众与展览的全新关联。我们将以艺术赋能,推进美术馆和观众、城市的共融,用展览、公共艺术项目、公共教育活动持续为公众提供思想交互、情感交流的平台,让年轻人更有获得感。(苏州日报 作者 姜锋)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