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六月初夏,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悯农》回响在无锡宜兴市金兰村的稻田,而吟诵这首古诗的正是南京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学子。他们脚蹬胶鞋、手持稻苗、弯腰低头,在满是泥淖的稻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前行。
田边自发聚来的村民们热情当起了老师,“你拿得太多了,一次拿六根就行”“手要拿住根部,往泥里扎深一些”“别担心,明天稻苗会自然长出新根”……一场生动的中国国情教育,在村民与国际学生合作劳动的田间拉开帷幕。
活动合影
稻田即是课堂,农民也当“导师”。金兰村村容整洁、乡风文明,不仅宜居宜游,最具特色的便是科技引领,打造智慧农田,在生态田园建设中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蒋仲良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在与国教院同学们亲切座谈前,他还在农田里与村民们一起干活。他同村民们成为同学们下地插秧的“第一导师”,拿苗、弯腰、扎地、起身,动作干净利落、熟练流畅。同学们聚精会神地看着蒋仲良示范,并模仿着蒋仲良的动作,纷纷步入稻田。
学生们下田插秧
“光是靠人种地还是不行,人会老,老了就种不动了,所以我们要让高水平技术落地到农村。”面对现实,蒋仲良朴实的话语中透着时代的思考,“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留住人才,才能向高科技、现代化迈进。”同学们拿着手中的秧苗,随着多次反复的练习,动作愈加熟练,不一会儿一小片绿油油的稻秧便立在田间。看着自己的成果,感受着汗水从脸颊划过的欣慰,大家真切体会到中国的乡村振兴,不仅是靠人力的推动,更是用沾满泥沙的鞋丈量出来的、用紧握农民的手规划出来的、用家国情怀的心奋斗出来的。
揭牌仪式
为不断推进中国国情教育走深走实,打造国际学生感悟中国乡村振兴创新课程模块,南京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把课堂搬到乡间稻田,真正充分发挥“第三课堂”的社会教育功能。学院在金兰村挂牌“南京艺术学院国际学生研学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聘请蒋仲良为国际学生校外实践指导专家,并向金兰村捐赠图书。宜兴市芳桥街道党工委委员、副主任王曦与南京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挂职)姚缘共同为基地揭牌。
向金兰村捐赠图书
6月16日,来自塞尔维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国际学生们组成的“艺‘述’中国——当代中国故事全球讲述者”创新团队,在插秧劳动中感知中国乡村振兴,在美丽田园间讲述切身感受的真实立体的中国故事。6月21日,创新团队赴盐城市,参加由盐城市委宣传部主办的“2023盐城特色文化街区夏季嘉年华”,继续探寻中国故事里百滋百味的人间烟火气。(文/图 王梓秋 陆天昊)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