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农耕、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江村1936
研学农耕、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江村1936
航拍“江村”
2023年9月以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新江苏·中国江苏网,开展“水韵江苏·长江百景”征集、评选活动。网友们热情高涨,投票总数超百万,时值金秋,“长江百景”终于落下帷幕。而在百景之中,有“苏州·中国江村”一个镜头——“苏州·中国江村”作为“自然生态景观”入选。
据介绍,“长江百景”评选活动围绕自然生态景观、历史人文景观、红色传承景观、新时代发展景观四大主题,征集遴选100个展示长江文化和旅游特色资源的景观。
苏州吴江开弦弓村,地处长江流域太湖东南岸,一水弯似弓,一水直如箭,开弦弓村因之得名。1936年,社会学家费孝通在此做了两个月的乡村调查,写出举世闻名的《江村经济》,从此“江村”成为开弦弓村的代名词,为世界观察中国乡村打开了一扇窗。
从空中俯瞰江村,洁净的村道,笔直的弄巷,古朴的石桥,蜿蜒河水穿村而过。将时间轴往前拨转80多年,开弦弓村还是男耕女织、农工相辅的家庭经济结构。到新中国成立后,村办生丝厂合并归属人民公社,再到改革开放后,丝织厂等村办企业兴起,个体、私营工商业蓬勃发展,一步一步,开弦弓村在微观层面,演绎着中国普通农村的变迁史。
放眼现在的江村,依旧循水而居、依势而建,维系着“河—路—田—宅”的空间格局。农业为基、三产融合、生态为底、蓝绿交融,打造江村1936·南园、北园、山水桑田等项目,开拓亲子教育、研学农耕、休闲旅游等业态,多措并举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保留着村庄的原始风貌,保存着朴素的江南风情,保育着健康的乡村生态,顺其自然、有节制、有规划的发展步调,让江村成为江南乡村甚至中国乡村的缩影,成为向全球展示中国乡村经济的一面旗帜。
八十余年江村变迁,从水网间的乡村聚落到如今的现代化乡村,变了的是人们生活越过越好的笑脸,不变的是风景依旧的江南画卷。(新华日报 作者 吴旅萱 顾浩)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