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房产        
苏州吴江:走水乡森林 看基层治理
2023-07-14 09:26:33来源:新华日报编辑:陈小雨责编:李诚

  原标题:走水乡森林 看基层治理

苏州吴江:走水乡森林 看基层治理

苏州吴江:走水乡森林 看基层治理

供图 吴桃宣 韩雷 雷霆

  自推进基层“三整合”改革以来,吴江区桃源镇按照“聚焦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打造高标准生态、实施高水平管理”的要求,大力补齐基层治理短板,切实推动改革从物理变化向深度化学反应转变,将体制机制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呈现出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江南空间图景。

  日前,“走水乡森林 看基层治理”全媒体采访行动在桃源镇禾风农场启动。新华日报社苏州分社记者与桃源镇机关年轻干部一同到一线,看治理变化、听治理经验、寻治理新径,感受当地的“能治”力度、“善治”温度,为推进区域基层治理现代化、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鲜活思路。

  “水乡森林”深扎“治理根系”

  在铜罗社区骑士驿站,刚送完一单奶茶的外卖骑手蔡伟芬走了进来,准备歇一下、喝点水,再去送另外三单。蔡伟芬住在村里,离商家远。有时候,她就在店里休息,但碰到客人多的情况,总会有些不便。“驿站离商家近,还能热饭、充电,大家都爱来。”

  看到驿站如此受欢迎,该社区党委书记李丹华很欣慰。“外卖骑手是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服务好他们,他们就愿意为治理出一份力。”早在驿站还在装修时,李丹华没事就来转转,和骑手交流。一来二去,真被他发现一个小漏洞——驿站没有洗手池,骑手洗把脸,还要去附近公共卫生间。这段时间,社区正想办法解决。

  眼下,一批功能多样的党群服务阵地在桃源镇“冒”了出来。在文民村,4个网格支部党建联络点覆盖了所有村民小组。“村‘两委’班子都是年轻人,大部分还不是本村人,跟村民打交道,自然有隔阂。”自从建了联络点,依靠党员带头,开茶话会、恳谈会,村党总支书记潘晓峰明显察觉,干部与村民的互动更多了,工作也更好开展了。

  村里的日间照料中心是百姓常去的一个联络点。“小潘书记,暑期人多,门口车棚能否扩建?现在一到下雨天,还要抢车位,实在是不方便。”在日间照料中心休息时,村民李生河碰上潘晓峰,赶忙说起最近遇到的一件“难事”。潘晓峰记下诉求,承诺尽快进行解决。

  把“末梢根系”延伸到城乡角落,不仅密切了党组织与群众的联系,让干部与群众“打成一片”,更是把群众所需的服务送到家门口,办成了一批操心事。

  雷墩荡小岛公园里,新蕾村荡北片区健身舞爱好者聚在一起,领队一到,音乐一响,便活动开来。这里原是一座荒岛,5栋房子破旧不堪,通岛之路就像独木桥,根本没人敢走。后来,村里拆除岛上违建,保留原有自然风貌,新增凉亭等设施,设置“漂流书屋”“海棠民情站”等阵地,“荒岛”一变成“公园”,周边村民都爱来。

  “我们离党群活动中心远,平时活动就是门口坐坐、串串门。”75岁的老党员戴月芳,是健身舞发起者、组织者,每天吃完晚饭,跳上两小时,是他不可或缺的休闲项目。“一个多月下来,神清气爽,啤酒肚都小了一些。”

  得益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根系工程”的扎实推进,桃源镇从深处“扎根”,向实处发力,极大提升了辖区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治理难题“云”上解

  走进桃源镇集成指挥中心,只见智慧桃源综合管理指挥平台的大屏上,党建引领、审批服务、网格管理、综合执法等10个模块依次排列,记录着全镇政务服务、网格运行、企业信息、案件处置等内容。

  数字技术的运用,让桃源镇各职能部门信息和资源得以在“大屏”上整合共享,成为基层治理的“大脑”,承载起实时监控、研判预警、协调联动等多项功能,实现“一屏全览、一网统管、一体指挥”。

  进入“网格管理”模块,屏幕中心呈现出一张镇域地图,点击“智慧烟感”按钮,铜罗古镇106户直管公房“化身”一个个绿点标记在地图上。“古镇的公房全部都安装了智能烟雾感应器,并连接至平台。”工作人员介绍,如果发生火灾,平台将立即发出警报,地图标记也随之变为红色,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险情、确定位置、应急处置。

  数据“上云”,让众多繁复的工作变得简单明了,为部署决策提供数据支撑。“龙门浜西南方向约150米,天亮浜村区域有违规设置的宣传广告牌,请相关部门尽快处理。”大屏上弹出网格员朱建峰上报的一条事件,接收信息后,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了解核实现场情况,并向村子派发工单。经过近3个小时的努力,违规广告牌全部被拆除。

  数字赋能,改变桃源镇以往只能依靠“铁脚板”收集信息、监管处置的模式,使治理有的放矢、更加精准,能力和效率得到提高。

  与浙江仅有“一桥之隔”的桃源,人口流动相对频繁,管理难度较大。其中,偷倒渣土的问题频发,但由于取证困难、巡查人手不足、具有随机性等原因,很难有效进行管理。借助数字技术,桃源镇开发“渣土管理”模块,对渣土运输车辆(船只)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全天候实时抓拍和动态预警。目前,该监控预警平台在桃源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同步上线。

  通过该平台,综合行政执法局值班员黄晓翔发现有渣土车辆经莞桃线前往澄源村方向,疑似有偷倒倾向,第一时间通知执法人员前往现场核实情况。随后,执法人员带队到达现场,发现渣土车辆正在实施倾倒行为后,立即叫停违法行为,对现场证据及车辆设备进行先行登记保存,并通知当事人到局里依法接受处理。

  一个集成指挥中心实时、精细感知着小镇的“心跳”和“脉搏”,做出智能、专业的判断措施,让棘手的难题在“云端”迎刃而解。相信随着这一智慧“大脑”建设的日趋完善,特色模块的深化开发,桃源镇能够持续延伸服务的触角,更好回应百姓的每一份期待。

  村里有了“全科社工”

  “李会计,妇联主席啥时候回来?我找她办生育登记。”“她去区里开会了,结婚证、身份证、户口本都带着吗?我来帮你办。”村会计能干村妇联主席的活,这样的新鲜事发生在九里桥村。

  近日,家住九里桥村14组的潘女士到村委会办理生育登记,得知村妇联主席恰巧因公外出,正欲离开却被村会计李凤叫住,在她的帮助下,5分钟不到便搞定手续。

  不单是村会计李凤,如今,村里的5名工作人员都蜕变为精通“十八般武艺”的全能型选手,办理农村住房建设审批、残疾人补贴申请、低保申请等业务手到擒来。

  这一可喜变化源于2023年初的一次走访。村党委书记孙建明带领村“两委”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走访时,有村民反映到村委办事,遇到承办业务人不在岗,其他人不能顶的情况。“办事最多跑一次是我们的承诺,这个问题会尽快解决。”孙建明当场表态。

  走访回来,孙建明立马召集村干部商议对策。经过讨论,大家伙一致决定推行业务轮岗,即每人轮流上手组织、民政、建管、残联等条线业务,并定期邀请局办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实现“每人主管一项业务、每人能办多项服务”。

  通过业务轮岗,村委会的办事效率有了实打实的提升,平均每个月能办结四五十件事项。但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有些服务事项不在村委职能范围,村民找过来还是白跑一趟。为此,村里积极与镇行政审批局沟通,梳理出91项村级代办清单,放在村委会门前的显眼位置。针对不能代办的事项,则注明业务办理所需材料和对应局办,提供办事指引。

  “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我们帮村民办事的底气也更足了,工作思路由‘坐等上门’变为‘主动敲门’。”九里桥村定工干部毕程飞感慨,在上门听取诉求、介绍政策、收取材料的过程中,自己和村民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推进工作也变得更加顺畅。

  让老百姓进一次门就能办成事,透过九里桥村这一取景框,折射出桃源镇提供高效能便民服务的态度和能力。“桃源正在积极推进镇村两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镇28个村、社区均配备了2名及以上‘全科社工’,切实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桃源镇行政审批局局长陈家宏说。

  小事不出门、难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桃源镇积极优化审批服务,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也愈发鲜亮。

  基层治理多了一群“合伙人”

  “三载同窗情如海,山伯难舍祝英台,相依相伴送下山,又向钱塘道上来……”7月7日下午,桃源镇文民村日间照料中心二楼的活动室里传出一阵清亮婉转的越剧唱声,桃花源社工服务站志愿者周爱珠、蔡兴妹默契配合,为村里的老人们示范表演了一段《梁祝·十八相送》。

  今年66岁的村民姜玉华坐在台下,饶有兴致地跟着学习甩水袖、翘兰花指,只要日间照料中心有活动,她几乎场场必到。“大伙可以聚在这里一起白相,日子过得更有滋味了。”

  文民村老龄化程度较高,60周岁以上老人共有760名,占总人口的37%左右。为了提升老年群体的“幸福指数”,此前,村里把空置的小学场地改造成了日间照料中心,供老人们休闲娱乐,可问题也随之而来。

  “村委会只有6名工作人员,事务多、人手少,根本没有多余精力去管理日间照料中心。”文民村党总支副书记沈燕回忆,“后来大家一番合计,觉得这事儿得让社会力量参与进来!”2022年11月起,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桃花源社工服务站开始协助管理文民村日间照料中心,每周组织开展形式丰富的为老服务活动,极大满足了老年村民医、养、康、护、娱等需求。

  在桃源,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参与基层治理蔚然成风。来到铜罗老街上,“夕阳红”巾帼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吴玉梅正带领居民志愿者,挨家挨户宣传夏季用电用气安全知识,与社区暑期安全专项检查形成合力。走进无物业小区东花苑,一个个楼道协管员忙着“扫楼”,认真排查楼道乱堆乱放、基础设施破损、“飞线”充电等问题,让居民住得更安心、舒心。“有了志愿者、社工的帮助,我们更有底气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铜罗社区党委书记李丹华感慨道。

  社会力量不断涌现,参与提升桃源镇基层治理活力的背后,与当地政府的鼓励引导密不可分。2022年,桃源镇社会工作站揭牌成立,承担起发展社会组织、培养专业社工、链接志愿服务资源等功能。翻看最新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报名统计表,社工站相关负责人毕月华乐呵呵地说,“经过动员,2023年镇上又有70多人报名参加社工考试,比去年增加不少。”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机制,引育更多基层治理“合伙人”,一处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现代版“桃花源”正加速显露于人们眼前。

  “微更新”带来村居环境“大变样”

  漆上新色,铺上一层薄泥,洒下一把花种,摆上一尊栩栩如生的牧童骑黄牛雕塑,就是经过这样小小的“点睛”,九里桥村汪家港原本废弃的小桥竟成了村民和游客争相合影的网红打卡地。这让九里桥村党委书记孙建明感到意外的同时,也愈发坚定做好村庄“微更新”的想法。

  村子似乎没有发生变化,但又好像处处都不一样了,是九里桥村民们的共同感受。原本泥泞的村道如今变成了结实的柏油路,漫步其中,身侧的水杉投下一片阴凉,让赶路村民平添几分惬意。老旧的排水机房被改造成了风车形状,80年代的养蚕房摇身变为颇受老年人青睐的健身场地,杂乱的农田也被打理得整整齐齐,变成生活中的靓丽风景……有一双看不见的“手”,正默默挑起“绣花针”,在不知不觉间绣出了这幅乡村美居图。

  离九里桥村不远的桃花源村,一场伴随着苗木基地建设的村貌变革悄然上演。村子的一隅,由石远浜二十一组村民共同承包的130亩林地已打造得十分有模有样,不仅按照功能区划,栽上了高端间种苗木,设置有亲子采摘区,还设计开辟出穿插其间的小路,使美丽田园更可亲可近。

  1900亩林海环绕,桃花源村既因此别具水乡森林风情,又面临环境改造难题。用好林地资源,通过土地流转,鼓励苗木项目导入,以美丽田园建设带动人居环境提升,正是桃花源村针对人居环境提升另辟的一条蹊径。

  人居环境的“微更新”,带来了乡风文明的“大提升”。走进灶家浜自然村,一条南北向的河流贯穿村落,民居分布两岸,河岸树木高低错落,郁郁葱葱,透露着恬静质朴的生活情调。这些沿河树木大多是村民自家种的,在美丽河道建设中被保留下来,形成了眼前独一无二的绿化景观,也让村民获得了参与美丽家园建设的满足感。对此,保洁员沈兴泉有着深刻感受:“村里虽然只有我一个保洁员,但人人都是家园环境的监督者。大家不仅会自发爱护环境,还经常会给我提建议,一起把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一木一石精雕细琢,一步一景精彩呈现,桃源镇下好“绣花”功夫,以“微更新”带来村居环境“大变样”,不仅美在村民脚下,更美在村民心里。(新华日报 作者 徐瑞雅 宗志鹏 陈诚 周成瑜 陆洁晴)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